小米,背了全行業的鍋?

作者 | 王戰新

小米SU7事故,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綜合各方資訊,大概可以還原小米車禍的全過程:深夜十點多,在光線暗淡、路況混亂的安徽高速公路上,駕駛員把車速提到116km/h後,就交由NOA智駕系統代開,對智駕相當信任。
等到NOA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時,車輛距離撞擊已經不足兩秒,駕駛人開始操作,手忙腳亂,一秒就撞上了混凝土牆。
這段高速路由於施工的原因,被障礙物阻擋,導致司機需要在高速行駛中轉彎變道,進入逆行一側繞道通行不管是思想還是行動上,都沒能跟上,釀成慘劇。
這起嚴重事故,表面上看是駕駛人過度信任智慧駕駛,依賴NOA。但實際上,整個汽車行業都有責任。
這不是為小米開脫。不可否認,過去幾年不管是各大車企的高管,還是做汽車科普的博主,亦或者汽車門店的銷售員,都在狂吹“智慧駕駛”,合力營造了“智駕無敵”的神話,讓不少人產生了“智慧駕駛=自動駕駛=絕對安全”的錯覺。
據事故駕駛人母親回憶,她曾與女兒駕駛這輛SU7從深圳去往武漢,這1000公里的路程裡,女兒多次告訴她智駕“方便、安全”,她曾告誡女兒,現在技術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開才放心,“我說她以後一定會後悔;她還反駁我,說有各種(證明安全)的依據。”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關於智駕,車企的宣傳到底能有多誇張?讓人不忍直視。
你絕對想不到,2021年就有車企(威馬)說自己實現了L4級別無人駕駛的量產所謂L4級自動駕駛,是指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車輛能夠完全自主地完成駕駛任務並監控駕駛環境,無需人類駕駛員的干預。
後來,各大車企在釋出新品時,都會不遺餘力地吹捧智慧駕駛,不經意地混淆“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智慧駕駛”等概念,話術一個比一個雷人。
比亞迪說“你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自駕啦,該自己跑高速了” ,長安說“L3級自動駕駛,解放雙手雙腳雙眼”,還有車企宣稱“智駕安全高於人駕安全20倍”……
相比之下,雷軍在小米汽車的宣傳中還算比較剋制的。2024年10月至11月期間,雷軍在直播中曾多次表示:
智慧駕駛無論多麼先進,都是輔助駕駛。不管在使用我們的,還是哪一家的都要注意安全駕駛,都不要脫手方向盤,駕駛員要盯著路面,手扶方向盤,隨時準備接管。我也倡議大家一定要宣傳,在智慧駕駛中的安全駕駛。”
奈何,在被流量大潮裹挾的時候,在汽車行業一片喧囂中,這樣的聲音未必會被所有車主聽進去。
在智駕上,不少汽車博主們則是毫無底線地瞎吹,擺拍各種危險動作,吸引流量。
2023年7月19日,有博主釋出了一段很吸引人眼球的影片。影片中的汽車以120公里的時速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駕駛位空無一人,副駕駛位上有一位男子,後排有一位女子,都盯著車載屏看電視劇《狂飆》。
該女子發出感嘆:你看理想好牛X,我們坐在後排,它自己幫我們開,我們在追劇。
同年5月,一位理想L9車主發影片稱:理想跑高速太爽了,140公里的路有120高速領航,自動超車,變道,不需要任何操作,看看風景聊聊天就行。
透過影片看到,他在方向盤上搞了一個配重環,模擬司機手握方向盤,用來矇騙智駕系統,自己坐到副駕駛位刷手機。
這樣看了讓人提心吊膽的短影片,網上一抓一大把。有人在高速行駛時把腳搭在方向盤,有人把副駕駛座椅放平放嬰兒上去,有人把主駕座位放倒躺著敷面膜……
這些短影片的作者,一般有兩種心態,要麼是向別人炫耀,“看,我買的新車多麼高階”;要麼是透過這些奇特刺激的畫面,來吸引網友關注、點贊或評論。
無奈的是,這些“奇葩”影片往往有不錯的流量,短影片平臺會主動給它們推流。
甚至,一旦你刷到過一個這樣的影片,轉發點贊,平臺可能會不斷給你類似的內容,讓你在資訊繭房裡形成“智駕比人駕更安全”的思維定式。
汽車銷售員也在推波助瀾。《濟南時報》等媒體就發現,有銷售員極力宣傳智駕系統的強大功能,聲稱在高速公路和高架路上可以實現“純無人駕駛”,甚至表示“我們跑高速去試駕都在車上睡”。
理想汽車一名銷售人員同樣表示智駕系統“不用培訓,提車的時候講解”。銷售人員還說“好多人可能開著車,然後就休息睡了”,來強調智駕功能的先進性。
這樣集體無意識的“惡”,某種程度上成了害人的“幫兇”,直到最後一道安全關,失守了。
回顧整個鏈條,全行業都有責任:
愛吹牛的車企高管是“智駕造神”運動的始作俑者,不少汽車博主和汽車銷售員是這場運動的推動者,強化了年輕人對自動駕駛的信仰。
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米背了全行業的鍋。
當迷信“智駕比人駕更安全”的年輕人坐上駕駛位,悲劇的種子就已經埋下。

2024已經結束,2025充滿不確定。智谷盡全力幫助你找到有確定性的方向、趨勢、研判。
加入智谷圈,每週的萬字調研和研究,濃縮出高標準的內部研判。每週3分鐘,穿透資訊噪聲,直達本質的財富訊號。新春訂閱,贈送未來一年12場閉門直播。
新春優惠價199元/年,未來隨人數增加逐步恢復至499元/年。掃碼加入,圈內等你,每週三更新。
限時開放2周,趕緊加入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1、《“我們跑高速去試駕都在車上睡”,車企銷售人員極力宣傳智駕系統的強大功能,淡化風險》,濟南時報,2025年4月2日
2、《撞車前1秒智慧駕駛被人接管!小米SU7車禍細節披露,雷軍發文回應》,貴州交通廣播,2025年4月2日
3、《智駕狂歡背後的致命隱患:如何讓‘解放雙手’淪為馬路殺手?》,思維環島,2025年3月5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