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ROG旗下的一體水冷產品系列,除了旗艦產品Ryujin系列,排名第二的次旗艦就是Ryuo龍王系列.時至今日, Ryuo系列已經發展至第四代,本次帶來的ROG Ryuo IV SLC 360 ARGB同時為特殊設計的短管版本.

產品規格
ASUS ROG Ryuo IV SLC 360 ARGB採用鋁製冷排,搭配200mm長度的編制水管.冷頭接觸面為純銅材質,並搭配一塊6.67英寸的2K AMOLED曲面顯示屏.風扇則是採用了三枚ROG自家菊花鏈式12cm ARGB風扇.詳情請參閱下圖.

產品解析
外包裝依舊是那個熟悉的ROG紅黑包裝,表面印有產品大圖以及型號標註.

去除封套,露出黑色內包裝.

翻蓋式開啟方式,內部擺放歸置整齊.

包括配件盒內的擺放也相當規整,整體就透露出一股高階精緻的舒適感

配件包括,說明手冊三本.

RO姬卡片,以及ROG貼紙一張.

扣具包,固定用螺絲,以及一個水管夾.
扣具方面只支援Intel LGA 1851/1700和AMD AM5/AM4平臺..

水冷開箱為預組裝合體狀態,省去玩家手動組裝的時間.


三把ROG自家12cm菊花鏈式ARGB風扇.型號為ROG Ryuo IV MF-12C ARGB.


風扇正面.官方引數可提供最高2650rpm,最大標稱風壓5.45mmH2O,最大風量71.44 CFM,採用何種軸承未公佈.

扇葉採用乳白色的半透光材質,沒有其他的附加氣流最佳化設計.

軸心中間為金屬質感的拉絲ROG銀黑色徽標.

扇框四周做了一些立體凹凸造型設計,以增加視覺質感.


風扇背面.

風扇正面四角均設有防震膠墊.


風扇側框,左右兩側為菊花鏈設計.

右側為供電觸點,以及透明的固定卡扣.

左側即為固定溝槽和受電觸片.

扣在一起即可合體.

最右側的風扇末端設有出線,包括一條4pin風扇線,以及一條ARGB線.

另外兩側則是透黑的裝飾區域,印有ROG LOGO和警示條式樣的圖案,可對映RGB燈效作為背光.


裝飾區域下的導光條.

風扇燈效展示.





水冷散熱本體.

冷排為360mm規模的黑化鋁排,但由於其特殊的設計,實際縱向寬度堪比420冷排..

鰭片表面非常平整,且黑化程度看起來也很均勻.

冷排為共設有17條水道的單波冷排,相比普通冷排整體的水道排布間距更小.因此鰭片的設定密度上也隨之提升.

冷排兩側的螺絲固定位置也配備了雙排扣,以適配不同的機箱固定和風扇規避位置.


獨特的中置水管設計,將進出水口移至冷排中部位置,以縮短冷排至冷頭的距離,實現更短的200mm水管排布,以獲得更整潔的裝機視覺效果.但因此也將冷排的整體寬度增加至140mm,相當於420冷排的寬度.

黑色尼龍編制包網水管,與冷排的連線頭為塑膠材質,並可支援自由旋轉.

冷排的左右兩側則不再有進出水口設計.


水管側這一面的冷排側面沒有圖案裝飾.

面相外側的這側則是設有ROG的字母凹印裝飾.

冷排厚度相比常規一體水冷也略厚一些,為32mm.

冷頭部分,體積非常大的螢幕框架底座.


配以香檳色的外觀噴塗,以給全黑的外觀增加一絲點亮的色彩.


框架配備滑動底座,可實現整體的左右移動,使其不遮擋主機板散熱馬甲或是記憶體條.

最右幅度.

最左幅度.

螢幕與底座採用磁吸式固定拆卸設計.

框架的左側設有編制帶裝飾,配有ROG LOGO,以及slogan文字和警戒線樣式的裝飾圖案.

陰陽面固定,如使用者不喜歡可以自由取下.

框架底下的黑色部分,為實際的冷頭和水泵部分,朝下側為簡單的線條裝飾.

右側採用斜面造型,並配有散熱鰭片樣式的裝飾設計.

左側為直面造型,但同樣配有散熱鰭片樣式的裝飾設計.

頂側則為進出水管區域,同樣採用塑膠接頭與水管相連,支援自由旋轉.

接觸面為純銅材質,並預塗ROG特色花式的圖案矽脂.

冷頭右側底部直出一根線材,為水泵4pin插頭,支援PWM調速.水泵最大轉速為3200rpm.

而6.67英寸的AMOLED曲面螢幕,則作為單獨的模組化設計.



螢幕外表面為磨砂質感,內屏為6.67英寸的AMOLED曲面,解析度為2K 60Hz,提供500nit的最大亮度.

在右側的螢幕邊界外還設有ROG三字小標以及警戒線樣式圖案作為裝飾.

模組頂部設有ROG LOGO的裝飾圖案.

右邊大半採用透黑的裝飾視窗,ROG LOGO則是為磨砂質地.在視窗內下方還設有IV的字元,ROG的座標以及警戒線裝飾元素.

左側小部分則是採用亮黑裝飾來和右邊共同組成完整的混搭ROG LOGO,並以斜向的分層介面來增加其立體感.

底面設有ROG的小LOGO和全稱,並配以線條勾勒以及警戒線圖案作為裝飾,並同樣設有斜向分層來保持對稱性.

左面設有ROG三字裝飾,並配以下沉式邊框來增加立體感.

背面為模組的磁吸固定處,以及開熱開孔,和線材出線位置.

線材為一根USB 2.0跳線,以供和主機板進行通訊.

安裝方式也非常簡易,只要把螢幕對準位置放在底座上即可.

合體效果.(按照大部分常規機箱的上機姿勢)



實際顯示效果.得益於2K 60Hz的螢幕引數,可流暢且非常細膩的顯示影片以及動畫等動態效果,並可支援上傳自定義高達500M的2K解析度影片/圖片/GIF格式檔案.同時可自由選擇疊加現實的自定義執行引數監控,包括顯示位置,種類,標題,文字顏色等,並支援分屏顯示.





也由於螢幕的存在,因此冷頭的尺寸也變得非常龐大,
長度達到了133mm.

寬度為105mm.

高度為123mm,冷頭的底邊離地間隙為49.5mm..

固定扣具出廠已經預置在冷頭上.

安裝解析
Intel平臺所需附件.

內側設有雙面膠,以起到輔助固定作用.


背板扣具不可調節,僅支援LGA1700/1851.

將背板放置在主機板背面.

背板穿出主機板孔位,無需安裝任何套筒.

將冷頭放置在背板螺柱上,並再擰緊冷頭上的四顆彈簧螺帽以完成固定.


最後裝上螢幕以完整安裝.

AMD平臺所需附件.

拆除主機板原廠自帶扣具.

將AMD平臺轉換扣具放置在原廠背板孔位上,並透過主機板自帶螺絲鎖緊.安裝時需注意CPU朝向指示標記.


將冷頭放置在轉換扣具上,再擰緊冷頭上的四顆彈簧螺帽以完成固定.


最後裝上螢幕即可完成安裝.

測試平臺
散熱器
ASUS ROG Ryuo IV SLC 360 ARGB
Cooler Master MasterLiquid 360 Ion
DeepCool LQ360
ASUS ROG Ryujin III 360 ARGB Extreme
ASUS ProArt LC 360
GALAX Boomstar G360
Scythe GT360X
DeepCool Mystique 360
ASUS ProArt LC 420
Phanteks Glacier One 420D30
Cooler Master MasterLiquid 360 Atmos
ASUS ROG Ryuo III 360 ARGB
ASUS ROG Ryuo III 240 ARGB
測試環境
室溫22℃(±1℃)
矽脂
DeepCool DM9
風扇
ROG Ryuo IV MF-12C ARGB
Cooler Master Mobius 120P ARGB
DeepCool FD12 ARGB
ASUS ROG MF-12S ARGB Extreme
Alphacool Apex Stealth Metal Power
GALAX Boomstar G360 Original Fan
Scythe GentleTyphoon GT-3000
DeepCool FT12 SE
Noctua NF-A14 industrialPPC-2000 PWM
Phanteks D30-140
Cooler Master Sickleflow Edge 120
ASUS ROG AF 12S ARGB
平臺
處理器: Intel Core i9-14900K @5.6Ghz/4.4GHz @280W
主機板: ASUS ROG Maximus Z790 Apex Encore
記憶體: DDR5 16G
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11 64-bit
軟體: AIDA64 ExtremeEdition V7.00.6700

效能測試
CHH評測室散熱器測試策略如下(應用於一體水冷):
-
為了提供泵排的本體效能類比,故提供了統一使用12cm的貓頭鷹NF-A12x25風扇(實測最高轉速2000rpm);以及14cm的貓頭鷹NF-A14風扇(實測最高轉速1400rpm)的資料; -
風扇轉速全部手動恆定在固定轉速,12-13cm採用1300rpm; 13.5-15cm採用1000rpm及所用風扇的最高滿轉速; -
為觀看更加簡潔清晰,圖表的柱狀圖都以滿轉速下的溫度表現作為順序排名,且型號後不再後掛風扇型號以及轉速,具體的測試設定以上述幾點作為基準; -
主機板BIOS為設定i9-14900K全核心至P-5.6GHz/E-4.4Ghz ,TDP變數控制在280W上下(偏差幅度不超過5W)其餘均為預設; -
滿載烤機軟體為AIDA64自帶"系統穩定性測試",僅勾選"Stress FPU",採用AVX2設定;CPU溫度採集自AIDA64自帶"感應器"中的"CPU Package"資料.
從實測的溫度表現來看,本次的ASUS ROG Ryuo IV SLC 360 ARGB在最大效能下的表現相當不錯,搭配原裝風扇在滿速下可以充分壓制280W的發熱,理論上對於320W以上的功耗來說也足以應付.但降低風扇轉速後,由於配備了密度更大的冷排,導致對風扇的穿透力要求更高,因此在中低轉速下的溫度有明顯的升高.更換統一NF-A12風扇後,在同一中低轉速下的表現也比原廠風扇更高一些,說明原廠風扇無論高低轉下的穿透能力都還是不錯的.而噪音方面的表現就相對一般了,原廠風扇在2650rpm的滿速下噪音較大,即使是降低至1300rpm下也可以相對有些感知.水泵在滿速3200rpm下的噪音也有點明顯,降低至2600rpm以下的噪音就可以有明顯減弱,因此一般正常使用建議交給主機板PWM自動調整.

總結
作為ROG序列中的次旗艦系列,本次的ASUS ROG Ryuo IV SLC 360 ARGB在顏值上可謂是豪華配置,相比前代有著非常大的改變.超大面積的6.67英寸曲面2K 60Hz AMOLED螢幕可帶來非常細膩且順暢的動態顯示效果,並有足夠的空間可疊加豐富的OSD監控資訊,可以說在逼格滿滿的同時也有著實用的實際用處.另外本次評測的SLC款為短水管款,在造型以及設計上進行了特殊的最佳化,使得水管可以做到相對的隱藏式視覺效果,讓玩家可以更輕鬆的實現更加漂亮和整潔的主機顏值.而在基礎的效能方面,該款水冷的表現也相對不錯,對於壓制如285K或者9950X這類旗艦級處理器來說也是餘量足夠.但需要依賴較高的風扇轉速才能充分發揮其效能表現,加上靜音效能表現並不是非常優秀,因此也需要對噪音不敏感的使用者方能適應.綜合來說,本次的ASUS ROG Ryuo IV SLC 360 ARGB在顏值設計上下了相當的功夫,隱藏水管設計配合曲面大屏,對於視覺效果來說都相當加分,效能方面也可有效應對目前市面上的旗艦級處理器,只要機箱可容納的下因特殊設計而增大的冷排,以及對噪音不敏感的使用者來說,是非常好的顏值選擇.
ASUS ROG Ryuo IV SLC 360 ARGB 官網連結:
https://rog.asus.com/cooling/cpu-liquid-coolers/rog-ryuo/rog-ryuo-iv-slc-360-a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