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關鍵詞:題目;醫學科學期刊;SCI;
▼ 科學論文的撰寫和發表是學術交流和知識傳播的基礎。
為了推廣撰寫高質量SCI論文的規範和技巧,我們做了一個“SCI論文撰寫與投稿”專輯,側重於生物醫學領域。
題目的重要性
在SCI醫學論文中,題目(Title)是讀者接觸論文的第一印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準確精煉的英文題目不僅概括論文主旨,還關係到投稿送審、文獻檢索和學術傳播等多個環節:
A,決定送審方向:
期刊編輯在收到稿件時首先看題目,並據此判斷論文所屬領域,圈定適合的審稿專家範圍。題目不清晰可能導致送審方向偏離或直接被拒。
B,影響讀者檢索:
題目也是文獻檢索的重要指標。檢索庫通常將題目編入索引,好的題目可幫助目標讀者快速定位論文。相反,不良題目會降低論文被檢索到的機率。
C,提升引用傳播:
題目吸引力直接影響論文的閱讀和引用率。有趣且資訊量高的題目能抓住讀者眼球,引導其閱讀全文並可能在日後引用。研究統計顯示,每閱讀一篇全文的人數背後有約500人只讀了題目。因此,一個優秀題目有助於最大化科研影響力。
綜上,題目既要資訊豐富又要言簡意賅。
1,基礎研究標題常用結構與例句
基礎醫學研究側重機理探討和實驗發現,其英文題目通常突出關鍵因子和作用機制。常見風格是名詞短語結構,直接點明“X對Y的作用”或“X透過Z影響Y”等:
結構模板1:
“The role of X in Y”(X在Y中的作用)。強調研究物件X與生物過程Y的關係。例如:The role of inner nuclear membrane protein emerin in myogenesis(2023年 Genes & Development)– 題目直接指出emerin蛋白在肌肉形成中的作用,聚焦具體分子和生理過程。
結構模板2:
“X mediates Y via Z”(X透過Z介導Y)。體現作用路徑或機制。
例如:The globular domain of extracellular histones mediates cytotoxicity via membrane disruption mechanism(2025年 J. Biol. Chem.)– 題目表明“組蛋白球狀結構透過膜破壞機制介導細胞毒性”,清晰描述了機制鏈條。
基礎研究題目通常不寫成完整句子,而是凝練為短語。選詞偏好名詞和動名詞 (如上述示例中的“mediates”“disruption”等),體現客觀、中性的描述。這類題目一般不標註研究手段,但有時會提及模型系統,如“in a mouse model”“in vitro”等,以註明研究範圍。
2,臨床研究標題常用結構與例句
臨床醫學研究題目側重於研究物件(患者/人群)、干預措施或結局指標,風格務求讓讀者一眼瞭解研究內容和設計型別;或者PICOS原則的P-患者/疾病,I-干預,O-主要結局。常見結構包括:
結構模板1:
“Effect of X on Y in Z (患者/人群): [Study Design]”(X對Z中Y的影響:研究型別)。用於干預或暴露-結局研究,常在冒號後註明研究設計。
例如:Effect of dietary sources of calcium and protein on hip fractures and falls in older adults in residential care: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2021年 BMJ)– 題目交代了作用因子(飲食中鈣和蛋白)、結局(髖部骨折和跌倒)、特定人群(養老院老年人)以及研究型別(叢集隨機對照試驗),資訊完備清晰。
結構模板2:
“Comparison of A and B in …”或“Association between X and Y in patients with Z”。用於比較研究或觀察性研究。
例如:Association between falls and nonmotor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2023年 J. Clin. Neurosci.)– 標題點明研究關注帕金森患者中跌倒與非運動症狀的關聯。
又如臨床試驗常用“A vs B”格式:A Randomized Trial of Intensive versus Standard Blood-Pressure Control(2015年 NEJM)等,直接標示比較物件和隨機試驗屬性。
臨床題目往往包含人群或疾病名稱,以確保可檢索性和實用意義。例如上例明確限定在帕金森病患者,提高標題針對性。若為隨機對照試驗(RCT),CONSORT等指南建議在標題中標明試驗性質。總之,臨床研究標題應突出研究問題的臨床語境,讓讀者瞭解適用人群和研究類別。
3,流行病學研究標題常用結構與例句
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研究的標題通常交代研究人群、暴露因素和結局,以及研究設計或資料來源。常見風格包括描述性標題、設問句形式等:
結構模板1:
“Prevalence/Incidence of Y in X: [Study or Data]”(X人群中Y的患病率/發生率:研究型別)。用於描述疾病負擔和趨勢。
例如:Prevalence of serious eye disease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a north London population: population 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1998年 BMJ) – 題目涵蓋指標(嚴重眼病患病率)、地點人群(倫敦北部人群)、研究性質(人群為基礎的橫斷面研究),資訊完整。現代研究也常註明資料年份或來源,如“2011–2016 NHANES調查”等,以提高可溯性。
結構模板2:
疑問句形式:直接以研究問題設問。這在流行病學研究中並不少見,能引起讀者興趣。
例如:Are perceived barriers to accessing health care associated with inadequate antenatal care visits among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in Rwanda?(2020年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 – 整個題目就是研究主問,涵蓋自變數(就醫障礙)、因變數(產前保健不足)、人群(盧安達育齡婦女),讀者一目瞭然研究要回答的具體問題。
此外,流行病學題目常點出研究設計(如“case-control study”, “cohort study”)或資料規模。也有標題直接給出主要發現(稱為陳述式標題) 或引用定性研究中的受訪者原話片段以增加真實性。總體而言,此類題目強調人群和環境,讓讀者明確研究的適用範圍。
4,轉化研究標題常用結構與例句
轉化醫學研究連線基礎和臨床,標題風格往往兼顧機制和應用。通常會提及模型實驗結果及其對疾病治療的意義:
結構模板1:
“X [improves/restores] Y in a [Disease] model”(X在某疾病模型中改善Y)。突出在模型中的關鍵發現。
例如:Neural deficits in a mouse model of PACS1 syndrome are corrected with PACS1- or HDAC6-targeting therapy(2023年 Nat. Commun.) – 標題說明在PACS1綜合徵小鼠模型中,特定療法糾正了神經缺陷,暗示其臨床潛力。
又如:Self-regulating gene therapy ameliorates phenotypes … in a mouse model of Rett syndrome(2025年 Sci. Transl. Med.)等,也體現類似結構。
結構模板2:
“Identification/Development of X for Y”(為Y而鑑定/開發X)。用於報告新靶點或技術,強調其潛在應用價值。
例如: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retinal stem cells capable of retinal regeneration(2024年 Sci. Transl. Med.) – 題目突出了鑑定出能夠再生視網膜的人類視網膜幹細胞這一成果,暗含其治療前景。
轉化類題目通常結合了基礎機制和臨床目標。常見措辭有“preclinical”, “in vivo”, “potential therapy”等,提示該研究橋接了實驗室與臨床。如有動物實驗,一般會在標題中標明(如“in a mouse model”),以示成果尚處於臨床前階段。總之,這類題目需讓讀者既瞭解科學發現,又意識到其應用背景。
5,英文標題常見錯誤示例
撰寫英文題目時,一些常見誤區會降低標題質量。以下列出幾類錯誤,並提供示例說明問題所在:
A,標題過長:
過長的標題讓讀者難以抓住重點,影響理解和記憶。理想情況下題目不超過20個單詞。如果題目過於冗長且結構繁雜,讀者讀到一半就失去耐心。“縮句”後保留關鍵資訊會更清晰。長標題另一個隱患是包含多個“and”“or”使結構混亂。應儘量拆分或刪減,使標題精簡易讀。
B,模糊不清:
標題過於寬泛籠統,讀者無法明確研究內容。例如僅用泛泛名詞:“Data mining in medicine”或“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ancer”之類標題,沒有具體物件和細節,會讓人摸不著重點。再如使用“investigation on…”, “study of…”等空洞開頭,缺乏實質資訊。
解決辦法是增加限定詞,使標題具體化。如將“Data mining”改為“Time-series data mining for X”能明確許多。
C,資訊缺失:
標題過短或缺少必要細節也不理想。過於簡略會導致與他文題目近似且難以區分。例如“New biomarker for stroke”遺漏了是哪種生物標誌物、如何作用等關鍵資訊。讀者無法判斷創新點,檢索時也難以精確匹配。應確保標題涵蓋研究的核心要素,如物件、處理和結局,使人“一眼明白”研究獨特性。
D,主觀性用語:
在標題中使用“novel(新穎的)”“unique(獨一無二的)”等主觀評價詞不當。學術標題需客觀中立,直接誇耀創新會招致編輯和審稿人反感。
例如題目“A novel cure for diabetes”主觀且武斷,易被認為譁眾取寵。應以客觀事實描述替代,如“An insulin-independent therapy improves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es”,用研究結果本身去體現新意。
E,不當縮寫:
非公知的縮寫或簡稱會降低可讀性。標題最好避免生僻縮寫;即使領域常用的縮寫(如“PD”代表帕金森病)也應慎用,因為可能有歧義或非專業讀者不懂。例如題目“Effects of ACEI on BP in CHF pts.”包含多個縮寫,一般讀者難以秒懂(需還原為“ACE抑制劑對充血性心衰患者血壓的影響”)。
規範做法是使用全稱或權威認可的縮寫。除非縮寫極其常見(如“DNA”, “MRI”),否則標題中儘量拼寫完整,以確保清晰易懂。
以上每種錯誤在撰稿時都應盡力規避。接下來透過例項對比不佳和最佳化的標題,加深對改進策略的理解。
問題標題與最佳化標題對比示例
下表給出不同型別研究中英文標題的“問題版”與“最佳化版”對比:
問題標題
|
最佳化標題
|
---|---|
|
|
|
|
|
|
示例解析:
基礎研究例:
原題“Study on histones in cell damage”只有籠統的研究物件和現象,讀者不知具體研究了哪類組蛋白、何種損傷機制。
最佳化題改為JBC發表標題,明確指出“細胞外組蛋白的球狀域透過膜破壞介導細胞毒性”,資訊量大增,研究要點和機制一目瞭然,克服了原題模糊和資訊缺失的問題。
臨床研究例:
原題“調查飲食對老年人骨骼健康的影響”用詞寬泛,“飲食”未指明成分,“骨骼健康”也不具體。
最佳化題採用BMJ正式發表的RCT題目,具體到營養成分(鈣和蛋白質)、結局指標(骨折和跌倒)、特定人群(養老機構老年人),並標明為隨機對照試驗。修改後標題涵蓋了PICO元素(Population人群、Intervention干預、Comparison對照、Outcome結局),讀者據此即可判斷研究價值。
流行病學研究例:
原題“就醫障礙與產前護理利用 in Rwanda?”存在幾個問題:一是直接用了“ANC”縮寫(產前護理,非業內人士不一定熟悉),二是缺少清晰的因果表述和人群限定。最佳化題使用該研究實際發表的問句標題,完整表述為“感知到的就醫障礙是否與盧安達育齡婦女產前訪視不足相關?”。
新題目將變數解釋清楚,避免縮寫,形式上以問題吸引讀者,內容上精確定位了人群和變數關係,遠比原題嚴謹明晰。
透過以上對比可以看到,高質量標題往往更具體、資訊更完備,措辭更規範,能有效避免常見誤區。作者在定稿標題時,應反覆推敲字句,確保題目準確傳達研究精髓。
6,英文標題潤色流程清單
最後,為幫助青年研究者最佳化論文標題,提供一個英文標題修改潤色的流程清單,供撰寫時參考:
A,核對核心要素:
確認標題包含研究的關鍵要素(如研究物件、主要變數和研究型別),避免遺漏重要資訊。對照論文的研究問題,自問“題目是否回答了是什麼、對誰、怎麼樣”這些要點。
B,精簡字句:
清除冗餘詞彙和陳詞濫調,例如開頭不必寫“Study on…/Research of…”,避免使用過於常見的套話。同時檢查標題長度,儘量控制在 journal 指南要求範圍內(通常不超過15~20個單詞)。
C,規範語言:
確保語法正確和用詞嚴謹。標題一般用名詞短語而非完整句,動詞多用現在時或動名詞形式。避免主觀評價和誇張詞語,採用中性客觀的表述來陳述事實結果。
D,避免生僻縮寫:
通讀標題,凡是不確定領域外讀者是否認識的縮寫一律改為全稱 。僅保留行業公認的簡寫(如DNA、MRI等),以最大程度提升可讀性和可檢索性。
E,突出新穎性:
檢查標題是否突出了研究的新穎之處。例如加入特定實驗方法、創新指標或獨特人群。如果標題過於通俗,一般也意味著缺少亮點。確保標題能反映出論文的獨特貢獻,但這一點要透過內容本身體現,而非新增“novel”等主觀形容。
F,反覆朗讀與自查:
大聲讀標題數遍,聽感是否流暢?有無歧義理解?可以嘗試讓不參與研究的同事僅看題目,詢問他們對論文內容的理解是否準確。若有困惑,說明標題需進一步clarify。
G,同行反饋:
將擬定的英文標題提供給課題組同事或導師徵求意見。不同視角的同行能發現標題中您可能忽略的問題(比如專業術語是否過多、是否符合領域習慣等),及時反饋有助於完善標題措辭。
H,對照期刊要求:
最終提交前,對照目標期刊的作者指南中關於標題的要求(例如字數上限、副標題使用規則等)。不同期刊可能對大小寫格式、標點有特殊規範,要相應調整。同時檢查標題中的關鍵詞是否契合領域熱點,方便檢索。
I,潤色定稿:
必要時尋求專業英文潤色服務,對標題做最後打磨。如有條件,可使用編輯軟體檢查語法拼寫。確保題目Accurate(準確)、Brief(簡練)、Clear(清楚)、Engaging(有吸引力),達到最佳平衡後再定稿。
按照以上步驟逐一自查、修改,青年研究者就能逐步將論文標題打磨得更加出色。
作者:Dr. Mark;助理:ChatGPT
編輯:Jessica,微訊號:Healsanq,加好友請註明理由。
美國Healsan Consulting(恆祥諮詢)的美迪醫學編輯(MedEditing™)主要從事醫學編輯服務;主要為醫生科學家、生物製藥公司和醫院科研處等提供分析和報告,成為諸多機構的“臨床科研外掛”。
網址:https://medediting.com/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