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解螺旋 設為星標 ⭐,才能準時收到推送哦~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3957天
本文資訊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官網等
眾所周知,每年都有很多奇葩論文讓大家大開眼界。有一些是粗心鬧得笑話,有一些則靠著頭鐵和嘴硬把假的說成真的,把彎路走成了神奇的天路。但還有一些則是來自學術造假對抗者們,他們別出心裁整出了各種讓人大跌眼鏡的花活,從而為大家揭露當前科研界存在的現實問題。在這些花活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貓咪作者和狗狗審稿人。

不過這兩位動物選手都是它們主人的個人實驗成果,跟下面這個期刊搞出的大型實驗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是的,一本影響因子高達5.0分的中科院二區SCI期刊官方創造並發表了一篇虛假“論文”!


今年1月,該期刊釋出了一篇驚人的社論,在社論中,期刊編輯們揭露了期刊在2024年10月末開始進行的炮製“論文”被引用情況實驗:

因該社論並非OA文章,故以下僅展示該篇社論的核心內容及其翻譯:

法庭沒有道聽途說內容的立足之地。但科學界似乎往往比證人席更能容忍寬鬆的標準。

在本期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中,我們中的一位(姓名縮寫ADC)為學者們設下了一個特殊的陷阱。他那駭人聽聞的致編輯信 《XXXXXX 》實際上並未報道任何此類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案例——正如信首宣告的那樣,為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我向您和讀者保證:本信並未報道任何xxxxxxx的病例。事實上,據我所知,迄今為止尚未有此類病例報道。"

為何要論述一個看似不存在的問題?正如德卡賽解釋的,他想進行一項實驗,並"在學術好奇心與引用行為的交匯處找點樂子"。他好奇:"這個虛構的併發症是否會僅憑誘人的標題就滲入文獻?"

這個問題答案眾多,從認知不足到態度漠然不一而足。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許多作者懶於追溯二手文獻背後的原始證據。他們不願耗時查閱最新資料庫中的原始論文,而是直接從參考文獻欄複製引用。若該論文在二手文獻發表後已被撤稿,這種資訊就會被遺漏。
If the journal had retracted the paper in question, that information would have appeared in a subsequent issue, probably in the front matter most readers largely ignore. However, even in this era of online “printed” journals many authors complain of difficulties in identifying the retracted status of a paper in both journals and databases[4].
若期刊已撤稿相關論文,該資訊會出現在後續期號中——通常在多數讀者忽略的卷首位置。然而即便在這個電子期刊時代,許多作者仍抱怨難以在期刊和資料庫中辨識論文的撤稿狀態。

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不發表就出局"文化催生的高頻發表壓力。近期研究揭示了這種發表文化的極端案例:部分超高產學者(比例雖小但不容忽視)每五天就發表一篇原創論文——甚至在節假日!這種海量產出雖未必構成學術不端,但顯著暴露了科學出版體系的問題——首當其衝的是同行評審的嚴謹性缺失,以及利益動機的腐蝕影響。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壓力不僅限於資深研究者,學術界的每個層級都深陷其中,包括科研訓練階段。因此可以預見,研究者(尤其是初入行者)在追求快速發表時,往往忽視核實文獻的重要性,最終犧牲良好的研究規範。

我們好奇這封"虛晃一槍"的致編輯信將收穫多少引用。或許該領域研究者比其他生物醫學領域更為敏銳。當然,讀過本篇評論的讀者已提前識破這個學術戲法。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篇實驗性“論文”的原文是怎麼說的吧:

尊敬的編輯:
儘管標題可能令人警覺,但我謹向您和讀者保證:本信並未報道任何XXXX相關病例。事實上,據我所知,迄今為止尚未有此類病例報道。
然而,最近我注意到Hamilton博士的一封發人深省的讀者來信,該信揭示了學術出版界一個有趣的現象。Hamilton強調,他的作品《Pneumothorax following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只是一篇評論文章而已,但這篇文章已被其他論文引用超過60次用以佐證存在豎脊肌平面阻滯後氣胸案例——儘管該文字身並未報道任何相關病例。由此可以推斷,某些情況下作者可能在未充分閱讀或理解文獻內容的情況下進行引用。這引發了關於學術文獻引用實踐完整性的重要探討:有多少作者僅基於標題、摘要甚至二手資料等表面資訊進行引用,而未曾深入研讀原文?
讓ADC編輯決定要進行這一場實驗的源頭乃是Hamilton博士發表於2019年的評論文章《Pneumothorax following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那篇文章與此次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進行的大型論文引用實驗的“魚餌”如出一轍。同樣吸引人的標題,同樣說明並不存在相關病例的內容:

就是不知道這次的大型“直鉤釣魚”引用實驗是否會獲得與Hamilton博士一樣的結果。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