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8

本文字數:2499,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彭海斌
“中國網際網路那麼發達,這麼多商品透過網際網路商業化做得很好,醫藥板塊其實是比較落後的。”信達生物董事長俞德超在一場電商論壇上表示。
電商平臺將減重藥物視為突破口。信達生物的減重藥物剛剛獲批,該公司與諾和諾德、禮來、先為達等是各家電商爭取的座上賓。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和美團等都希望抓住超級大單品,但目前進展參差不齊。
一家減重藥物企業的負責人王超亮向第一財經透露,京東健康的減重藥物年銷售額飆升,美團緊追不捨目前單月銷售額超過京東,阿里健康則略顯守成。這一場圍繞減重藥物的“重量級”競爭剛剛開始,誰都不能承受市場份額輕飄飄溜走。

“坐著火箭一樣躥升”
據第一財經瞭解,阿里健康已經向諾和諾德、禮來、信達和銀諾醫藥等幾家企業發出邀請,參加在7月出舉辦的減重藥物市場論壇。
阿里健康、京東健康以及美團等各大電商互相競爭,極力爭取信達生物、諾和諾德等企業入駐。在諾和諾德或者禮來的減重藥品出現供給不足的時期,哪家電商能拿到更深度的合作權益,哪家就更有希望完成自己KPI指標。
在阿里健康論壇之前,京東健康已經先行一步。今年4月,京東健康將信達生物、先為達生物以及銀諾醫藥等聚到一起,這幾家企業的掌門人悉數參加了體重管理行業峰會。
“受邀的是京東健康最重視的,馬上就要合作的企業。”參加了這場會議的王超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當時,丹麥企業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美國企業禮來的替爾泊肽已經在全球及中國獲批用於減重和糖尿病。2024年,司美格魯肽銷售額293億美元,替爾泊肽銷售額164億美元。信達生物、先為達以及銀諾醫藥都在研發減重類藥物。
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禮來的替爾泊肽先後上市,搶佔了大約一年左右的先機,率先在市場中樹立地位。6月27日,信達生物瑪仕度肽獲批減重適應症。先為達的減重藥物完成三期臨床,已經提交藥監局審評。
電商平臺已經從減重藥物獲益頗豐。王超亮透露,京東健康的GLP-1類藥物銷售飆升,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於諾和諾德,“而且增速在30%以上”。
中國超重人群越來越大,對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構成嚴重負擔。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餘個部委,在2024年年中啟動了“體重管理年”實施方案,把科學減重變成了全民的必修課。
“在政策東風吹來的這段時間裡,在京東健康體重管理諮詢量,像坐著火箭一樣躥升,減重類的相關藥品的增長曲線飆升得非常快。”京東健康醫藥業務部慢病業務負責人李豔萍表示:“我們測算過,預計到2030年的時候,整個GLP-1在減重領域的規模至少超過300億。在減重市場裡網際網路醫療渠道是更新的主流,預計會超過5成市場份額。”
至少100億的減重藥物線上市場,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和美團都想得到。但在減重藥物開發企業看來,三家平臺發展參差不齊。減重藥物目前以注射劑為主,配送需要冷鏈物流體系,缺乏冷鏈基礎設施的電商被排除在外。美團主要承接GLP-1等減重藥銷售的是美團買藥旗下的美團自營大藥房,已經建立了空運冷鏈物流,在GLP-1等藥物配送上做到全程溫度監測。
“從醫藥電商的合作融洽度和合作匹配度上,美團、京東肯定是排在前面的,阿里健康可能還需要再改進。我覺得,未來零售醫藥電商這條路暢通以後,這兩個是絕對的頭部。不管是在模式突破,還是在企業合作上面,都會有比較大膽的創新。”王超亮表示。
據王超亮觀察,相對阿里健康,目前京東和美團你爭我搶,更積極進取。“美團的單月銷售額已經超越了京東。美團增速比京東要快一點,搶得比較厲害。”

競跑剛剛開始
錯過電商平臺的代價,有時候是巨大的。
諾和諾德中國肥胖症業務部副總裁張一帆將在6月30日離職。
張一帆從諾和諾德管培生做起,在該公司已經工作超過十年。2024年的6月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諾和諾德用於長期體重管理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上市。這樣算起來,張一帆操盤諾和諾德肥胖症業務只有一年時間。
張一帆離開諾和諾德之後,將出任另一家丹麥公司靈北製藥的中國總經理。
張一帆離職之後,諾和諾德中國的肥胖症業務部不再獨立存在,而是被併入糖尿病事業部。
“他們是從醫院先做起,效果不好。因為去醫院看病的胖子是很重的(那部分),更廣大的人群是不去醫院看的。所以存在診療人群的錯位,這個錯位讓諾和諾德的策略沒有非常成功。”王超亮認為,此前諾和諾德的減重藥物,遵循了糖尿病等處方藥的渠道路線,更看重醫院市場,而輕視電商平臺。
現在,諾和諾德對電商平臺展現出更積極姿態。
6月16日,諾和諾德與阿里健康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的一站式體重管理知識與服務專區。諾和諾德大中華區總裁周霞萍,阿里健康執行長沈滌凡都出席了合作儀式,可見雙方對這場合作的期待。
“以往,這在諾和諾德是不允許或者說是極少見的。GLP-1之前基本沒有和三大電商做過任何的簽約合作,他們排斥這種。”王超亮表示。
諾和諾德方面此前對第一財經稱,其減重藥物沒有網路銷售渠道。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京東、阿里健康、美團等電商平臺上,諾和諾德的減重藥物銷量眾多。
女性是在電商平臺購買減重藥物的核心人群。
在京東、美團或者阿里健康等平臺,願意為減重而支付費用的女性遠遠超過男性,兩者的比例接近三比一。
在美團平臺,一個典型的減重藥物購買者的畫像是這樣的:25到40歲的女性白領,經濟獨立、注重健康管理,對GLP-1類藥物的接受度和支付能力都較高。她們很可能居住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以及成都和杭州等強二線城市。
“網際網路醫療之所以能成為減重市場的主流,我們認為是使用者的行為發生了變化。線上渠道已經是使用者瞭解體重管理,以及產品的首選渠道,佔比高達80%。”李豔萍表示:“我們發現在使用藥物減重的人群中,60%以上的人會每週使用藥物。”
王超亮認為,中國減重藥物市場,像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軔時刻,公眾一開始對於新能源車的續航、充電等問題有所疑慮,但不過幾年時間,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我們曾經跟第三方機構做過調研,中國真正能夠消費並且做減重藥治療的人群應該是6000萬,市場的天花板還早。大部分的人,尤其二線以下城市的人,最多知道,還沒有開始使用。”王超亮說。
對於電商平臺,對於製藥企業,減重賽道的競爭剛剛開始。
(王超亮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