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歸,也必須歸

黎明前的海岸,被火光點亮,爆炸聲震耳欲聾,大地在顫抖,海水被激起數丈高的巨浪,濃稠如墨的夜色被血色浸染,一場慘烈的登陸之戰正在上演。
一片火海之中,一艘艘小船如黑色的甲蟲,在波濤洶湧的海面艱難前行。好不容易靠近海灘,炮彈又如雨點般砸落,一艘艘小船在爆炸中四分五裂。
有小船僥倖成功靠岸,但又遭到守軍機槍的瘋狂掃射,衝在前面計程車兵像被無形的手推倒,一排排地倒下,身後的戰友踏著他們的屍體繼續向前,海灘上不時有地雷爆炸,飛濺的沙石與人體殘肢混在一起,鮮血匯聚成河,染紅了海灘。
如此慘烈的場面,並不是諾曼底登陸,而是1949年10月24日,金門登陸戰。
此役,由解放軍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指揮。
葉飛出生於菲律賓,5歲回國,14歲參加革命,一路成長為解放軍高階將領,先打黃橋,後打天目山,後來在萊蕪、孟良崮、豫東、濟南、淮海、渡江戰役中打滿全場,最後在1949年晉升十兵團司令。
這一年,葉飛僅35歲。
然而,打陸戰沒對手的葉飛,面對的是一種從來沒經歷過的打法:渡海登陸作戰。
因為缺乏經驗,金門戰役貿然發起後,二十八軍下屬三個團在付出巨大傷亡登島成功後,後援斷絕,最終作戰失利,九千餘人全軍覆沒。
金門戰役的意義,怎麼說也不為過。
戰役開始前,因為三大戰役的完敗,國民黨對解放軍的心理優勢崩潰於零,而金門戰役則像一針強心劑,注入國民黨瀕死的肌體。
金門島防衛司令胡璉說:“金門戰役的勝利既是軍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金門戰役之後,國民黨看到了守住臺灣的希望,從此開始認認真真準備“海島防衛案”,一直到今天。
所以,臺灣有人把金門戰役比作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中國陷入分裂,金門之戰後祖國統一程序被打斷。
幾十年過去,臺灣各種永備工事已經遍佈全島,解放軍未來攻臺,必然要付出巨大且血腥的代價,給無數家庭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痛。
對此,解放軍臥薪嚐膽70多年,終於,2024年12月27日,解放軍076兩棲攻擊艦問世。
平地一聲驚雷,臺獨分子瞬間覺得,天塌了。
為什麼臺獨分子覺得天塌了?
因為076的誕生,讓臺獨分子花了幾十年經營的防禦體系,一夜之間完全落伍了。
說個冷知識,雖然臺灣一圈都是海,但還真不是隨便找個地方就能登陸的。
臺灣與其說是個島,不如說是一整條山脈伸出了海面,因為坡度較大,導致沿海平原相當狹窄,上陸後直接就是丘陵地帶。特別是東岸,全是斷層海岸,幾乎沒有平原存在,就算登陸了也要面對高聳的中央山脈,根本沒法縱深進攻。

那西海岸呢?這裡人口集中,經濟活動頻繁,各種養殖塘、海濱鹽田,還有離岸堤、防波堤、消波塊等等亂七八糟的設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一系列障礙物,極大地提高了登陸難度。
所以,看起來臺灣海岸線有1500公里,但擁有相當寬度與深度的平緩沙灘、適合登陸的區域,還真沒幾塊,扒拉來扒拉去,可能也就十來個地方。
而且,就那十幾塊適合登陸的平緩海灘,也一直是臺灣軍方重點關注的區域。
早在幾十年前,臺軍就根據不同灘岸狀況及搶灘登陸難易度,用紅色、黃色和藍色進行劃分,比如寶鬥厝海灘、海湖海灘,臺灣南部的喜樹海灘、中部的甲南海灘、大安海灘、高雄西子灣等,海灘平緩,比較適合登陸,被列為“紅色海灘”。

這些海灘適合登陸,大陸知道,臺灣也知道,所以幾乎從蔣介石時代,就開始建設防登陸工事修築和障礙設定。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些紅色海灘均已形成了相當完備的防禦體系,從淺水區到縱深有五層之多。
第一層是泛水上陸區域,主要是密密麻麻錨沉在海中的水雷,可以輕輕鬆鬆炸沉登陸艦。
第二層是灘頭前沿的防登陸設施,包括水泥三角樁、鋼軌柵條以及反步兵、反坦克地雷,阻絕壕、蛇腹形鐵絲網等等,主要是剋制登陸的機械化車輛,要想透過,只能靠工兵冒著炮火機槍一點一點破障。

第三層就是海灘1000米內的反坦克壕、阻絕牆、地雷區、鐵絲網、鐵蒺藜等障礙物,主要是用來遲滯登陸部隊的行動,為反擊和炮火殺傷提供時間。    
第四層是登陸岸段永備工事,包括各種碉堡、岸炮堡壘、岸艦導彈堡壘,主要以遠端火力打擊轟擊灘頭以及海上艦船。
第五層是各類掩蔽所,機動打擊旅的坦克和裝甲車潛藏在內,躲過解放軍第一波火力打擊後,利用解放軍登陸波次之間的間隙,鑽出來採取側翼攻擊/逆登陸的方式,對登陸的解放軍實施打擊。
這個時候登陸部隊已經上島,解放軍的空中、海上火力投鼠忌器不再轟擊灘頭,這樣臺軍以重灌VS解放軍輕裝,就可以輕鬆切斷解放軍登陸波次之間的聯絡,然後直接將登陸兵力包個大餃子,重演金門大捷。
這就是非常具有臺灣特色的“濱海決勝,灘岸殲敵”戰術方案。

臺灣方面這套戰術已經演練了幾十年,相關岸防設施也已經建設了幾十年,說是固若金湯可能有點誇張,但解放軍硬要以傳統的“平面式”登陸模式去打,絕對要付出巨大傷亡。
但是問題來了,解放軍為啥要在臺灣已經建好的預設陣地去登陸,自己往南牆上去撞呢?
大人,時代變了啊!
過去解放軍的“平面登陸”怎麼打?
先在大陸岸邊組成登陸船團,然後抵達臺灣海岸20公里左右海域(岸炮射程之外),停下,實施“換乘和泛水”作業,然後按照破障、突擊上陸、縱深攻擊的順序,實施編波,然後一波一波上島,從本質上來說,和諾曼底登陸沒有太大區別。
但這種模式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各個兵種太過分散。
坦克要搭乘坦克登陸艦,裝甲車輛要搭乘氣墊船,步兵要搭乘衝鋒舟,幾種登陸艦艇的速度不一樣,很容易造成脫節,可能步兵上岸後,坦克還沒上岸,坦克上岸了,防空和後勤分隊沒上岸,各個兵種沒法配合,面臨被動挨打的局面。

現在呢?076的問世,讓一切都不一樣了!平面登陸變立體登陸了!
076內部配備有大型船塢倉以及車輛艙,可以至少攜帶3艘726型氣墊登陸艇以及數十輛兩棲作戰車輛,和075型兩棲攻擊艦及071型船塢登陸艦編組後,一次性可以整建制投送3個兩棲合成營!
注意這個詞:整建制。
這意味著這支登陸部隊步兵、工兵、裝甲兵、炮兵是完整建制的,上岸就能打,避免了在灘頭無序組織、混亂上岸的問題。

更關鍵的在於,076可是有飛行甲板的!而且是有電磁彈射器的!
我們都知道,登陸作戰,空中支援至關重要。
登陸的一線步兵需要支援,在過去只能呼叫空軍,但空軍基地在大陸一邊,飛過來要十幾分鍾,來不及。呼叫航母上的艦載機呢?也沒戲。眾所周知,解放臺灣的時候,航母要用來在臺島東北和東南兩個方向盯住美國航母打擊群,不會直接參與到登陸作戰當中。
這時候,一艘停在岸邊二三十公里的“移動機場”,就會成為登陸步兵的夢中情艦。
076上的攻擊11型無人機(甚至殲15T)隨時待命,一有需要就可以在幾分鐘內趕到戰場,步兵根本不用拿命去炸岸上堡壘,只需要拿雷射指示器照射一下,攻擊11攜帶的鑽地彈和精確制導炸彈就足夠臺軍的堡壘和掩蔽所喝一壺。

而076上密密麻麻起飛的直升機,一部分可以在灘頭火力支援步兵,壓制臺軍火力點,另一部分也可以空降臺軍縱深要點,對臺軍的一線指揮部來個斬首行動。
這樣一來,076扮演的就不止是一艘軍艦的角色,而是成為一個海上前沿出發陣地、海上火力支援平臺以及一個後勤保障節點,甚至可以把前線指揮部都建在076上。
在央視新聞中,軍事專家杜文龍也隱晦地提到了中國海軍登陸思想和作戰理念的全面升級:
“有了兩棲攻擊艦,特別是以076、075為主的這種作戰編隊,登陸方式將圍繞立體登陸。之前都是透過坦克包括其他渡海裝備向灘頭衝擊,現在可以把直升機、無人機、艦載機一併在甲板上起飛,對目標進行高精度打擊,所以從登陸的方式來看,從平面到立體是重要變化,也是一個重要轉折。”
毫無疑問,有了立體登陸的本事,還幹嘛要往臺軍的預設陣地上撞啊!哪裡不能登陸?哪裡不是登陸場?直接奪佔港口不香嗎?
這絕對不是腦洞,而是正在演練的現實。
近幾年,原本跑渤海海運的大型滾裝船“棒棰島”號、“渤海明珠”號、“中華復興”號大型滾裝船已經和解放軍進行了好幾次聯合演習,這種大型滾裝船動輒數萬噸,每層高5米,別說搭載99A了,就連155毫米自行榴彈炮、PHL-191火箭炮、紅旗-17防空導彈也能輕鬆開進去,一次可以塞數百輛裝甲車輛,投送兩個重灌合成營一點問題也沒有。

只要076奪佔了港口,滾裝船就可以迅速靠岸,放下跳板大門,讓坦克裝甲車輛直接上岸。
算奪不下港口也沒關係,根據外媒報道,中國正在建造一批重型駁船,這種駁船不僅擁有較大的船體尺寸和空間,還能從船頭延伸出一座長度可達100多米的“橋”,可供坦克裝甲車輛等陸地載具從船上登陸海灘,進而向縱深地帶進發。

有076的空中力量壓陣,這些重型駁船,想開到哪登陸,就開到哪登陸,臺灣方面的預設陣地,徹底變成了一個笑話。
臺軍在紅色海灘建立的防線再強又如何?當年法國人的馬奇諾防線堅固不堅固?人家不從這走,又有什麼用呢?
當然,如果把076作為針對解放臺灣而設計的一款新型艦隻,那隻能說明,格局小了。
076下水後,臺灣方面非常緊張,媒體不斷報道說“076型艦立體化登陸作戰能力驚人,該艦出動就是臺灣最危險的時刻”云云。
他們可能覺得076四川艦太直了,是專門懟太彎的。
對此,1月17日的國防部記者招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作出了回應:076兩棲攻擊艦下水是海軍裝備發展中的一次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地區和國家。
某種意義上說,吳謙說的沒錯,076的確誰也不針對,但反過來說,076又誰都針對。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076的設計,就會發現它是一條很奇怪的軍艦。
它叫兩棲攻擊艦,也的確具備“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那種平直甲板、升降機、塢艙等設計。
但與此同時,它還擁有電磁彈射器和電磁攔阻索。
這玩意不是航母上的標配嗎?那076到底是兩棲攻擊艦還是航母啊?
其實,它什麼也不是,如果硬要給它下一個定義的話,或許可以叫它“次時代遠洋多用途綜合打擊平臺”。
為什麼這麼說?主要就在這條彈射器上。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傳統兩棲攻擊艦的功能定位,是“超越地平線登陸”和“空中突擊”(主要靠直升機進行),不需要制空作戰。
但是近些年,美國發現了這種登陸模式的弊端所在。
在現代防空導彈遍地開花,敵方雷達很早就能發現來襲的直升機群的情況下,立體登陸部隊基本上和送死沒區別,要想保住登陸機群,需要在登陸前就把敵方的雷達和防空陣地統統敲掉。

於是,美國就提出了“穿透型制空”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使用隱身攻擊機在登陸之前,飛入敵人防區,打擊敵方機場、雷達和防空陣地,然後迅速返回,補充彈藥,透過一次次的穿透打擊,最終一步步削弱、擊垮敵人的防空體系,保障空突力量上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把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部署在了兩棲攻擊艦上,成為了“閃電航母”,給兩棲攻擊艦提供了“穿透型制空”能力。
這樣看起來解決了制空問題,但因為兩棲攻擊艦本身並不是為制空設計,所以無論是戰機出動效率,還是燃油、彈藥保障能力,都差很多,不能把它當真航母用,最終還是要跟在真航母旁邊,充當一個航母的“拓展機場”來用。

而且,F35B為了垂直起降,也付出了巨大的效能代價,使其成為了一款非常平庸的艦載戰鬥機。
而中國呢?採取的是另一個方案:在兩棲攻擊艦上安裝一條彈射器和一組攔阻索。
有了彈射器,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可以彈射大型無人機(包括FPV無人機母機),可以彈射專業的制空型殲35戰鬥機,甚至彈射艦載預警機!
這樣一來,可以玩出的花樣就多了。
比如,和美國大洋決戰時,076就可以像美國那樣,成為中國版的“閃電航母”。
因為076的彈射器和福建艦的彈射器是同款,所以理論上福建艦上能飛的飛機,也能在076上面起降,這樣一來076與福建艦編組,可以大大增加海上制空力量和艦載機釋放能力。
最不濟,當福建艦受傷的時候,福建艦上的艦載機也有地方可去。
比如,遠洋巡航時,讓076搭載KJ600艦載預警機,與山東艦或者遼寧艦編組,成為遼寧艦的眼睛,彌補這兩艘滑躍型航母不能起降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缺憾。
一艘076加一艘滑躍型航母,可以說在整個世界上,可以吊打除美國之外的所有海軍。
比如,在“教訓”某些不開眼的小國時,076就完全可以當打擊主力用,搭載殲35戰鬥機和攻擊11隱身無人機,單獨執行“穿透型制空”任務,然後派兵登陸。
一艦滅一國,一點也不誇張。
比如,遠洋遊擊破交時,076與055編隊,當護航航母用。
055戰力強大不假,但因為地球曲率的問題,055怎麼發現千公里外的目標,怎麼防禦掠海來襲目標,都是問題。而和076搭檔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076的艦載機為055開天眼並提供防空傘,055就可以輕鬆用鷹擊21等遠端反艦導彈在千里之外擊沉敵艦。
比如,遠洋保護航線時,076還能當反潛航母用,與052D、054系列艦隻編隊,進行反潛反艦作戰。
最後,才是登陸作戰時,076搭載攻擊11和武直20,這才算是真的當兩棲攻擊艦用。
所以076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是個萬金油,透過改變自己的搭載方案,來適應幾乎所有的衝突場景。
所以,076的特點就是,它誰也不針對,但也針對所有人。

不得不說,這非常符合當前中國海軍戰略的需要。
中國在搞一帶一路,中非、中歐、中拉航線都關乎中國國運,但問題在於,中國海軍並沒有輻射這麼遠,一旦爆發戰爭,這些航線全部都處於裸奔狀態。
特別是印度洋航線,以印度人喜歡趁火打劫的性格,一旦中美爆發衝突,印度一定會介入撈好處,封鎖中國貨輪和油輪航線。
保護航線,派遣航母編隊固然可以,但中國的航母編隊需要在東海和南海盯住美國航母打擊群,難以抽身印度洋。而派055呢?面對印度的兩個航母編隊,又略顯單薄了。
這個時候,派076再加上055,就基本上萬事大吉了,考慮到殲35戰鬥機對非隱身艦載機的碾壓優勢,076+055這樣的組合就可以威懾印度不敢輕易對中國的航線動手。
所以,076出馬是一件費效比很高的事情。
那如果中國一帶一路上某個國家發生動亂,中國需要武裝撤僑甚至武裝介入來保證中資企業利益呢?
這不是真進行干涉作戰,沒必要大動干戈航母跑一趟,而且航母出動太高調,076就再合適不過了!
一艘076,搭載5架殲35和20架攻擊11和一個空突營的各型直升機,塢艙塞滿兩個合成陸戰營,直接開到目標國家港外。先起飛無人機偵察,然後空突營空降港口建立安全區,最後海軍陸戰隊直接從塢艙乘坐氣墊船登陸,帶著各種裝甲車輛和機器狗闖入交戰區,把中國人帶出來就行了。
在天上武直的掩護下,有哪個不開眼的敢攻擊?
說不定這麼武力展示一波,動亂就直接平息了,連僑都沒必要撤了。
除了“多用途”之外,076很可能還將開啟全球海軍無人機應用的新時代。
如今,經歷了納卡戰爭和俄烏戰爭,全世界都已經對無人機在陸戰中的應用有了深層次的認識,無人機真的是一件可以改變戰爭規則的新發明。
但無人機如何應用於海戰?目前各界仍然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無人機的特點是廉價,一次放上百架航程上千公里的無人機,拿去做偵察攻擊,攻擊成功就血賺,攻擊不成功,消耗敵人的防空導彈也是極好的。
也有人認為,應該發揮無人機長航時的優勢,改裝成無人預警機,使之成為航母編隊永不降落的天空之眼,畢竟像E2C這種預警機,也就能滯空6小時,而大型長航時無人機呢?36個小時不是夢!
還有人激進地認為,無人機完全可以替代艦載機,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成為“介入作戰”的主力機型。
但是,這些都是猜想,無人機在海戰中怎麼使用?還是要試了才知道。
而放眼望去,真正具備大型無人機起降能力的,能試驗無人機海戰新應用的,全世界只有076!
076有彈射器在手,就可以在任何一個國家海岸20公里的地方,在半個小時內大量快速出動大型無人攻擊機,無人戰鬥機(比如把忠誠僚機挪到艦上來),查打一體的小型無人機,FPV母機等等,形成密集的無人打擊叢集。
毫無疑問,這將徹底顛覆世界海軍作戰模式,而且在未來十年裡隨著使用經驗的不斷積累,076發揮的作用可能會發展到我們難以想象的地步。
076的定位,決定了它必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航母又如何?055又如何?它們都是舊時代登峰造極的產物,只有076,屬於新時代。
如果說航母結束了戰列艦時代,重新定義了海戰的話。
那麼現在剛剛問世的076,可能就是海戰的未來。
1905年,面對世界各國海軍的追趕,英國人推出了無畏艦,強大的防護能力,加之較高的航速和突出的火力,使得無畏艦在當時幾乎無可匹敵。
無畏艦好是好,但也實在是太貴了,貴到世界海軍第一強國英國,也感到承擔不起。
原因很簡單,無畏艦這種巨無霸,拿來搞海上決戰,那是極好的。但如果拿來進行日常的巡航,毫無疑問就存在威力過剩和費效比太低的問題,而且頻繁出動也會加速軍艦老化。但如果讓傳統巡洋艦來搞巡航,在無畏艦時代又有點戰力不足。
怎麼辦呢?英國皇家海軍總司令約翰·費舍爾上將提出一種新的想法:“理想型巡洋艦”。
簡單來說,就是將戰列艦的大口徑主炮與巡洋艦的艦體結合,搞出一款戰列巡洋艦。

戰列巡洋艦最大特點是什麼?便宜又好用!
在20世紀初,一艘戰列巡洋艦造價,只有無畏艦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造10艘無畏艦的錢,可以搞出30艘戰列巡洋艦,這麼多船撒出去,不僅可以作為艦隊決戰的戰力補充,還可以用來進行航線護航,獵殺他國破交艦,也可以對其他小國進行武裝干涉,可以說啥活都能幹!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在20世紀前50年,英國就是靠著這些戰列巡洋艦來維持全球每個角落的海權的。
現在呢?076也是這個思路。
076造價多少錢?我們參考一下075的造價70億,再加上放大艦體+彈射器的價錢,應該總造價100億左右。
這是什麼概念?大概是福建艦航母的四分之一,福特級航母的十分之一。
航母幾分之一的價錢,卻擁有航母戰力的80%,還要啥腳踏車?
更關鍵的是,076不僅便宜,而且造艦速度太快了!
建造076的幹船塢是在2023年9月才剛剛完工的,也就是說,076的開工時間不會早於2023年10月,那麼從開工到下水,用了多久呢?14個月!

這是啥概念?福特級用了8年,而福建艦用了4年,076只用了14個月!如果未來批次建造的話,工期壓縮到1年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像076這種結構比較簡單的軍艦,不僅上海和大連造船廠能造,在武船、渤海重工、揚子江、廣船、中華造船廠等等隨便扒拉一下,全國也有10個造船廠具備建造能力!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如果電磁彈射器產能充足的話,中國可以一年爆出10艘076出來!
這太可怕了。
太平洋戰爭美國到底是怎麼打贏的?本質上來說,是用軍艦海和飛機海把日本給堆死的,美國損失了軍艦能迅速得到補充,而日本損失一艘就沒一艘,最後被美國打到了家門口。
現在呢?形勢逆轉了!
別忘了,中國可是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一年可以堆出10艘準航母,艦載機飛行員來不及培訓也不要緊,全部上無人機即可。
中國搞出076這種便宜好造還好用的傢伙事,再觀察一下西北的“風電場”、兩款六代機以及珠海航展上密密麻麻的各種無人作戰平臺體系,顯然,這說明只有解放軍,在認認真真地準備S3。
只要形勢需要,中國也可以像當年美國淹死日本一樣,用機山艦海淹死美國!
這種情況美國知道麼?知道,但無力改變。
美國海軍的衰落已經不僅僅是造船廠的問題了,而是整個供應鏈和造船工人斷層的問題,美國就算是想搞競賽,也力不從心了。
這種實力差距,哪怕是美國也不能不考慮的。
美國不是一直強調要“基於實力的國際秩序”嗎?那麼,美國現在真的會得到“基於實力的國際秩序”。
1989年10月,金門戰役四十週年,已經白髮蒼蒼的前解放軍海軍司令葉飛將軍,登上了廈門雲頂巖,眺望金門。
小雨淅淅,葉飛拒絕隨從的雨傘,佇立山頂,任憑雨水將他澆得透溼。
金門,是葉飛一輩子的恥辱,也是一輩子的意難平。
但說實話,金門戰役的失利,把鍋都甩到葉飛一個人頭上,並不公平。
這個世界終究是物質的,指揮再精妙,沒有足夠的艦船保障,也是無本之木,無米之炊。
金門戰役失利後,葉飛陸續指揮了1958年的炮擊金門作戰,後來在1980年海軍司令員
1982年,葉飛退休,他把這個職務交給了他最看中的一名最懂武器裝備建設的幹部:
劉華清。
至此,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全面加速。
從90年代現代化導彈驅逐艦試水,到21世紀後的“造艦狂潮”,中國海軍全面脫胎換骨,艦艇數量的爆發性增長,中國海軍總噸位,擴充了7倍之多,目前已經是響噹噹的世界第二大海軍,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都是。
然而,中國的艦隊還欠缺一次證明,一次洗刷過去登陸失利恥辱的證明。
這是中國海軍的歷史使命,也是中國海軍不能忘的初心。
未來,隨著一艘艘076的下水,歷史上註定要發生的那件事,也必然會到來。
歷史巨輪,浩浩蕩蕩,到底是和巨輪相伴而行?還是成為撞碎在船頭的小木船?是他們必須審慎考慮的問題了。
在新的一年,我們有必要再次呼籲臺灣同胞: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臺灣當歸,也必須歸。
——————————————-
↓小店支援送禮物了!新的一年,可以送本書給朋友~↓
——————————————–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