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國煞費苦心幾十年的戰略,被中國意外破功了

全文共3707字,圖片7張,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文章轉載於“戎評”
朱姆沃爾特曾被譽為地表最強戰艦,十年前海試的時候,西方媒體一片載歌載舞好不歡騰,標題到處充斥著海洋新霸主等美譽,此後該艦就成為了國際輿論圈最炙手可熱的明星,稍微有點什麼動靜,便會有一大群媒體圍觀,中國的媒體們更不例外,好歹是勁敵的最新殺器嘛。
但時過境遷,055出來之後,朱艦就成了牛夫人,相較之下,055去哪裡都備受矚目,這個月底055編隊在澳洲外海軍演,更是讓全世界嚇了一跳。
055熱度比朱姆沃爾特的熱度高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海戰本身而言,後者不論是在防空反潛反艦或是孤艦作戰能力方面,遠比前者落後好幾個時代,但老朱的失寵並非是簡單的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而是源起於美國嚴重的戰略誤判和門戶之見。
外媒:中國向阿拉斯加派遣軍艦
眾所周知,航母是現代海戰的唯一核心,但航母自身除了末端的密集陣防空系統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防禦裝備了,這讓其他水面艦艇由進攻力量逐漸轉變為承擔航母艦隊防空任務的功能性艦隻。換言之,在航母對決時代,非航母水面艦艇的頭號職能是防空,次級職能才是反潛和反艦,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冷戰結束。
1991年,蘇聯解體,同年,海灣戰爭爆發,這兩件事均對美國海軍在軍內的主導性地位和軍費分配權產生了極大的動搖。蘇聯嗝屁後,美國大洋制海權面臨的威脅蕩然無存,而被美國視為潛在對手的中國,當時仍處於綠水海軍階段,連擁有近岸防禦優勢的黃水海軍都算不上,這也就意味著美國海軍沒必要繼續發展以確保制海權為主的大洋作戰力量了,許多先進的武器裝備專案在這一時期被迫下馬,比如麥道和通用動力耗資570億美元用於替換A6入侵者的A12隱身艦載重型攻擊機。
即便是美國海軍自己也認為,老子在大洋上屬實無敵了,再搞什麼制海作戰確實有點拿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覺,既浪費又誇張,所以他們就琢磨著要開始轉型了。但航母是海軍的根基,不能動;核潛艇是戰略力量的基石,同樣也不能動,轉型的重任自然落在功能性水面艦艇身上了。
而與此同時,海灣戰爭的爆發,讓美國戰略層意識到,美國已經是唯一的世界領導者了,其國家戰略的方向不再是大國競爭,而是針對某一特定地區或國家的區域干涉和介入,這使得美軍未來用兵更多的是強調前沿登陸、前沿部署、前沿存在和前沿戰鬥,作戰職能與之息息相關的海軍陸戰隊的地位由此得到大幅度提高。
美國海軍陸戰隊雖然行政上受海軍部的領導,但職能上是與美國陸海空三軍齊名並列的第四大軍種,如海軍陸戰隊有自己的航空兵、地面部隊及兩棲遠征打擊艦隊,再如海軍陸戰隊司令與其他軍種司令一樣屬於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列席成員,也可以擔任美國軍事統治集團的最高職務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顯而易見,當美國的國家戰略更倚重於陸戰隊時,海軍的地位和利益必然會受到影響!
基於作戰轉型和跟陸戰隊爭奪用兵權這兩個目的,1992年,本該由陸戰隊獨自頒佈的“由海向陸”戰略白皮書,被海軍和海軍部截胡,並強行搞成三方聯合署名。兩年後,美國海軍撇開陸戰隊提出“前沿-由海向陸”的新概念,首度將原屬於陸戰隊職能範圍的近岸作戰、支援對地攻擊、沿岸目標投送以及控制沿海和內陸通往海洋通道納為海軍新時代主要任務之一,並決定把替代伯克級驅逐艦的下一代主力戰艦的司職,由防空調整為對地攻擊的武庫艦,朱姆沃爾特隱身驅逐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放在那時的環境來講,美國海軍由海向陸的改革並不能說是一種錯誤,因為唯一可能且勉強對其造成威脅的對手中國,海軍發展屬實一言難盡,九十年代的現代化主力戰艦隻有1艘051B驅逐艦、2艘052驅逐艦和5艘排水量不到3000噸級的053H3護衛艦,這點家當別說美國海軍和陸戰隊了,恐怕連美國的近岸海衛隊都打不過。
即使到2009年,中國海軍的現代化主力戰艦也才堪堪三十艘,其中噸位最大的還是司職登陸的071。包括中國人自己都不相信,未來三十年美國海軍的大洋制海權會遭到來自我們的挑戰。
但奇蹟往往就是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驟然發生的。

2016年10月15日,朱姆沃爾特首艦正式服役,而就在兩個月前,由南海仲裁案引發的冷戰後最大規模的海上對峙,以美國的失敗收場,宣告了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絕對戰略優勢被徹底終結。


如果美國的對手是伊拉克這類的貨色,老朱當然無敵,但如果美國海軍的對手是中國,只注重對地攻擊的老朱從一出生就落伍了,畢竟由海向陸的前提是保證制海權的始終存在,而中國海軍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厚積薄發實實在在的動搖了美國海軍的制海權,至少在西太平洋如此。
南海對峙的失敗,令美國朝野深感震動,而身為主角的海軍也不得不重新審視由海向陸的戰略和被當作主力戰艦使用的朱姆沃爾特。次年1月,美國海軍提出重返制海的概念,5月17日,美國海軍部在其釋出的未來海軍白皮書中將重返制海上升為整個海軍的頂層設計。11月,美國海軍組建朱姆沃爾特專案評估委員會,以評估這艘專門為由海向陸設計的戰艦,在重返制海的新時代中去從問題。三個月後,評估報告出爐,結果是海軍取消遠端對地攻擊制導炮彈的採購,餘下在造的戰艦改裝反艦導彈系統,主要目標從對陸打擊修改為對海打擊!
但這樣略顯倉促的改動,仍無法救不了美國因誤判所導致的戰略崩塌。
2019年,改版後的朱姆沃爾特級的二號艦邁克爾·蒙蘇爾號服役,同年,中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艦交付海軍,而傳聞中真正的地表最強驅逐艦055大驅也現身人民海軍七十週年閱兵。中國現代化戰艦數量達到127艘!至此,大洋海戰全面迴歸航母對決。
朱姆沃爾特級由於艦體設計的限制,防空導彈無法上艦,改版只能把遠端對地武器換成對海武器。但在航母對決的時代,非航母水面艦艇的效能指標是防空,055大驅裝有海紅旗9和海紅旗16兩套防空系統,同時具備遠、中、近三個區域的防空攔截能力,堪稱地表最強帶刀侍衛。

美國人的反應並不遲鈍,2020年,美國海軍推出服務於重返制海的下一代導彈驅逐艦DDGX的專案。經過兩年的打磨,2022年提交國會送審,全新的未來大型水面戰鬥艦艇排水量17000噸,船型大部分採用了幾乎和055一模一樣的設計,動力系統也改成和055相同的綜合電力系統,你猜美國那邊是怎麼評價DDGX的?



低情商:海軍馬鹿臭不要臉,居然抄襲中國的055。

高情商:不對啊兄弟,你這咋看咋都像055和伯克級的私生子啊。
DDGX的PPT,是挺像055的
憑美國海軍的技術儲備,我絲毫不懷疑他們能造出和055一樣優秀的大型導彈驅逐艦,但從專案立項到設計生產再到服役需要一大把時間,朱姆沃爾特從1995年立項到2016年首艦服役,前後歷時21年。如今,美國造船工業和造船技工日暮西山,造艦週期只會更長而不會縮短,這段時間漫長的真空期將產生兩個問題。
首先,如果美國按部就班的搞驅逐艦,中國海軍最多能維持第一島鏈之內的戰略優勢,但朱姆沃爾特的彎路這麼一走,中國航母艦隊在遠端精確火力和055的護衛下,擁有在更廣闊第二島鏈跟美國一決高下的實力。等到美國版的055出來時,估計中國海軍的規模也和美軍不相上下了。
再則,美國海軍圍繞朱姆沃爾特打造的由海向陸的作戰體系,共耗資2000億美元,其中僅朱姆沃爾特的造價就高達75億美元,美國海軍的指導思想在它服役後的第二年就回歸重返制海,意味著2000億的投資全打水漂,這些錢相當於10支福特級航母戰鬥群的造價,損失大得離譜。要是拿來發展高超音速武器或者常規戰艦,美國戰略層在處理對華關係和西太平洋地區事務也不至於像今天這般束手無策。
也就是說,因為嚴重的戰略誤判和門戶之見,美國不僅錯失了遏制中國海軍發展的千載良機,還損失了2000億美元,如此離譜的錯誤著實有點當初蘇聯的樣子了!
事實上,朱姆沃爾特化的現象不止海軍有,空軍和陸軍也有。
F22在八十年代末立項,首飛時對標的蘇聯早沒了,在完成第187架的生產交付後,國會老爺們覺美國空軍已經天下無敵了,再搞這樣貴且功能單一的玩意不划算,於是大手一揮要求洛馬關停F22的產線,並把第五代戰鬥機的主力交給便宜的F35來做。
結果中國的殲20橫空出世,低配的F35一下就不夠看了,在東海交鋒好幾次都被吊起來打,看得美國空軍膽戰心驚。
能不驚嗎?

F35是美國空軍的中流砥柱,殲20全程壓制F35,說明美國自冷戰結束以來維持空中戰略優勢蕩然無存了!


空軍不是沒想過重啟F22的生產線,但五角大樓的報告堵死了這條路,由於停產十多年了,很多零配件廠商都終止了生產,重新籌建相關配件供應鏈至少需要五百億美元和十年的時間。十年之後,中國殲20數量肯定會激增,與其花這麼大的精力勉強維持空中戰略平衡,倒不如投入下一代戰機研發,說不定有機會換道超車呢。
陸軍的步子邁得更激進,拉姆斯菲爾德陸軍輕型化改革,重型坦克和重型裝甲叢集被拋棄,取而代之的薄皮的斯特崔克,欺負下伊拉克還行,但遇見實力對等的大國,制空權一沒分分鐘包餃子,現在的路航點2028改革又要回到與中俄進行大規模地面作戰行動上來,改過來改過去,改了個寂寞。
從蘇聯解體到2018年前後,美國就單純的因為狂妄自大,在軍事層面走了近三十年的彎路、錯路,軍事實力是戰略層踐行國家意志和護航國家戰略的最大依仗,所以美國為此付出的代價是遏制對手的國家意志無法生效,追求利益的國家戰略屢次受阻,並最終導致霸權落幕。
或許中國超乎尋常的快速發展是造成美國失敗的意料之外因素,但有一句話永遠沒錯: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
就算沒有,也要牢牢記住,凡自古驕兵者,必敗矣!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