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醜盲盒”被瘋搶,冷門IP成新貴?

大家好,我是馬可婷,今天來聊點“叛逆”的話題。
看膩了品牌與某些熱門IP的聯名後,或許很多人都會發出一句“怎麼又是和它聯名”的吐槽
於是小馬關注到,IP大戶泡泡瑪特和海綿寶寶的聯名好像跟以往不太一樣
合作IP本身並沒有很新奇,直到發現聯動的IP角色並不是大眾熟知的海綿寶寶、派大星等主角團,這才引起小馬的注意。
據小馬瞭解,這次IP聯名形象選取的是“比奇堡的居民們”
給不瞭解《海綿寶寶》動畫片的朋友們科普一下,整個故事的發生地就是在一個叫做“比奇堡”的海底世界裡。
動畫內容圍繞生活在這片海域的海綿寶寶、派大星、章魚哥、蟹老闆等主要人物展開
“比奇堡的居民們”大多都是一些沒有專屬名字的NPC,甚至在動畫片裡你都不知道它們具體都出現在哪集。
實話告訴大家,小馬在看到泡泡瑪特這次的聯名之前,連這些角色的代稱都不知道。
因此當知道泡泡瑪特與這些“邊緣”角色聯名時,小馬是有些意外的。
然而從當前的受眾反饋來看,不少人反而被這些配角IP吸引,產生了購買意願甚至是消費行為
一方面,“足夠醜”是該系列盲盒形象帶給受眾的直觀感受,也是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的決策觸發點之一。
有人說這次泡泡瑪特的盲盒真是醜到我的心巴上了。
也有人說越醜我越愛,還想要更醜的。
還有人說被醜哭了,但是醜到心窩子裡了。
另一方面,這些IP角色所附帶的人設故事以及情感元素剛好擊中了使用者痛點
聯名系列的IP形象有的躺平、有的癱倒,有的裝傻、有的充愣,還有酷酷拽拽的,甚至還有一隻打工魚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時代下,這樣的角色特性讓很多職場打工人以及很多厭棄了內卷趨勢的年輕群體產生了情感共鳴
而進一步的消費行為,則使受眾能夠有效地為生活中無法釋放的焦慮和壓力找到宣洩口
調研顯示,64%的消費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費,且年輕的消費者對精神消費的重視程度更高
情緒濃度、文化滋養和自我充實三個維度,消費者開始為自己創設精神悅己的世界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配角人物“上桌”打破了受眾對傳統IP聯名的固有認知,帶給受眾一種不同於主角完美人設的反差感體驗
當受眾掌握話語權和選擇權後,通常會依據自己的解讀,為人物賦予更多內涵
配角們不同於主角團正義凜然、積極向上的人物個性,反而主張離經叛道、掙脫規訓,這樣“反傳統”的價值觀往往是現代年輕人所嚮往和推崇的行事風格
同時,大眾也更容易從與現實生活和自己更為貼合的“不完美”配角身上投射出自己的影子,這其實也是一種對自我的支援和鼓舞
近年來,越來越多“配角IP被大眾看到,有的甚至成功逆風翻盤“上桌吃飯”當上了主角
比如這幾年爆火的女明星Loopy
它原本是2001年首播的韓國動畫片《小企鵝Pororo》中的配角小海狸
2024年,它帶動起了一波“可愛、平靜、但發瘋”的共創浪潮,成為網路頂流
利用它的形象創作出的一系列關於打工和人生吐槽的表情meme,深受被工作、學業逼瘋的年輕人喜愛,激發了大眾的強烈共情。
其形象在保持可愛的同時,還營造出一種桀驁不馴的擺爛感,這種既瀟灑又無為的態度,完美貼合當下年輕人的Z世代作風,以LOOPY的形象為載體,透過嘲諷+自嘲,表達日常生活中的平靜發瘋感。
此外,在熱門IP三麗鷗家族的明星人氣評選當中,連續多年位列第一的也不再是最先進入受眾視野的HELLO KITTY
同時,像半魚人、雙子星、大眼蛙等冷門IP的熱度也在持續上升當中。
由此可見,隨著大眾價值偏向的轉變對完美主角的厭倦,對傳統敘事方式的解構,讓人們不再一味地追求普遍的“大眾審美”
同時,不少人希望透過一種幽默、荒誕的情緒表達方式釋放精神壓力,進而衍生出“審美逆流”的消費流行趨勢
“配角上桌”正是這一趨勢的真實反映,或許對於品牌來說,挖掘配角IP身上的閃光點更有利於差異化營銷,以此來迎合受眾流動的審美趨向
今日互動
你支援“配角上桌”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