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狄德羅
今日,在國家航天局舉行的2025中國航天日新聞釋出會上,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劉雲峰副司長介紹了今年中國航天工程重點任務,並總結了2024年中國航天取得的重要成就。
2025年,中國航天任務更為繁重,航天工程任務密集實施。
-
天問二號將執行小行星伴飛取樣探測任務;
-
載人航天工程將實施神舟二十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
-
中國與歐洲合作的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簡稱“微笑衛星”)將揭示太陽風與磁層相互作用過程和變化規律;
-
中意電磁監測衛星02星將擇機發射,服務地震研究。


北京時間2025年4月16日,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目前,發射場設施裝置狀態良好,後續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等工作,計劃近日擇機實施發射。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網站“企業領導”一欄最新資訊顯示,陳少洋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據介紹,陳少洋,男,漢族,中共黨員,1967年11月生,大學本科學歷,工程碩士學位。
他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系、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工程系,歷任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科研部部長、副院長,航天科工集團一院院長等職。
此番調整前,他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陳少洋曾負責或參與過多個國防重大專案的研發和管理,具有豐富的系統工程管理經驗。
此前,龔波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他出生於1966年2月。
據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訊息:受電離層擾動的影響,4月16日下午至17日凌晨,我國華南及周邊部分地區短波無線電系統最高可用頻率持續偏低,區域性地區可超過40%,系統覆蓋範圍發生變化。


與此同時,受電離層閃爍的影響,4月17日凌晨,我國華南及周邊部分地區UHF頻段星地無線電系統訊號衰落明顯增強,區域性地區超過20dB,可靠性下降。
據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北京時間今天早晨5時31分發布的訊息,受4月13日兩起日冕物質拋射(CME)活動影響,北京時間今天凌晨4時55分,觀測到G4級(嚴重)地磁暴。目前太陽風資料已呈現減弱跡象,但仍可能持續出現G1至G3級(輕微至強烈)地磁活動。
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批覆鐵路新一代行動通訊(5G-R)系統試驗頻率,支援其在部分線路開展5G-R系統現場技術試驗,進一步加速鐵路數字化、智慧化步伐。
鐵路無線通訊主要承載列車控制、指揮排程、安全防護等核心業務,對保障鐵路運輸安全、提高鐵路運輸效率至關重要。隨著鐵路現代化體系加速推進,採用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的5G技術構建鐵路新一代移動通訊系統成為發展趨勢。工業和資訊化部立足鐵路中長期頻率使用需求,深入開展協調論證,於2023年指導國鐵集團開展5G-R外場技術試驗,對車地資料傳輸、多媒體排程通訊等業務功能開展測試;近期向其批覆5G-R現場試驗頻率,驗證高速條件和過載條件下實車效能和頻率相容性,旨在完善5G-R功能特性,加快現有鐵路無線通訊系統的升級改造,推動5G-R產業鏈的成熟和壯大。
下一步,工業和資訊化部將會同鐵路主管部門,做好鐵路無線電頻率的統籌規劃和集約使用,提高鐵路無線電頻率開發利用水平,加快推進5G-R系統部署,更好服務交通強國、網路強國建設。

“空天地環境健康移動實驗室”於4月16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啟動,由內蒙古師範大學環境健康研究院建立。該實驗室透過衛星遙感、無人機AI影像識別、活體大氣毒性探測及呼氣快速篩查疾病等技術,構建“天基—空基—地面”三位一體智慧監測體系,實現汙染溯源、病原體篩查和生態健康評估的全流程智慧化。實驗室可快速定位汙染源、採集樣本並檢測毒性,呼氣篩查裝置40秒內完成人群健康初篩。該平臺突破時空限制,填補西部地區移動式生態監測技術空白,未來將聚焦大氣汙染監測、人畜共患病防控等課題,構建“監測—預警—防控”全鏈條解決方案。
湖南空天動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大面積星用太陽翼展開機構設計方案在長沙透過專家評審。該方案為下一代大功率衛星太陽翼展開提供新思路。新一代低軌通訊衛星對能源需求大,太陽翼展開面積超百平米,且衛星整體構型要求展開機構收攏尺寸小、體積小,傳統電機驅動展開機構存在重量大、成本高、控制風險高等問題。公司經過兩年多自主投入研製出原理樣機並完成方案設計,其創新性地採用純機械預緊力加阻尼方式,實現大面積太陽翼二維無源自主穩速展開功能,設計方案可行,可進行工程樣機研製。湖南空天動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商業航天能源系統領域,深耕能源系統核心部件多年,具有整星能源系統高可靠低成本解決方案,今年已承擔40餘臺套衛星能源系統核心部件配套任務,低成本星用太陽電池元件專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化專項支援,將助力國家商業航天可持續發展。

SpaceX旗下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在索馬利亞正式上線。經過兩年半的談判,星鏈獲得了索馬利亞政府的運營許可證,旨在改善該國農村地區網路覆蓋不穩定、費用高昂的問題。索馬利亞是非洲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畜牧業為主,網際網路接入現狀不佳。星鏈的低延遲、高速網路服務有望覆蓋偏遠地區,縮小數字鴻溝。此次服務上線是星鏈全球擴張的一部分,契合索馬利亞電信改革計劃,旨在吸引外資並促進市場競爭。然而,星鏈在索馬利亞也面臨服務可負擔性和物流問題等挑戰。儘管如此,其服務有望重塑當地農村社群的教育、商業和通訊方式,推動全球覆蓋目標的實現,儘管競爭對手如亞馬遜的“柯伊伯”專案也在爭奪類似市場。
4月14日,美國火箭實驗室公司(Rocket Lab)宣佈入選美空軍價值460億美元、合同期至2031年的“企業級靈活採購合同”(EWAAC)專案和英國防部價值約13億美元“高超聲速技術與能力發展框架”專案(HTCDF),HASTE火箭為兩國軍方提供高超音速技術測試服務。

電子火箭是全球發射頻率最高的小火箭,其亞軌道改型HASTE火箭與電子火箭都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結構和3D打印發動機,可以每秒7.5千米速度以上速度飛行,攜帶700千克載荷,開展吸氣式、彈道式、滑翔式載荷技術驗證和再入大氣技術驗證。
截至目前,HASTE火箭已為美國防部完成3次發射,其中兩次間隔僅21天。HASTE火箭和電子火箭已從美國、紐西蘭發射場發射並部署200多個有效載荷。
2025年4月16日,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米諾陶爾IV(Minotaur IV)固體燃料火箭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Vandenberg Space Force Base)的8號太空發射複合體(SLC-8)成功發射,將多個機密載荷送入軌道,為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NRO)執行了NROL-174任務。這是自2011年以來米諾陶爾火箭首次從范登堡執行NRO任務,上一次是NROL-66任務。

NRO負責建造和運營美國的間諜衛星,併為國防部、情報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情報資料。NROL-174是美國太空軍火箭系統發射計劃(RSLP)管理的軌道/亞軌道計劃-3(OSP-3)的第三次發射任務。該計劃旨在透過購買小型火箭(如米諾陶爾IV)的發射服務,為政府提供靈活的太空進入能力。米諾陶爾IV是一種四級火箭,部分基於退役的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前三級為政府提供的和平衛士固體火箭發動機,上級為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製造的商業獵戶座固體發動機。該火箭能夠將最多1730千克的有效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自2010年首次發射以來,已從美國多個地點發射,包括弗吉尼亞州的瓦洛普斯島、阿拉斯加州的科迪亞克島、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和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
4月11日,德國奧格斯堡火箭工廠公司(RFA)宣佈更換公司執行長,由航天資深專家因杜利斯·卡爾寧斯(Indulis Kalnins)接替原CEO斯特凡·特韋拉瑟(Stefan Tweraser)。

-
斯特凡·特韋拉瑟曾在谷歌及麥肯錫公司任職,於2021年10月擔任奧格斯堡火箭工廠CEO,被寄望以跨界背景推動商業化發展,但首次火箭發射失利後公司認為需強化專業領導力。
-
新上任的因杜利斯·卡爾寧斯曾在OHB Cosmos公司擔任總經理,擁有較強的航空航天專業背景,公司期望透過其專業背景加速技術突破,推進公司RFA 1火箭首飛進度。
RFA 1火箭原計劃2024年從英國薩克薩沃爾德航天港首飛,但因火箭一級在當年8月靜態點火測試中損毀被迫推遲。2025年1月,奧格斯堡火箭工廠公司獲英國民航局(CAA)頒發的每年10次發射許可,目標於今年第3季度重啟發射嘗試。公司現任營運長表示,一級發動機改進仍需6至8個月,暫未設定具體發射視窗期。

據歐洲國防工業網站2025年4月9日報道,諾基亞公司、瑞典電信運營商Telia公司和芬蘭國防軍已成功完成全球首次5G獨立網路切片的即時跨境切換。此次試驗於2025年3月在一場北歐軍事演習期間進行,標誌著在將5G技術應用於關鍵任務國防通訊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此次演示涉及在三個不同國家網路間維持持續且安全的5G資料連線。這種能力對於現代國防行動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各部隊需在國界之外無縫協同作戰的聯盟行動中。此次測試由諾基亞的5G核心軟體即服務(SaaS)以及採用ReefShark晶片技術的AirScale 5G基站提供支援,執行在Telia公司的商業基礎設施上。諾基亞的MantaRay NM系統在整個過程中提供智慧網路監控與管理能力。
這次試驗成功突顯了商業5G技術能夠透過調整滿足嚴格的軍事要求。它還展示了網路切片為關鍵應用提供專用安全通訊通道的潛力。這一突破使部隊能夠為諸如即時態勢感知、遠端指揮控制以及安全資料共享等應用保持可靠連線。它也為未來北約及盟軍行動中實現5G用例奠定了基礎。
>End
>>>
太空與網路綜合轉載。來源:參考訊息、光明網、國際火箭發射、國際航天愛好者、微視航天。
支援保護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
商業火箭,想說愛你不容易——(二)難以複製的SpaceX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