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狄德羅


2025年3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決定將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這些實體包括萊多斯公司、吉布斯和考克斯公司、監控研究公司等。公告明確禁止向這些實體出口兩用物項,相關出口活動需立即停止,特殊情況需向商務部申請。這一措施旨在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四維高景一號”03、04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負責商業運營的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於2025年2月27日15時0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兩顆衛星運行於500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具有超高解析度、高敏捷控制和高定位精度等特點,綜合性能達到商業衛星國際先進水平。
衛星採用“動靜分離式”雙超技術,配置大口徑光學相機“磁懸浮”於衛星平臺之上,實現超精超穩的高畫質晰“防抖成像”,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獲取超高解析度、高精度的可見光衛星資料,並具備立體測繪服務能力。它們主要服務於自然資源、城市規劃和應急管理等領域。
2025年3月1日1時30分,位於臨高和銅川的衛星地面接收站成功接收了03、04星迴傳的首幅衛星資料,影像中地物紋理細節清晰、色彩真實、層次豐富,標誌著衛星進入在軌測試階段。
“四維高景一號”03、04星是中國四維新一代商業遙感衛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計劃發射28顆衛星,包括16顆優於0.5米解析度的光學衛星、4顆0.5米解析度的寬幅光學衛星和8顆優於1米解析度的SAR衛星,未來可根據市場需求擴充套件至56顆衛星。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裝置研究所自主研製的全國產化可長週期執行促動器成功迭代出第二批次,效能大幅提升。該促動器是“中國天眼”主動反射面系統的關鍵裝置,其效能提升對觀測能力至關重要。第二批次促動器在高可靠、長壽命、低噪音、低發熱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已成功應用於專案現場。第一批次促動器已實現無故障不間斷執行1年5個月,最長工作時間達1.3萬小時,驗證了產品的長期免維護可行性。後續,團隊將繼續最佳化產品效能,助力“中國天眼”在宇宙探索中發揮更大作用。


2025年3月4日,歐空局阿里亞娜6號火箭第二次飛行和SpaceX星艦第八次試驗飛行(IFT-8)因技術原因同日推遲。阿里亞娜6號由歐洲航天局領導研製,發射母港位於法屬蓋亞那。此次推遲是因為需要進一步操作火箭與地面裝置介面,新的發射日期待定。其首飛於2024年7月9日完成多數載荷部署,但因二級火箭輔助動力裝置(APU)點火故障,任務部分成功。
星艦第八飛原計劃由超重B15和星艦S34組合體在得州博卡奇卡執行。倒計時過程中發現火箭異常,SpaceX嘗試解決但未能成功,最終在倒計時至負40秒時停止。新的發射時間將在問題明確後確定。儘管阿里亞娜6號和星艦均為新火箭,但技術上相差兩代。

2025年2月27日,Maxar Space Systems向L3Harris交付了首個航天器平臺,用於太空發展局(SDA)的第一批跟蹤層衛星計劃。該平臺基於Maxar的300平臺,旨在推進作戰人員太空架構(PWSA),增強對常規和先進導彈威脅(包括高超音速導彈)的全球探測、預警和跟蹤能力。平臺在加利福尼亞州製造,隨後運往佛羅里達州供L3Harris進行發射前的整合和測試。此次交付標誌著雙方自2022年8月簽訂合同以來的重要進展。此外,Maxar還將為SDA的第二批跟蹤層計劃製造18個衛星平臺。

日本ispace公司的“白兔2號”月球著陸任務於2025年3月3日釋出中期報告,任務進展順利。截至3月4日,著陸器“RESILIENCE”已完成預定10個里程碑中的5個,包括髮射準備、發射部署、建立飛行姿態、初始軌道機動和月球飛越。目前,“RESILIENCE”距離地球約64.6萬公里,速度為2619公里/小時,各系統狀態良好,推進劑消耗正常。
未來,任務將進行深空軌道機動控制,準備進入月球軌道並完成軌道調整,最終計劃於2025年6月5日19:24 UTC在月球冷海中心附近著陸。若條件變化,備選著陸點和時間已準備就緒。

2025年3月3日,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執行星鏈衛星發射任務後,一級助推器B1086回收失敗。該助推器成功將21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但在著陸於無人回收船“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時,尾部起火損壞了著陸腿,導致助推器翻倒並丟失。這是B1086的第五次飛行,它最初是獵鷹重型側助推器,後改裝為獵鷹9號助推器,曾執行過多次任務。此次回收失敗是獵鷹9號近期的又一次挫折,此前在2024年也曾出現過助推器回收失敗和上面級故障等情況,但未對發射計劃造成長期影響。

2025年3月3日,美國雅典娜月球著陸器完成預定的492秒主發動機近月制動點火,目前正在繞月飛行,預計在3月6日嘗試著陸。
3月3日,全球通訊行業的“風向標”——2025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25)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開幕。本屆大會以“Converge. Connect. Create.”(匯聚·連線·創造)為主題,重點關注5G在加速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以及AI、先進連線與可持續性日益融合的關鍵行業主題。
展會期間,GSMA釋出了其年度《2025年移動經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點介紹了塑造未來移動經濟的關鍵趨勢。

《報告》指出,2024年,移動技術和服務貢獻了全球GDP的5.8%(相當於6.5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報告》預測,到2030年,移動技術和服務的貢獻預計將增至近11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8.4%。隨著5G、物聯網(IoT)和人工智慧(AI)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全球生產力和效率將持續提升。垂直行業將從中受益:2024至2030年間,製造業(25%)、住宿與餐飲服務業(17%)及公共管理(14%)將成為主要受益領域。
《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球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達47億,佔總人口的58%;到2030年,使用者數預計預計增至55億(佔全球人口的64%)。2024年底,全球5G連線數突破20億,預計到2030年將佔移動連線總數的57%,並於2028年超越4G成為主流技術。
GSMA另一份報告指出,到2030年,5G獨立組網(SA)將推動企業收入增長的70%,市場規模達1270億美元。透過GSMA開放閘道器計劃(Open Gateway Initiative)及開放網路API,這一程序有望加速。目前,全球72家運營商集團(覆蓋近80%的移動連線)已加入該計劃。此外,5G汽車協會(5GAA)及Seamless Air Alliance等領先汽車與航空企業也宣佈支援。

臺積電宣佈有意增加 1000 億美元(約 7288.74 億元)投資於美國先進半導體制造,這也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海外直接投資案。
這筆資金將用於在美興建 3 座新晶圓廠、2 座先進封裝設施,以及 1 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臺積電此前在美建設專案僅包括晶圓廠和設計服務中心,此次新投資補充了配套的先進後端製造能力。
臺積電預計本項擴大投資可在未來四年帶來 40000 個營建工作機會,並在先進晶片製造和研發領域創造數以萬計的高薪高科技的工作機會,未來十年將在美推動超過 2000 億美元的間接經濟產出。
被譽為 OpenAI 最重要競爭對手之一的 AI 模型企業 Anthropic 3月4日宣佈完成總額達 35 億美元(約 255.11 億元人民幣)的 E 輪融資,公司投後估值升至 615 億美元(當前約 4482.57 億元人民幣)。
Anthropic 的本輪融資由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領導,參與者包括思科、Salesforce 的投資部門。
Anthropic 表示透過此輪融資將推進其下一代 AI 系統的開發,擴大其計算能力,深化其在機制可解釋性和對齊方面的研究,並加速其國際業務擴張。
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奈米技術開發出「世界上最小的射擊遊戲」,用手柄操控大小僅為十億分之一米的奈米粒子。

該遊戲基於「奈米混合現實」技術,玩家可以使用遊戲手柄控制一艘微小的三角形「飛船」,發射奈米級的子彈,將幾微米直徑的物理聚苯乙烯小球推開。
研究團隊領導者星野隆之教授表示,該技術不僅可以用於遊戲,還可應用於奈米生物分子操控、即時 3D 列印以及靶向殺滅病毒等生物醫學領域。
這個遊戲的設計原理相當巧妙,玩家的手柄實際上是在控制一個矽氮基底的移動電子束,當玩家按下發射按鈕時,會生成奈米級點狀圖案。電子束產生動態的電場模式,透過靜電相互作用推動球體移動。
>End
>>>
太空與網路綜合轉載。來源:參考訊息、光明網、國際火箭發射、國際航天愛好者、微視航天。
支援保護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雜誌訂閱,請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