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狄德羅
3月30日00時05分,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隨後將通訊技術試驗衛星十六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通訊技術試驗衛星十六號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該衛星主要用於開展多頻段、高速率衛星通訊技術驗證。
目前,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共執行過9次發射任務,技術狀態、管理流程漸趨成熟穩定,發射場流程也從最初的35天逐步壓縮至24天,進一步提升了高軌衛星的發射頻次和能力。這是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在今年的首次發射,後續還將執行多次發射任務。
2025年3月31日是中國“331”衛星通訊工程立項50週年紀念日。1975年3月31日,中央批准了我國衛星通訊工程“331”專案,1984年4月,長征三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二號衛星,標誌著該工程圓滿成功。在紀念日之際,珍貴影像《飛向太空》重現了當年發射任務的風采。戚發軔院士回顧了工程歷程,指出“331”工程是周總理、毛主席批准的最後一個重大航天工程,工程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關,實現了衛星長壽命目標。該工程不僅推動了航天技術的發展,還使衛星通訊走進千家萬戶,提升了電視訊號覆蓋率,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我國航天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28日,緬甸中部發生強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排程在軌衛星,安排14顆衛星對災區進行觀測,為救援提供衛星影像資訊。
截至29日下午,已安排衛星成像20次,獲取災後有效資料16景,共享歷史資料3景。接下來,將開展衛星遙感影像資料的獲取工作,持續為震後搶險救災、災害評估等工作提供資料保障和分析服務。

3月下旬以來,山東、河南、湖南等省份區域性地區發生森林火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立即啟動自然災害應急響應機制,及時為救援提供衛星影像資訊,為災害救助提供支援。
為掌握受災區域即時情況,資源衛星中心緊急排程在軌衛星,透過開展衛星綜合統籌、測控資源協調和成像指令修改,迅速安排高分四號衛星、高分一號衛星、環境減災二號B星、高分一號04衛星、資源三號03星等11顆衛星對災區進行觀測。截至3月25日,已安排衛星成像22次,獲取災後資料29景,第一時間為國家部委及相關單位提供災情狀況資訊。
資源衛星中心將繼續密切關注有關火災狀況,安排專人開展衛星遙感影像資料的獲取工作,持續為災後搶險救災、災害評估等工作提供遙感衛星資料保障和分析服務。


3月31日,中興通訊釋出公告,當日召開的第十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透過《關於選舉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的議案》,選舉方榕為公司董事長。同日,中興通訊第十屆董事會聘任了公司新一任高階管理人員,徐子陽繼續擔任中興通訊總裁,王喜瑜、李瑩、謝峻石擔任公司執行副總裁,分別負責研發、財務、運營管理及營銷。方榕在致員工信中回顧了中興通訊四十年的發展歷程,強調公司從2G到5G的跨越,以及在行業週期和外部環境變化中的堅韌成長。她致敬前董事長李自學在艱難時期帶領公司走出低谷的貢獻。方榕指出,當前全球已進入AI驅動的產業革命,中興通訊將從“全連線”向“連線+算力”轉型,強化技術創新,傳承企業文化,推動公司持續增長。她表示,中興通訊將繼續攜手全球合作伙伴加速AI基礎設施部署,推動數智技術融入千行百業,踐行綠色低碳倡議。方榕是資訊通訊行業資深專家,曾在中興通訊擔任高階副總裁,擁有豐富的研發及管理經驗,業界認為她的全球視野和經驗將助力中興通訊在5G向6G演進、算力升級和AI發展的關鍵時期實現新突破。
3月24日,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釋出11條浦東引領區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稅收徵管服務措施(以下簡稱“浦東稅收11條”),主要圍繞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增強外商投資新引力、創新徵管服務新模式三方面,推出11條舉措,涉及出口退稅、離岸貿易稅收等多個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退稅方面,浦東稅收11條提出在上海市率先推進衛星發射及在軌交付、中高階航天器維修、飛行員跨境培訓等新興業務退稅政策落地,提升大飛機園區能級與產業聚集度。

SpaceX計劃於北京時間4月1日9時46分(美國東部時間3月31日晚9:46)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獵鷹9號火箭,執行Fram2極地軌道載人任務。任務總時長86小時38分鐘,四名乘組將飛越北極55次、南極56次。本次任務的龍飛船曾執行過Crew-1、Inspiration4和Polaris Dawn任務,獵鷹9號一級助推器將進行第六次飛行。在任務期間,機組人員將首次從極地軌道俯瞰地球,開展22項研究,包括首次太空X射線實驗、研究保持肌肉和骨骼質量的運動實驗以及在微重力環境中培育蘑菇。此外,機組人員計劃在返回地球后自主退出龍飛船,以評估宇航員在太空任務後獨立執行任務的能力。

據space網站訊息,藍色起源公司為其具有歷史意義的NS-31旅遊航班確定了發射日期。此次飛行定於4月14日上午9點30分(美國東部時間,格林威治時間13點30分),將從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西部的發射場發射。
NS-31任務將搭載一支全女性乘員隊伍,乘坐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火箭飛向太空邊緣後返回。這支隊伍星光熠熠,成員包括民權活動家阿曼達・阮,她將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越南裔女性;CBS早間新聞聯合主持人蓋爾・金;流行巨星凱蒂・佩裡;電影製片人凱麗安・弗林;企業家、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箭科學家艾莎・鮑;以及記者、慈善家勞倫・桑切斯,她還是藍色起源創始人、億萬富翁傑夫・貝索斯的伴侶。
藍色起源在部落格中宣佈發射日期的同時,首次公佈了NS-31任務的徽章。徽章上描繪了“新謝潑德”火箭飛向星空,旁邊有六個輪廓代表每位乘員。徽章上圍繞火箭的六個符號,分別象徵著機組成員的特質或成就,比如天平代表阿曼達・阮對倡導民權的承諾,星星代表艾莎・鮑“設定遠大目標的抱負”,麥克風代表蓋爾・金“向世界分享重要故事的決心”等。
“新謝潑德”火箭配備可重複使用的助推器和乘員艙,乘客將在11分鐘的短途飛行中體驗約4分鐘的失重狀態,並能俯瞰太空的黑暗和地球的曲率。該航班飛行是自動駕駛的,無需飛行員操作。此次NS-31任務是藍色起源的第11次載人旅遊飛行,其上次飛行在2025年2月25日,當時的乘員組自稱“完美十人組”。此次全女性乘員的太空之旅,不僅是藍色起源商業太空飛行的又一次突破,也為太空旅遊發展增添了新的亮點,引發全球關注。
3月27日,法國衛星天線製造商Anywaves公司宣佈,為進一步拓展美國市場,將在美國開設500平方米工廠,自研衛星天線和射頻有效載荷,2026年實現投產。該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為美國麥克薩公司(Maxar)、空客防務公司、泰阿空間公司等提供天線產品並已經實現盈利。

3月27日,美國博思艾倫技術與諮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提出“璀璨蜂群”(Brilliant Swarms)天基導彈防禦系統方案。該系統擬由1000~2000顆質量40~80千克的小衛星組成。衛星將分佈在300~6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共20個軌道面,每個軌道面部署100顆衛星。大型火箭單次可發射100顆衛星。

與現有地基導彈防禦系統中透過單發導彈進行目標攔截不同,該天基系統內每顆衛星都具有通訊、跟蹤和攔截功能,可透過AI聯網作戰,在目標導彈上升和中段飛行早期階段協同多個衛星脫離軌道、瞄準,透過高速撞擊摧毀導彈。衛星約40%的質量將再入大氣並燒燬,約10%將掉落地面。該天基導彈防禦系統與現有地基導彈防禦系統互為補充,成本僅250億美元,遠低於地基導彈防禦系統650億美元的成本。
該天基系統預計在3年內完成合作目標攔截能力驗證,4年內完成多個非合作目標攔截能力驗證,5~7年內完成全面部署。

Atheras Analytics SAS成功完成了歐空局(ESA)與歐盟安全連線計劃下DEIRISS地面段軟體的關鍵設計審查(CDR)。DEIRISS軟體由歐空局資助開發,旨在支援IRIS²專案的資格認證和驗證工作。該軟體能夠為多軌道衛星星座提供地面段權衡分析、效能評估和操作概念設計,同時考慮天氣對Ka波段和Q/V波段鏈路的影響。歐空局電信和系統工程師Daniel Arapoglou對Atheras Analytics SAS的工作質量和工具交付速度表示讚賞,認為其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將衛星通訊工程、軟體程式設計和使用者介面設計有效融合。Atheras Analytics SAS總裁James Youdale表示,透過CDR認可了其工作質量,該技術將幫助歐空局確定最佳網路設計,確保地面段的高效能和可靠性。
當地時間3月30日,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場集會上稱,“美國就像一艘大船,人們必須同舟共濟,不能棄船而逃。”馬斯克稱,他“死也要死在美國,哪兒也不去”。他還看似半開玩笑地稱,他“也許會去火星,但那也將是美國的一部分”。
馬斯克3月15日曾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預計將於2026年年底搭載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登陸火星。馬斯克說,如果這次登陸順利,則載人火星任務“最早可能於2029年實施,不過2031年的可能性更大”。
>End
>>>
太空與網路綜合轉載。來源:參考訊息、光明網、國際火箭發射、國際航天愛好者、微視航天。
支援保護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
商業火箭,想說愛你不容易——(二)難以複製的SpaceX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