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天然就是孩子的權威。
打出生那一刻,孩子就開始全心全意的的信任我們了。
無論你說什麼,他都會打心眼兒裡相信,我們說的道理是真實的,是正確的。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他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萌萌噠的接受父母的控制,會給我們出很多養育難題:搗蛋做壞事,任性不聽話,情緒敏感愛崩潰,不守規矩……我們既不能放縱更不能忽視。
但是做父母也很難,每天都有那麼多事要顧,也會累會心情不好。
怎麼辦?
很多父母就選擇了立竿見影卻後患無窮的方式:吼叫,打罵,懲罰,威脅,強迫……
覺得讓孩子害怕,無條件遵從自己的要求,孩子就不敢作妖了。
是的,孩子暫時是聽話了。但是!長期以這種方式管教孩子,反噬也會很快降臨:
讓你失去為人父母的權威!
我們想行使父母的權威,沒有問題,但要知道權威是發自內心的信任、認同、尊敬,不是高高在在上的以權壓人,也不是對於身心傷害的恐懼,這樣只會把父母權威作沒了。
當然,我們當父母的不是完人,難免會情緒上頭,做出錯誤行為,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一齣現孩子就怕得要命,就是有權威,就是把孩子管好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當孩子懼怕父母不敢反抗的時候,他要麼會壓抑自己,表面上以好的表現討好你,但壓力和情緒長期積攢越來越多,爆發的時候就越難收拾;要麼以自己的聰明與你玩智鬥,學會陽奉陰違,偷偷摸摸,隱瞞欺騙……
想必這都不是我們期待看到的結果。

真正有權威的父母是嚴格且溫情的:
-
能夠做到尊重理解孩子,贏得孩子的信任;
-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會是合理、民主的(而非盛氣凌人),並且會謹慎地說明要求孩子遵守的原因,孩子會自願遵從;
-
能接納孩子的觀點並做出反應,也會徵求孩子對家庭事務的意見;
-
能用正確的價值觀影響孩子,讓孩子會自己管理自己;
-
很少採用懲罰性措施,能創造更多的溝通機會,引導孩子思考並做出正確行為。
就是父母既關愛孩子,也會對孩子有較高要求並進行管教,有利於形成安全型依戀,促進孩子一生的情緒和認知能力發展,讓孩子自信,獨立,積極熱情,對人友善,少出現行為不良問題。
如果你想做權威型父母,那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遠離以下這些行為:
1、言行不一,說話不算數
常見表現有:
亂嚇唬人:
“再哭警察來了!”“穿這樣出去會生病的!”,所以當沒有警察或者沒生病的時候,你猜孩子會怎麼想?
不守承諾:說好的事情不兌現,一次兩次還行,總這樣就會失去孩子對你的信任。
雙重標準:不許孩子說髒話,但是自己經常不管不顧的爆粗;不讓孩子動手打人,但是自己會打孩子;不讓孩子玩物喪志,自己整天捧著手機看……孩子也不傻,他會明白過來的。
虛偽:表面跟人親熱背後變臉說人壞話這種事,剋制一點,孩子在看著呢。
當父母的話不能亂說,說了就要負責,當然你就算不負責孩子也不會把你怎麼樣,只不過,他會選擇不再那麼相信你說的話了,你也就沒有權威了。
2、做事沒有統一標準,只憑心情
孩子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時間發生,父母的反應卻截然不同,讓孩子觀察不到內在的邏輯:
比如,孩子這次拖拖拉拉的時候表現得很無所謂,下次拖拖拉拉的時候就暴怒發火兒。
比如,孩子這次要求陪玩的時候欣然應允,下次要求陪玩的時候罵他煩人不懂事,這次要買玩具給買了,下次要買揍一頓。
孩子會發現,你做事全憑一時心情,缺乏理性,過一陣標準就變了,他對你的行為邏輯感到困惑不解,找不到規律,只能看臉色猜,就不會把你當權威了。
說白了孩子覺得你根本不靠譜啊,怎麼可能會信任你呢?
還有一種就是父母意見不一致,經常互相拆臺,讓孩子不知道該相信誰。
權威就是要一種很穩定,有原則,並且不輕易變動的存在,無論外界出現什麼情況,在你這裡都要絲毫不亂,凡事有道理有章程有規矩,才能令孩子信任起來。
3、管太多,事事都要插手控制
一個嘮嘮叨叨,管東管西,緊迫盯人,妄想在細節上完全控制的父母,是不太可能有權威感的。
為什麼呢?
如果一個人喜歡事無鉅細的控制,根本原因是焦慮缺乏安全感,這實際上是一種對於未來的恐懼。
他用盡全力地控制現在,只是為了期待一個已知可控的結果,因為他認為其他的結果他無法接受,也無力承擔。
所以,父母對孩子控制的細節越多,越是無形中的表露出很多自己對未來的無力和無助,就越是給人一種很不可靠的感覺。
就好比有兩個領導:
一個領導天天盯著你微操作,芝麻綠豆大的改動都要管;
另一個領導願意給你儘量多的自主權,只在大方向上說一下要求和建議。
你會覺得哪個領導的做法更讓你信任,更有權威感一些呢?
所謂權威,都要有一種泰然自若,一切盡在掌握的氣度和自信。
而越是控制,越是洩露自己其實無法控制的心虛。
4、簡單粗暴,不講道理
就是父母從不輸出價值觀,不和孩子討論這樣做的原因和理由,也不允許孩子有質疑,只塞給孩子一個指令和結論讓孩子服從。
經典語錄有:
不許頂嘴!
沒有為什麼!
因為我是你爹媽!
小孩子懂什麼!
大人說什麼你就給我聽著!
當然,這些話都是用父母身份壓人,吼起來很有氣勢,感覺很“說一不二”,有一種有權威的錯覺。
但其實恰恰相反!
這樣的父母多半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價值觀都互相矛盾無法自洽,也就是說他自己都不要聽講道理只接受結論,所以也就根本不相信用道理可以影響孩子。
而聰明的孩子,會敏銳的看出來,自己的父母不講理只講權,所以也會放棄和父母理性溝通,轉而陷入了和父母的權力之爭:
不停的為“聽你的”還是“聽我的”較勁兒。凡事討價還價講條件,完全意識不到父母的要求其實是為了自己變得更好。
只用權力壓人的父母,只會讓孩子懼怕和屈服,不可能獲得孩子的信任。
哪怕你的暴力是真的為了孩子好,但只要孩子並不相信你是為了他好,那麼就算是表面服從也是枉然。
他心裡不服就沒有用,只要有機會或有力量,他總會明裡暗裡的反抗,成為專心和父母作對的叛逆孩子。
當然他們可能有一天能領悟父母的苦心,但也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想聽父母的話。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父母一方說另一方的壞話,或者吵架互相指責揭短,讓孩子將父母的各種缺點和不堪瞭解得清清楚楚,這就容易導致他的信任和信仰坍塌,就很難再將父母當成權威。

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當好權威型父母真難,其實大家都是普通人,會累會有情緒,所以,我們也不用渴求自己做的太完美。
只要我們能夠三觀擺正,獨立自信,敢於和孩子承認:
自己也會犯錯誤,自己也需要改正錯誤,並且讓孩子看到我們在努力改變,那麼我們就依然具有權威,輸出的價值觀也依然可以影響孩子,讓孩子向陽生長。
這種不完美的權威,也會是更有意義的權威。

戳藍字領資源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