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議鴨寶們現在打車之前,先熟讀一遍《十萬個為什麼》和《腦筋急轉彎大全》,不然可能連車都坐不了。
因為現在打網約車,搞不好在司機接你之前還得先對一段暗號。
從最基礎的“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啥?”

圖片來源:小紅書及抖音(下同)
到“太陽和月亮誰大?”

甚至連“吳京在戰狼裡到底射出過多少子彈?”、“李雲龍義大利炮的口徑到底是多少?” 都給整出來了。

且不問這是來接乘客,還是來接頭的?
就這些抽象的問題是人能想出來的?還是AI啥時候都能出來接單了?

更關鍵的是無論你給出怎樣的答案,司機師傅都會告訴你暗號錯了,請取消訂單吧。

別問,問就是“公司規定”。

出這規定,網約車平臺是準備禁止所有腦筋不會轉彎的人打車嗎?
不過也有司機直接表示“我的車我做主,暗號不對說明你就不是真的接頭人……”演都不帶演了。

這些個聊天記錄看下來,不能說是抽象吧,只能說是離譜。
尤其很多截圖從聊天視角來看,還是司機師傅主動分享出來的(自己網暴自己?)。
既然不想送我,那你當初接我這單幹啥?難道是閒來無事專門挑選幸運乘客來消遣一下?

別急,這些觸發答題事件的乘客差不多都有一個共性——打的車是一口價or特惠車。
而司機的這套絲滑小連招,也是成功讓乘客一頭霧水的愣在原地,然後忘記自己被拒載的事實。

至於一口價——就是把你送到目的地,無論路上堵車還是啥的都是一個價。
理論上乘客付完錢就可以安心睡覺等到達目的地就行了。

有一次鴨鴨出門看著路程不是很遠,就隨手攔了輛計程車。
結果路上堵車看著計價器一點一點上漲的時候,我得承認我慌了。
自此以後,作為一個口袋遠沒有肚子飽滿的鴨,出去玩都會把一口價給勾選上能省一點是一點。

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成本不會消失只會轉移,一口價幫我們省下的這點錢,都是由司機師傅承擔的。
不堵車還好,一旦路上遇到堵塞又或者其它情況,師傅的血壓就和地圖上的擁擠程度同時起飛了。

等費勁千辛萬苦把你送到目的地,司機師傅人雖然已經很累了,但好在錢也沒賺著。
說白了,對司機師傅而言有時候接一口價甚至不如在家躺著。

再者,網上各種司機關於一口價訂單的段子,大夥估計也都看了不少了。
夏天到了司機師傅寧願拉著特惠車乘客一起熱,也不能讓乘客蹭到一點便宜。

問就是“一口價就是給你從A點送到B點,至於其它服務?對不起!這個得加錢!”
甚至還會在車機螢幕上,迴圈播放滴滴當初的特惠車宣傳片。

因為出錢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口價訂單在司機師傅眼中確實“低人一等”。

乘客:那我問你,司機不接我這單不就行了嗎?我省我的錢,你去接你專車大單去。
這個還真不行,很多時候不接一口價就沒有單子,而一開啟系統會強制給你派單。

只要平臺提供了一口價這個便宜的選擇,那麼總有人願意等。
到頭來,一口價這個問題有解嗎?鴨鴨只能說很難解……
就像網約車司機和乘客的博弈就沒有停過一樣,從“臭車”到開不開空調、再到一口價。

以鴨鴨所在的合肥為例,根據@合肥運管 釋出的《合肥市網約車行業情況與風險提示》可知:空駛率達45%,日均流水不足300元的佔比近八成,營收總體呈現下滑趨勢。

圖片來源:公眾號 @合肥運管
你要是平臺,面對這樣的情況該怎麼做,不用鴨多說了吧?

說到底,咱圖個方便實惠,師傅圖個養家餬口,都沒錯。
但平臺這“一口價”的算盤打得響,卻讓司機和乘客在車廂裡玩起了“宮心計”,互相埋怨,實在不地道。
那些離譜的“暗號”,不過是司機在規則夾縫中,無奈又心酸的自救。
“一口價”就像個燙手山芋,乘客想接,司機想扔,平臺呢?樂得用低價吸引流量,把矛盾成本全甩給了路上跑的師傅們。
咱享受便利的同時,也真別把方向盤後面那位,異化成只會答題或憋屈開車的“工具人”……

✨手機磁吸氣囊支架上新嘍 💎
👉材質耐用、圖案清晰 🖼️
🧲強力磁吸、隨心拆卸🔄
靈活支撐、解放雙手🤲
🌈4種款式隨意挑選
多點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