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凌晨三點半,張偉握著方向盤的手突然痙攣起來。後視鏡裡映出一張被手機藍光割裂的臉——那是他最後的乘客,一個戴著VR眼鏡的00後程序員,正對著空氣比劃著看不懂的手勢。
"師傅,您知道嗎?"年輕人突然摘掉眼鏡,"我們團隊開發的AI排程系統,能讓滴滴的運力成本再降47%。"
張偉的喉結動了動,車載香氛混著韭菜盒子的味道在車廂裡發酵。
三年前,他也是用這種語氣向投資人彙報的,那時候他手裡攥著國內首個AI程式碼生成器的專利。
2022年的冬天來得比期權解禁早。當ChatGPT-4用十五分鐘重構了他們團隊三個月的成果時,張偉在喜提N+1大禮包的郵件裡,第一次讀懂了什麼叫"用魔法打敗魔法"。
轉行開滴滴那天,他在朋友圈發了張方向盤照片,配文"從造輪子的人變成蹬輪子的人"。
前同事們在評論區刷了一排"福報"表情包,CTO甚至貼心地推薦了腰間盤突出康復指南。
沒想到第二次死亡來得這麼快。
去年十月,滴滴自動駕駛示範區的橙色燈光第一次刺破後廠村夜霧時,張偉正在給乘客講他當年參與訓練1700億引數模型的光輝歲月。
後座抱著MacBook的女生突然抬頭:"那您現在怎麼在開車?"
今夜,當第18輛Robotaxi閃著雷射雷達從他身邊滑過時,車載廣播裡傳出熟悉的合成音:"北京市自動駕駛里程突破500萬公里,交通事故率降至人類司機的1/1200…"
儀表盤上的接單APP已經沉寂了47分鐘。
張偉搖下車窗,中關村大廈外牆的LED巨幕正在輪播新聞:"某大廠宣佈開源全場景自動駕駛模型,引數規模達3.2萬億…"
他忽然想起被最佳化那天,HR總監拍著他肩膀說的話:"技術革命的車輪總要向前"。
現在他知道了,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當車輪自己會轉的時候,蹬輪子的人就該被碾進柏油路了。
手機突然震動,是妻子發來的語音:"房貸又漲了,下個月孩子程式設計課該續費…"
張偉開啟滴滴車主版,發現自己的接單資格旁邊多了個紅色歎號。
點開詳情頁,跳出一行小字:"根據最新監管要求及平臺演算法評估,部分駕駛員的反應速度已不滿足…"
後座的年輕人下車前留下了五星好評:"司機師傅車技穩健,就是變道猶豫時間比我們設定的風險閾值多了0.3秒。"
張偉把車停到海淀公園門口,樹影裡鑽出幾個掛工作牌的年輕人。"師傅走嗎?去亦莊資料中心。"
為首的那個往副駕扔了臺伺服器,"這玩意可比人金貴,得開平穩點。"
車載導航突然黑屏,中控臺跳出藍色提示框:"檢測到乘客為敏感裝置,建議切換至無人駕駛模式。"
張偉的手僵在啟動鍵上,聽見自己脊椎發出生鏽齒輪般的聲響。
凌晨四點零七分,最後一輛有人駕駛的網約車駛過永豐路。天邊泛起魚肚白,像極了三年前那封辭退郵件的底色。
張偉在後備箱翻出落灰的機械鍵盤,突然很想給那個寫出自動駕駛開原始碼的AI發條私信:
"你知道人類程式設計師最擅長什麼嗎?是給棺材板釘釘子。"
(後記:本文完稿時,張偉已註冊成為某平臺AI訓練資料標註員。最新訊息顯示,該平臺將於下週上線自動標註系統。)
—-本文由AI完成,飛總修改
下面繼續宣傳一下我的星球,和飛總交個朋友,大家一起進步。3月底前,知識星球最低價50,優惠券減20,到手30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