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們如何做好總結覆盤?

覆盤是個人和團隊成長的重要手段,能夠幫助我們總結經驗、發現問題並改進工作。本文將從覆盤的目標、方法、輸出、時間點和參與人員等關鍵要素出發,詳細講解如何在工作中做好覆盤總結。
———— / BEGIN / ————
這篇和大家分享下,工作中如何做好覆盤總結。
覆盤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最早系統化接觸到覆盤的理論是從一些資料中接觸到聯想的覆盤文化。聯想雖然近些年口碑不是很好,跟它的全球化定位有很大關係,但是在團隊的文化建設上面,柳傳志稱得上是管理大師。
我上大學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叫《創業36條軍規》,作者是孫陶然,從聯想出來的,受聯想的文化影響很深。
聯想對外輸出的,除了給創業者的定方向、找資金、搭班子這9字真言之外,就以這個覆盤文化最為突出了。
在聯想講究打樣板,所謂打樣板就是一件新的事情,先給點資源或者某個地方先給點政策,先去做,做的過程中及時地覆盤總結最佳化,等到樣板打得差不多了,其他地方就快速進行復制,有樣學樣。
這種方式呢,如果放到今天的網際網路公司可能未必合適,因為網際網路公司講究短平快,而且很多的場景都比較特殊,無法規模化複製,反而確實是更接近於實體產品,更接近製造業的更適合。
但是其中的精髓,也就是覆盤,我認為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值得借鑑。
在直播電商領域,我之前看過李佳琦的團隊工作影片,不論播到多晚,直播完之後再累也要花1-2個小時進行復盤,哪些地方做得好需要保持,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失誤了該怎麼懲罰,有非常完善的機制。
頭部的帶貨大V,運氣只是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但是非常重要),但是前提是他們做好了紮實的準備,各行各業的精英都必定善於覆盤總結。
我之前也帶過團隊,作為管理者,需要幫助團隊成員成長,需要去想辦法去提高效率,包括個人的工作效率以及團隊的協同效率,就會經常去做覆盤review。
關於覆盤,有幾個要點,包括覆盤的目標、覆盤的方法、覆盤的輸出、覆盤的時間、參與覆盤的人等要素,以下一個個來說明。
首先說下覆盤的目標,可能是關於個人做事情方面的,也可能是關於業務策略方面的。
當我們有了覆盤的意識之後,就需要去想覆盤的目標是為了啥?
其實覆盤的目標有個大而化之的概念,就是取得更好的結果,但是具體的覆盤需要再往下Down一層,比如業務目標達成,做事情更高效等等,這樣會讓覆盤的過程更加聚焦,如果是需要多人參與的覆盤,大家也會更加容易達成共識。
覆盤的方法,應該要側重正反兩方面的總結,就是做得好,符合預期或者超出預期的方面,以及做得不好或者不如預期的方面。
然後是人和事的方面,也就是說事情上做得好和不好的,人的協同方面做的好和不好的,一共可以分為4個象限。
好的和不好的,都需要總結出清晰明確的表述,比如如果是一次銷售活動的覆盤,銷售情況不理想,就可以明確出來就是銷售轉化率沒有達到預期,只有XX,差距XX,能有數字化的表述儘量數字化,是為了更好地評估到底是非常不好,還是差了一點點,也有助於後面去分析原因的時候,能不能挖到核心主要因素。
覆盤的過程中是為了找到能復現或者能長期產生價值的東西,比如說準備一場戶外的活動,因為天氣不好參加的人很少,效果很差,天氣不好這個是自然因素,無法控制,但是提前查天氣,選擇更安全可靠的場地,做好防雨措施等等,這些是可以控制和做好的,一定要落到這類可以執行的動作上來,否則就會變成純吐槽不解決問題了。
另外,關於人的覆盤一定一定要注意,不要太多的篇幅去互相指責,我經歷過覆盤會,一旦有人開始指責攻擊另外的人,那麼必然就會變成一場互撕大會,我們是要去解決掉下次還會再出現的問題,而不是去做人身攻擊。
很多事情執行不好的確是人的問題,但是團隊已然組成了,那麼就變成了透過有機制去補這個人的短板,把這個人的風險給降低下來。比如發現問題了,過程中需要找對方的主管溝通,讓主管有所準備,這樣等出問題了,主管需要進行兜底等等。如果是這個人對一些什麼流程的東西不太熟悉,那麼就需要落實到加強新人的培訓等等。
總之,覆盤的方法,就是先定位問題或者需要表揚繼承的地方,然後挖掘出問題或現象背後的原因,針對這個原因再針對性地想到解決方案,最後這個解決方案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
對於個人自己去覆盤來說,流程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對於團隊去覆盤,尤其是缺少覆盤流程規範的團隊而言,還需要團隊裡面有專門的引導。因為理性的做法是這樣的,但是群體往往是非理性的,觀點之間會有衝突差異,其中就需要掌握怎樣促成團隊共識的技巧了,這篇不再展開,後面有機會再另外分享吧。
然後是覆盤的輸出,經過上面的流程,會得到一些解決方案的東西。這些解決方案需要能夠落地執行,那怎麼保障解決方案落地執行呢?一個是需要正式的書面記錄,比如做完一次覆盤之後,傳送一個郵件出來,把前因後果講清楚,覆盤的目標是什麼,問題的原因是啥,最後需要執行的Action是啥。
切記不需要長篇大論,把覆盤過程中的資訊全盤記錄下來,我不建議這樣做,我之前自己也曾經嘗試過這種事無鉅細地覆盤,最後呢,一方面是整理覆盤記錄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另外一方面篇幅太長也沒有太多人看,而且記錄誰說了啥誰的觀點是啥,反而會抑制覆盤相關人的主動性和客觀性,因為一旦人的言行被記錄,無形中就會增加行動的心理壓力,有些話本來是要說的,也不願意說了。很多的資訊其實我們需要第一手的資料,需要覆盤到根本層面,如果是一個文化好的團隊,大家就會願意暢所欲言,因為知道即使你說了什麼尺度比較大的話,也是為了團隊取得更好的結果,不是私心在搞政治鬥爭。
除了及時的記錄和發出之外,還需要有定期的Review機制。還是拿前面的直播帶貨覆盤來舉例,下一次的直播帶貨場次結束之後就是Review前面覆盤形成的機制的最佳時機。所以前面的流程中,需要加上一條,就是對於之前覆盤沉澱的東西有沒有遵循。
這一點很重要,覆盤的質量高低除了會上說到的東西之外,覆盤的東西能不能得到執行是最重要的,否則覆盤會就成了扯淡會了。
當然,可以不用追求每一次的覆盤會總結的東西100%馬上就被改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有40%-50%說的情況有所改善,我覺得就已經很好了。說明情況有改進,再透過新一次的覆盤-執行迴圈迭代,慢慢地就能越做越好。
然後是覆盤的時間點,最佳時間點是一個事情基本上Close的時間點,比如直播帶貨剛剛結束,這個時候呢大家的感受、記憶都是最全面、最深刻的,如果不影響事情推進,甚至可以當場覆盤,比如你做錯了一件什麼事情,馬上可以想想為啥做錯,有個初步的覆盤,後面有時間再進行深度的覆盤分析(如何這個事兒對你影響很大或者很重要的話),如果不是那麼大或者不是那麼重要,那麼也不需要太多的深入分析啥的,人還是要過生活的,覆盤是手段,不是目的,大家也不要太有壓力。如果你的朋友每時每刻都在覆盤,那麼估計你也不會願意和TA做朋友了。我們講究有松有緊,該緊的時候緊,該松的時候松。
但是如果沒有搶到最佳時間點,也可以往後延一下,一週之內是比較好的,一定要在下一次事情發生之前進行。如果時間確實非常緊張,中間沒有覆盤時間了,那麼也不要緊,先幹再說,等到有時間做覆盤再做。共產黨軍隊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處於危險的情況,沒有時間做覆盤,但是一旦局勢緩和下來,就會盡快召開復盤會,總結過去的經驗,明確未來的方針政策,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最後說說關於參與覆盤的人,如果只是你自己的事情,那麼你自己做覆盤就好,當然也可以拉上你的主管(如果你就是老闆那麼劃掉這句)。如果是團隊進行復盤,那麼需要拉上團隊內的各個角色,至少是關鍵角色,一般來說覆盤會不宜超過10人,如果超過10人那麼就需要有非常好的會議組織能力了,比如說按順序發言,限定發言時間等等。
人之所以要全一點,是因為覆盤出來的東西最終是要拿去執行的,如果相關的執行方面的人不在,覆盤出來的東西怎麼可能會被執行得很好?高質量的覆盤是需要大家都認同覆盤的結論,並且下次按照約定的去做,如果只是少數人在那邊拍腦袋,替別人總結,那就是為了覆盤而覆盤了,這個不是我們所推崇的。
關於人的方面,如果你是會議組織者,需要提前通知到大家,覆盤的過程中儘量讓大家暢所欲言,即使再難聽的話,也可以接受,如果大家是為了把事情做好的話,當然這裡面還是要區分一下是不是在做人身攻擊,如果有這種情況,需要有人站出來維護好秩序。
我自己建議,如果有可能,拉上高層一些的人參加會比較好,因為會為覆盤會的質量做保障,特別是觀點衝突很大,需要協調意見的時候,有共同的領導在,可以把很多東西拍下來,這樣後面去執行就會有依據;當然,能自發形成有質量的結論是最好的,但是這個世界很多人和事不是理想的,各種情況都有,坦誠去溝通,但是也要有一些硬手段來保障不偏離正軌,這也是幾千年前法家一派為什麼既要有制度,也要有權術做保障的原因。我們不能把事情寄託在別人的自覺或是道德之上,這是不可靠的。孫子兵法有言:“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說的就是這個。
好了,本期關於工作中如何做好覆盤總結的分享就到這裡。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李明Bright,作者:李明Bright
👇 想要第一時間瞭解行業動態、面試技巧、商業知識等等等?加入產品經理進化營,跟優秀的產品人一起交流成長!
———— / 推薦閱讀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