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當下,很多人都在追尋立竿見影的成就。可你知道嗎?一些生活裡不起眼的「無聊小事」,只要持之以恆地做下去,就能在無形中轉化為習慣,促使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麼,有哪些事情是做起來無聊,但堅持越久意義越大的呢?答主@幸之 的回答收穫4.3 萬贊同,答主@十七亞 的回答收穫 2.6 萬贊同,一起來看看吧~
哪些事做起來無聊但堅持越久意義越大?
|答主:幸之
絕對是覆盤!
可能覆盤這個詞你已經聽過很多遍了,然而我敢說,80% 以上的人都不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覆盤」。
絕大多數人的覆盤,其實只是照著某個模板往上套罷了,根本沒有弄清楚「覆盤」真正的意義和關鍵。
閱讀完這篇文章,你也許會對「覆盤」有不一樣的認知。
先上目錄:
(一)覆盤的作用(二)覆盤的關鍵(三)該如何覆盤
(一)覆盤的作用
你還記得自己上上週做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嗎?你是不是容易犯同樣的小錯誤?甚至有時候還在一個坑裡還跌倒過幾次?
如果這幾個問你,你給出的都是消極的回答,那很明顯,你缺乏覆盤的能力。

你的邏輯思維和認知能力並沒有在近期得到提高。
所以你會感覺時間過得像流水一樣,回顧過去總是白茫茫的一片。
而如果你想保持自我的持續成長,那「覆盤」絕對是你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
覆盤可以避免我們犯同樣的錯誤,幫助我們找到和掌握規律,校驗方向,不斷自我成長。
(二)覆盤的關鍵
覆盤,圍棋術語,也稱「復局」。指對局完畢後,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招法的優劣與得失關鍵。
放在生活當中,就是說在頭腦中把做過的事情重新再「過」一遍。
透過對過去的思維和行為進行回顧、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和規律,實現自我提升。
它包括「回顧」、「反思」、「探究」、「提升」四個方面。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是這樣覆盤的:
白天忙活了一天,晚上覆盤的時候,就把白天做了的事情都記錄下來。然後想一下自己收穫了什麼,總結一下收穫就結束了。
這樣做其實也沒有什麼毛病,回顧了白天發生的事情,進行了反思,也得出了結論。
但是還可以做得更好——
那就是在探究的環節里加入「推演」。
這也是覆盤最核心、也最容易被人忽視的部分。

舉一個栗子:
比如說你做了一件事,這件事做失敗了。如果沒有進行推演,你的覆盤就是——「我做了一件事,但是它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 XXX,所以我下次做的時候應該要注意 XXX……」而如果你進行了推演,你除了得出上面的結論以外,還會多出來一步:「這件事我一共分了五個步驟來做,其中第一步沒有問題,是必須要這麼做的。」「但是做第二步的時候,其實有 abc 三種解決辦法。」「我現在進行的是 a,如果我進行的是 b 或者 c 呢,下一步又會發生什麼,還會發生失誤嗎?」「如果發生失誤我應該怎麼改正,結果又會怎麼樣……」
多出來的這一步就是推演。
比起結果和規律,推演更加關注過程,它關注過程的走向,也探討不同過程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

推演利用現有的結果作為參照,使得我們可以對各種可能性及其不同後果進行審視和設計。
探究成功的地方是不是有更成功的措施,失敗的地方是不是能找到不同的路徑。
不要小看這一步,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全面地分析一件事情,對於積累經驗有很重大的作用。
而當你把一件事情剖析的越深刻,你能夠做成這件事情的機率就越大。
(三)該如何覆盤
01 覆盤的形式
覆盤的形式其實很自由。
我們首先要明白,覆盤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實現自我的迭代,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所以覆盤最重要的就是根據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剖析,也就是分析原因和推演規律。
一個完整的覆盤操作可以分為六步:
a. 回顧目標b. 敘述過程c. 評估結果d. 分析原因e. 推演規律f. 形成文件
等覆盤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以後,很多步驟可以簡化,甚至潛意識就會自動完成。
02 覆盤的時間
小事及時覆盤,大事階段性覆盤,事後全面覆盤。
這是聯想總結的覆盤時間。
小事要及時覆盤,因為生活中有很多細小的事情,如果不及時覆盤,很可能過去了就忘記了。
你能把一天中發生的大小事都記住嗎?
反正我是不太能。

而且就算能夠全部記住,晚上覆盤的時候又得一個個回想,增加了覆盤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很多人可能也因此試了幾天就放棄了……
大事階段性覆盤,是為了確定在做事的過程中有沒有偏移目標,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舉個很常見的栗子:
有很多朋友,想要增長見識,於是給自己定了每週看一本書的計劃。在這裡,增長見識是目的,每週看一本書是手段。但是吧,有的朋友,做著做著,就把「看書」當作了目的。一味讀書量而不管這本書自己有沒有消化,是否形成了系統的讀書筆記。這就是在做事的過程中偏移了目標,捨本逐末了。
柳傳志說 「我們的學習,30% 是跟書本跟他人學,70% 是跟自己學。」不管跟他人學還是跟自己學,都有一個悟的過程,只有被自己覺到悟到了,才會成為自己的。
而覆盤,就是一種很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悟」的方法。
共勉呀。
|答主:十七亞
1、看紀錄片。
風景、人文、歷史、美食。
2、收納、整理。生活區域和工作區域,整潔有序。
也許有的人喜歡亂中有序,從一堆東西里面找出自己想要的。但對我來說,處在亂糟糟的環境時,心情就會有點躁。
收拾房間、整理衣櫃、洗衣服、書架上的書按自己的喜好重新擺放等等小事,都可以調節煩躁的心情。
3、學會早睡早起,可是試試「早起倒逼早睡」這個方法。
每個人的睡眠時間、保持清醒的時間差不多都是固定的,堅持幾天固定時間早起,晚上到點差不多就困了。
4、做知識的消化器,不做知識的儲存器。
見多識廣並不是瀏覽了多少網頁、看了多少個公眾號文章。而是能踏踏實實地看完一本書、一則新聞、一個事件,提煉出來一些觀點並形成自己的東西。
5、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不過多關注別人的生活。
看到很多回答裡提到關閉朋友圈、不過多使用社交軟體。我不太贊同,普通人也很少能做到。
重點不是完全摒棄,而是學會從中攝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而不是隻作為一個消遣工具。我的不少東西,都是從知乎、B站、微博上學來的。
關於朋友圈,不要朋友圈一齣現小紅點,就立馬開啟去看。這樣不僅很浪費自己的時間,還會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奪走。
毒舌張愛玲說:內心空虛的人,才喜歡窺探別人的隱私。
6、拒絕無用社交。
週末,你在家準備好了果盤和飲料,開啟電腦準備看電影《天使愛美麗》。這時同事打來電話:「出來逛街嗎,商場正打折呢!哎呀,你就來嘛,權當陪陪我嘍!」
想一想:我有需要到商場買的嗎?同事跟我算很要好的朋友嗎?
沒有!不算!那就拒絕。
時間、健康、精力,最不應該浪費在並非特別重要的事情和人身上。
7、做手工。
我每次煩躁到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就會找點東西縫,然後就慢慢平靜下來了。也有人喜歡織毛衣、織帽子、拼樂高、摘抄文字等等。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說他寫不出東西的時候,喜歡用螺絲刀修理家裡的門和插座,給門刷上綠漆。
具體愛好因人而異,這類重複、不動用大腦的動手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浮躁。
8、接納自己,喜歡上自己,從外在到內在。
喜歡自己的第一步,從接受自己的外貌開始。
內在的,一方面有意識地改進,學著凡事有主意,不人云亦云;學會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生而為人,我得自己先高興。
認識自己是一生的修為,能夠不斷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外界的事情就越無法干擾自己。
9、不糾結。
這個面霜今天降價了,買不買?可是萬一下次更便宜呢?
對於購物,過多的糾結可能還是因為暫時沒足夠的錢,那就退一步想:我在一週內需要它嗎?
對於人、事,過多的糾結可能因為太在意別人的心情、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那麼請看上一條。
10、讀書,構建自己的小宇宙。
我問一個喝酒的朋友:你跟你的哥們兒喝完酒,會一起吐槽最近的煩惱嗎?
朋友說:會啊,
我:那吐槽完舒服嗎?
朋友:當然舒服啊!
我:那你每次吐槽的那些煩惱和問題,在這次喝酒之後還在嗎?
朋友:……還在。
如果說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我首先會說:讀書的人不會孤獨。
即使孤單,也不會孤獨。
喜歡看書的朋友,我總結的包含文學、歷史、哲學、邏輯訓練(《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非暴力溝通》《親密關係》)、情緒管理等書單放在了我的公眾號,期待可以與你分享。
因為透過讀書,他們構建了自己的宇宙,會借用書中的人物經歷和道理,對比,化解自己的問題。
他們會自己找心靈導師,最終也能自己成為自己的導師。不過從讀書到學會自己化解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我不反對朋友之間喝酒,但我不喜歡跟人吐槽煩惱。因為即使說一百次,不去解決,煩惱還是在那,人還是會暴躁、浮躁。
11、記賬。
我的錢都花哪去了?
有一個詞叫「糊塗賬」,就是什麼事都沒有條理。
就像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手忙腳亂,每天都覺得很忙很累似乎還沒有效果。雜亂的事情堆積到一塊,看上去就會有很多未完成任務,這樣一來就容易浮躁、著急。
但是學會梳理之後,把工作內容和輕重緩急編排一下,就會明朗清晰,不會浮躁。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值得堅持的小事呢?
答主 @徐佳鑫 認為是你需要更多的自我意識:關注自己的頭腦思維和情緒。回答獲得 4 萬贊同。
答主 @張君 分享了她親身使用過、並驗證意義極大的記錄習慣,獲得 1.1 萬贊同。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精彩回答吧!

本次活動除了為大家帶來「上岸全指導型」圓桌外,也彙集了上千個綠通崗位需求,並邀請到了眾多跨行業、領域的資深從業者加入,全方位對春招學子保駕護航。👇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向「2025 春招季」綠色通道投遞簡歷,可一鍵直達對應崗位 HR !

題圖來源:《苦盡柑來遇見你》
為什麼人死後會很快發臭,而豬肉羊肉不會那麼快?
有沒有可能,氧氣是種慢性毒氣,通常需要 70-100 年來殺死人類?
有什麼東西是外國人吃,而中國人不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