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INDPRK
本文使用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AI)應用程式——Deepseek輔助寫作。

春節前,同金正日一道開創朝鮮“音樂政治”,曾擔任普天堡樂團、牡丹峰樂團重要領導職務的金日成獎獲獎者、勞動英雄、人民藝術家黃振英去世,享年65歲,1月26日安葬於平壤新美里愛國烈士陵。這是朝鮮文藝事業的又一重大損失。朝中社在訃告和告別儀式報道中評價他為“深受人民愛戴的音樂才子”,稱他在近40年的創作歲月中,創作出數百首國寶級名曲,“為主體音樂藝術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黃振英一生創作的名曲數不清。其中的代表作品既有《祝願》(축원)、《傾倒》(매혹)、《歌唱黨》(당을 노래하노라)、 《我們只認您》(우리는 당신밖에 모른다)、《叫您爸爸》(아버지라 부릅니다)、《人生是什麼》(생이란 무엇인가)、《人生的痕跡》(생의 흔적)、《更高更快》(더 높이 더 빨리)等充滿時代特色的名歌; 也有《將軍的思索》( 장군님 생각)、《想念陽光般的微笑》( 해빛같은 미소 그립습니다)等彰顯朝鮮人民精神世界的名曲。他還創作了一系列如《白頭山和漢拿山都是我的祖國》,《我們是一個整體》,《再次相會吧》等反映當時朝鮮祖國統一政策的歌曲。黃振英同另一位朝鮮音樂家李鍾旿一道,被稱為“朝鮮民族的才子”、“國家的寶貝”,實在當之無愧。

回顧黃振英的創作人生,他深刻領會領袖與黨的絕對地位,訃告全文21次提及"黨"(包括"金日成獎"),8次強調"領袖"(수령),凸顯個人創作與政治忠誠的繫結關係。黃振英被定義為"忠誠的革命戰士",其藝術成就的核心標準是對"主體思想"的詮釋。

黃振英的創作人生是朝鮮藝術工具化的具象體現。他創作的音樂被明確定義為"傳遞黨的聲音"、"激勵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載體,創作主題集中於歌頌領袖(《稱您為父親》《思念將軍》)、強化政權合法性(《捍衛社會主義》《祖國與我》)。
黃振英的創作人生充分體現朝鮮文藝事業的代際傳承符號。從"20餘歲青年時期"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敘事,塑造藝術家終身奉獻體制的模範形象,暗含對新一代藝術工作者的示範要求。
黃振英是著作等身的音樂巨匠。他榮獲"金日成獎—勞動英雄—人民藝術家",走過了朝鮮藝術家的晉升階梯,他同時擁有三重頭銜,顯示其處於藝術官僚體系的頂端。
黃振英長期工作的單位"普天堡電子樂團"(보천보전자악단),作為朝鮮最著名的電子音樂團體,代表國家主導的藝術生產模式,其作品需經意識形態審查並服務於政治宣傳。訃告所列12首代表作中,7首直接歌頌黨和領袖,3首隱喻政權合法性(如《生命軌跡》暗指革命歷程),《青青柳樹》在朝鮮文化中象徵堅韌不屈的革命精神,《陽光般的微笑》則創作於金日成逝世的1994年。他近年的作品《稱您為父親》將領袖塑造為家族式權威,《我們前程光明》與金正恩執政初期歌曲《我們除了他誰都不認》形成代際呼應。他創作時間跨度從20世紀80年代(《思念將軍》)到2010年代(《更高更快》呼應金正日“建設強盛大國”口號),構建連續性的歷史合法性。

黃振英的作品還注重集體記憶塑造。透過《人生是什麼》《人生的痕跡》等哲學性命題歌曲,將個體生命意義與"奉獻給黨"進行價值捆綁。這樣一來,音樂成為疏導民眾情感的政治管道,如《思念》表面上抒發個人情感,實為引導對領袖的忠誠投射。《捍衛社會主義》等近年作品反映朝鮮在制裁壓力下的意識形態防禦心態。
黃振英既享受"人民藝術家"的崇高地位,其創作又完全受限於"黨的文藝政策",體現朝鮮藝術家的"榮耀的束縛"。
正如宣傳鼓動部副部長、著名指揮家張龍植(下圖)在悼詞中所說:“黃振英創作的每一首歌曲,都是給我國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名曲,在建設工地、工廠、農村、漁村等全國各地廣為傳唱,成為人人都愛唱的生活伴侶。他以火熱的激情和思索,埋頭於音樂創作的耿直人的面容永遠作為革命藝術工作者的榜樣留在人民和後代的記憶裡。”

朝鮮人民將永遠懷念黃振英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