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yimo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林靜朗讀音訊
3月5日,驚蟄。
小時候,每到驚蟄,家裡都會大掃除。
把裡裡外外的垃圾清理完,就開始撒石灰,燒艾草。
煙熏火燎,燻得滿院子都是。
大人們說:驚蟄一過,冬眠的蟲子都醒了,此時驅蟲,效果最佳。
其實不僅是蟲子醒了,門前的桃樹也開始泛青,路邊的小草也開始冒芽。
天地萬物,彷彿聽到指令一般,一齊醒來,努力生長。
而此時很多人還沉浸在冬日的慵懶中。
驚蟄時節,叫醒自己,振奮精神,迅速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
隨著天地萬物,一起壯大,一起成長,才能不負歲月,不負春光。

叫醒自己
今年拜年的時候,看到一副春聯。
龍騰盛世開新運
春滿神州慶豐年
我兒子不認識“豐”字,我給他解釋說:這是豐的繁體字,意思是:滿山的豆莢,意喻豐饒富足。
我們常說:東風送暖,雨水充沛,才是豐收的好兆頭。
而在《易經》裡,卻是:雷火豐卦。對應驚蟄時節。
古人認為,除了氣溫和降水,雷火也是豐收的條件之一。
驚蟄時節,天地雷聲大作,雷電和空氣反應,製造出了大量的氮肥。
現代科學證明:每打一次雷,會有一噸到兩噸的氮化合物會隨著雨滴落到地面。
幾乎相當於一個小型化工廠一天的產量。
溫度適宜,降水充沛,土地肥沃。
此時只需要順應天時地利,振奮精神,努力耕作,就能迎來豐收的結果。
如果不懂得珍惜,依舊渾渾噩噩,只能浪費了大好時光。
蘇洵年少聰穎,家境殷實。
父親酷愛詩書,哥哥很早就中了進士。
獨獨他,慵懶頹廢,日日遊山玩水,不思進取。
後來兒子出生,他才開始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科舉不第,他才明白自己早已把學業荒廢。
27歲那年,他終於醒來,不再懈怠,不再頹廢。
閉門苦讀六七年,終成一代大家。
唐代詩人陳子昂,早年出身富貴,父母嬌縱。
每天鬥雞走狗,無所事事。
直到十八歲之後,進入鄉校,才明白自己空耗光陰,虛度人生。
他從此和昔日狐朋狗友斷交,進入道觀之中苦讀。
花了幾年時間,讀遍經史百家,矯正六朝浮豔風氣,成一代文宗。
驚蟄時節,古人聞雷而動,見雨而種,敬業樂業。
我們也應效法天地,去努力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
抓住春天的機會,全力以赴。
聚沙成塔,功不唐捐,所有的努力都不會被辜負,只要肯努力,總有收穫的一天。

警醒自己
此前有個電影《周處除三害》火上了熱搜。
電影我沒看,但是卻知道“周處除三害”的典故。
三國時期,東吳有個叫周處的少年。
仗著家裡有權有勢,無惡不作。
當地人把他和山中白額虎,水中蛟龍並稱為三害。
有一天,周處受人挑唆,上山入水分別擊殺了老虎和蛟龍。
鄉人以為他和蛟龍同歸於盡,大肆歡慶。
周處回來正好看到,心中震動。
他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往,反思自己的過錯,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後來他為國建功,成為一代名將。
《周易》中說: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春雷響起,人們應當恐懼修身,省察已過。
在天威之中,思過改過,修正自身。
人生路遠,有人懈怠懶惰,停滯不前,有人鬼迷心竅,誤入歧途。
驚蟄的雷聲,是叫醒,也是警醒。
叫醒人們,不再懶惰,警醒人們,思過改過。
商朝的國君太甲登基之後,一味享樂,暴虐百姓。
伊尹看不下去,把他流放到桐宮。
三年時間裡,太甲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洗心回面,改過自新。
最終太甲得以還朝,修身以德,施行仁政,百姓安寧,諸侯歸商。
太甲也因此成為商朝一代明君。
古人常說:天打雷劈。
雷神在古代,有警示、懲罰的意思。
驚蟄時節,天庭有雷神擊天鼓,震向人間。
此時也正好是省察自己的時機。
人皆有過,改之為貴。
從過往中反省過失,從錯誤中吸取經驗,人生之路,才能規避禍患,行穩致遠。

覺醒人生
《易經》六十四卦,除了“謙卦”,都有兇有吉。
雷火豐卦,也不例外。
豐卦第六爻裡講:“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
意思是:曾經輝煌、寬大的宅子,如今空無一人,有些地方甚至長滿了雜草,是大凶之兆。
從萬物勃發的春日圖景,一下子切換到了雜草叢生,空無一人的破房子。
盛極而衰。
天雷煌煌,卻也不可能一直在天空閃動。
萬物生長,卻也不可能熬過秋日寒冬。
先人驚訝於驚蟄的繁榮,卻也看到了日後的衰敗。
昔日蘇軾在鳳翔任職,上司陳希亮修建了一座凌虛臺。
凌虛臺凌空而起,雄偉壯觀。
站在高臺之上,居高臨下,可以盡情領略山川秀色。
旁人盛讚陳希亮的功績與德行,誇讚臺上盛景。
蘇軾卻寫下《凌虛臺記》,寫明日後的傾頹。
“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彷彿,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
古時候那些富麗堂皇的宮殿早已變成斷壁殘垣。
這座高臺,又如何能夠倖免呢?
人生得失,本來就是這樣忽來忽往,難以預料。
昔日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功勳卓著。
唐代宗封為汾陽王,並派人修建汾陽王府。
風光一時無兩。
可是不出四十年,這座王府就換了主人。
昔日熱鬧的汾陽王府,很快改建成法雄寺。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世間的得失名位,像風一樣流轉不定,像雲一樣聚散無常。
前一秒在你名下,下一秒就去了別人手裡。
太過執迷,只能被外物牽絆,內心始終不得安寧。
放下慾望,人生才能覺醒,放下執迷,人生才能超脫。
雷火豐卦的前五爻,是入世的學問,一直在鼓勵、警醒、引導。
而最後一爻則是出世的智慧,告訴人們要放下得失,看透無常。
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才是智慧。
面對人生得失起落,放平心態,放下執著,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如此才能充實平靜,自在從容。
▽
驚蟄在古代又叫啟蟄。
“啟”是開啟的意思,也可以解釋為啟發、教導。
如果說“叫醒自己,奮發向上”是入世的告誡;
那麼“放下執著,覺醒人生”,就是出世的智慧。
古人說: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在世間做一番事業,卻又可以保持超然心境不受過多牽絆。
不累於物,不困於心。
這是驚蟄的啟示,也是值得我們學習一生的智慧。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