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種族配額涉嫌歧視亞裔,“亞裔稅”我們還要交多久?

最近的美國藤校,尤其是哈佛,一直都在輿論的漩渦中,而司法部也宣佈正準備介入調查這些大學是否在錄取過程中有種族歧視的行為。

是否能被名校錄取是每個學子都關心的事情,每年的入學季都能聽到藤校錄取歧視亞裔的訊息,原本這個月早些時候,哈佛持續380多年的白人學生佔多數的現象,被宣佈一朝打破——今年九月入學的新生中有超過半數是少數族裔,

其中又以亞裔人數最多

今年新生中50.8%的少數族裔,被視為是強化平權招生政策的成果,馬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的副教務長也說:“我校的招生標準中,學生的種族是很重要的一環,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於是小編一度以為,今年大概是不會爆發“招生歧視亞裔”的新聞了,沒想到打臉來得這麼快。
亞裔團體向美國教育部遞交申訴
之前,美國部分亞裔團體向美國教育局遞交了一份申訴,指控學校在錄取時對不同族裔學生的差別對待。

“許多亞裔學生都擁有接近滿分的SAT成績、GPA高居前1%,獲得過許多獎項,在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中也展示出了領導力,但是仍然被哈佛以及其他常春藤盟校拒之門外。”
而把這些被藤校拒絕在門外的學生的條件,放到其他族裔學生身上,卻能被順利錄取。
亞裔作為人數很少的少數族裔,在大學裡卻是優勢族裔,因為他們學習普遍很好,而設定的按比例分配資源的“種族配額”就正好傷害到了亞裔。
有人做過統計,一名亞裔想要進入一流名校,他的SAT要比白人高140分,要比西裔高270分,要比非裔高450分。而在任何SAT分數段,亞裔的錄取率都是最低的,比白人低了67%,更別提其他族裔了。
前年,64個亞裔團體曾經向美國聯邦政府遞交申訴,控告藤校為首的美國一流大學在招生中對亞裔有所歧視。
去年,美國最高法院以4:3的投票結果宣佈,各大高校可以繼續把種族因素作為錄取標準之一,在招生中發揮作用。這個決定一度讓戰鬥的平權錄取支持者十分失望。
而今年,美國媒體報道稱,這個案子“將會打到最高法院”,美國司法部將介入調查美國高校入學程式是否根據學生種族對學生進行歧視,此次調查很可能把重點放在哈佛。
亞裔學生條件優秀,卻被藤校拒之門外
亞裔學生奧斯汀·賈就是受到招生程式不公對待的一個例子。
賈有著優異的高分GPA和幾近完美的SAT成績,還是身兼辯論隊成員、網球隊長和州級樂團團員。這樣的學生按照大多數標準來講,應該有很大機會進入哈佛、賓夕法尼亞這些名校,但當他在2015年遞交申請時,卻被這些藤校據於門外。
更令人如鯁在喉的是,成績比他差、不是亞裔的同班同學,卻被這些學校錄取了
而談及這件事,即將是杜克大學大二學生的賈坦言:“我對這個體制非常失望。
美媒曾經報道過一個很諷刺的事,一個印度裔學生爆料自己在芝加哥大學畢業時,GPA3.1,MCAT31,用亞裔身份申請醫學院是屢屢被拒。
而當他剃光頭,加入黑人學生會並在申請材料中稱自己是黑人時,他獲得了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11所美國名校的面試機會,並最終如願以償進入一家著名醫學院。該醫學院對外宣稱申請者的平均GPA為3.84,遠高於卓科爾-英格姆的3.1。
有句話,小編不知當講不當講。
後來,卓科爾·英格姆選擇了從這個醫學院退學,用亞裔的身份進入了安德森商學院,獲得了他的MBA學位。
而他之所以公佈這件事,是因為他認為這種所謂的“平權”政策表面上伸張平等,實際上加強了人們對於少數族裔負面的刻板印象——他們是弱勢,他們需要被特殊對待。
而這,就是種族主義。
不合理的“亞裔稅”還要交多久?
亞裔似乎經常陷入被歧視的漩渦中,上面提到的兩個同學在招生過程中的遭遇,也被一些人稱為“亞裔稅”。
實際上,亞裔要交“稅”的地方,不止名校招生。
章子怡曾經站出來,用親身經歷證明亞裔在好萊塢是如何舉步維艱、處處“交稅”的;
Hawaii Five-0主演離開劇組的時候,也讓我們知道了身為主演,僅僅是因為亞裔身份,哪怕最後“大幅漲薪”,他們的薪水也不敵白人同事;
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非裔主持人公開嘲諷亞洲人給外界的刻板印象和亞洲童工現象;
警察誤傷黑人的案件中,白人警察往往能脫罪,最多免職,而到了亞裔警察身上,法院就宣判他二級謀殺,即使大規模遊行抗議都沒能改變那次的審判結果
特朗普上任後的“排外”態度,更讓人覺得這些不合理的“亞裔稅”彷彿沒有盡頭,(雖然他的排外不僅僅體現在不同族裔上),畢竟亞裔只是一個人口數量不多,政治影響力弱,話語權近乎沒有,還不擅長遊行的族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