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備受矚目的全國兩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3月5日拉開帷幕,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則在3月4日率先開啟。
兩會不僅吸引了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也成為海外媒體聚焦的熱點。作為斯里蘭卡華文媒體的代表,《錫蘭華音》記者(@斯里蘭卡小妞)也抵達現場,期待為斯里蘭卡華人華僑帶來兩會的最新政策解讀和相關報道。
點選瞭解更多:2025春天的這一場會議,在斯里蘭卡的他們最關注什麼?

據悉,此次全國兩會共有來自17個國家81位海外華文媒體記者參與現場報道。多國華媒記者向《錫蘭華音》分享了他們的關注和期待。
一位來自香港的媒體表示,此次兩會,她的報道方向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中國經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及國內消費政策。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許多外企和中企的總部設立在這裡。他們都非常關注中國的經濟政策,尤其是民營經濟的發展方向。”她對筆者提到,兩會上關於經濟政策的討論將直接影響香港企業的投資決策。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4年中國民營經濟貢獻了超過60%的GDP和80%的就業崗位,因此,民營經濟的政策走向備受關注。例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援民營企業發展,最佳化營商環境”,這一政策訊號讓企業感到振奮。

(港澳大灣區 | 圖源:網路)
二是“灣區經濟”。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與國家的融合發展不斷加深。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到2035年,大灣區將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香港媒體也特別關注大灣區如何為國家“走出去”戰略貢獻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區域經濟的重要引擎,也是連線中國與世界的橋樑。”香港記者表示,期待兩會上能釋放更多關於大灣區發展的政策訊號,進一步推動區域合作與國際化程序。例如,大灣區在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和綠色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根據廣東省政府的資料,2024年大灣區GDP總量已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2%以上,顯示出其作為經濟增長引擎的重要性。

(記者們在現場工作 | 攝影:滕維傑)
此外,國內消費政策也是香港媒體的關注重點。“近年來,國內消費市場的變化非常快,海外企業也很關心中國在消費領域的政策導向,這將影響他們的投資方向。”香港記者補充道。2024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特別是在綠色消費、數字經濟等領域,政策支援力度不斷加大,為海外企業提供了新的投資機遇。
法國中文電視臺的記者姜鴿已經是第二次參與兩會報道。他表示,今年的兩會記者人數明顯增多,現場氛圍更加熱烈。“今年的記者特別多,大家都非常敬業,比拼技能。”姜鴿笑著說道。
本次兩會有超過3000名中外記者報名採訪,其中境內記者2000多名,港澳臺記者和外國記者1000多名,報名數量較去年進一步增長。
作為法國中文電視臺的記者,姜鴿特別關注中法關係的發展。他提到,今年兩會上有來自遼寧的代表與他交流,談到中法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今年中法互動將非常頻繁,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團組前往法國,期待兩國在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
姜鴿表示,中法兩國在文化、科技、經貿等領域的合作潛力都很大,在當今的環境下,國際合作更有非凡的意義,希望透過兩會的報道,能讓更多海外華人瞭解中法關係的最新進展。

(圖:姜鴿在兩會現場拍攝 | 攝影:滕維傑)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資料,2024年中法雙邊貿易額達到850億美元,同比增長12%。此外,中法在綠色能源、人工智慧和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2024年,中法兩國共同啟動了多個綠色能源專案,旨在推動全球能源轉型。
“兩會是瞭解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絕佳機會。”一位來自東南亞的華媒記者表示,“我們希望透過報道,讓海外華人華僑更好地瞭解祖國的政策,也為他們參與中國的發展提供參考。”
根據中國僑聯的資料,目前全球有超過6000萬海外華人華僑,他們對中國的發展高度關注。海外華文媒體的報道不僅為華人華僑提供了政策解讀,也為他們參與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提供了重要參考。2024年,海外華人華僑在中國的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主要集中在科技創新、文化教育和綠色經濟等領域。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選文末右下角的“好看”哦。如需定製旅行服務,請給我們留言或者發訊息。
歡 迎 探 討 合 作
聯絡微信:srilanka-nanggii1

斯里蘭卡小妞:資深島民,寫蘭卡最多的中國人。
長居科倫坡的中國記者,出版7本書,斯里蘭卡國營報紙《星期日觀察》專欄作者。曾獨家專訪時任總統、總理、外長、國防部高官,商界人士和藝術家,同時也是旅行者和徒步愛好者,住遍島上酒店,足跡慢行4大洲30多國。
出版作品包括:指南《中國國家地理.斯里蘭卡旅行指南》、旅行筆記《印度,不可思議》, 譯作《勇者征途:攀登七大高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