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春迎冬往,轉眼間又是一年。回望2024,歐美同學會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致歐美同學會成立110週年重要賀信精神,錨定留學報國人才庫、建言獻策智囊團、民間外交生力軍的職能定位,在思想引領、組織建設、“人才庫”、“智囊團”、“生力軍”建設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現特別推出2024年終綜述報道,與廣大留學人員共同回顧2024,迎接嶄新的2025。
01
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獻智獻力
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2023年12月,以“留學報國·智匯灣區”為主題的歐美同學會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廣東珠海舉辦。國家有關部委負責同志,有關專家學者,港澳臺僑嘉賓,歸國留學人員代表等800多位嘉賓參加開幕式。與會行業知名專家、傑出留學歸國人才、優秀企業家等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等主題演講交流、碰撞火花,為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獻智獻力。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丁仲禮在致辭中指出,本屆論壇是歐美同學會將國家發展所需與留學人員所長有機結合,共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工作實踐,必將對激勵廣大留學人員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產生積極影響。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堅守留學報國光榮傳統,懷愛國之情、馳強國之志、行報國之為,爭當新徵程留學報國的踐行者;始終秉持突破自我、勇攀高峰的追求,以敢於超越前人、敢於引領時代、敢於創造世界奇蹟的豪情壯志奮勇爭先,爭當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者;始終秉持開放包容的品格,把融通中外的語言優勢、人脈優勢、渠道優勢、交流優勢轉化為傳播優勢,更好成為“行走的中國名片”,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爭當文明交流互鑑的推動者。以本屆論壇為契機,歐美同學會將進一步深化會、地合作,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形成高階科創人才聚集效應貢獻歐美同學會和留學人員的智慧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海外歸國人才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力量。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長,珠海市歐美同學會會長湯濤表示,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粵港澳大灣區應建立更加靈活的引才機制,更好地承接“出國留學—回國發展”的良性人才流動;同時推動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積極吸引全球頂尖科研人才和創新人才。

歐美同學會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暨第五屆留學生節啟動儀式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為歸國留學人員搭建交流分享平臺,提供政策解讀、創新創業、就業對接等精準服務,已成為廣東引才引智和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成為助力歸國留學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和聯絡團結歸國留學人才的重要橋樑。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秘書長李民說:“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是歐美同學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的主題論壇,旨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集聚海歸力量、融通世界智慧,共同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與會嘉賓表示,作為廣東引才引智和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歐美同學會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匯聚了眾多專家學者、留學人才、企業家,已成為助力歸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和聯絡團結歸國留學人員的重要橋樑,必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助推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
02
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
實現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日益凸顯。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早在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湖州安吉餘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兩山論”為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遵循和思想指引,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歐美同學會第三屆國際智庫論壇現場
國際智庫論壇是歐美同學會發揮“建言獻策智囊團”作用的國際性智庫交流活動,也是歐美同學會“立足國內、開拓海外”,擴大海外“朋友圈”和影響力的生動實踐。2024年6月21日至23日,在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的誕生地浙江湖州,歐美同學會第三屆國際智庫論壇圓滿舉辦。本屆論壇以“中國式現代化:綠色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釋出了《生態文明國際智庫合作“湖州倡議”》,分別以“氣候變化與碳中和”“非碳能源產業創新發展”“生態農業與鄉村振興”為主題舉行三場平行分論壇,邀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法國、荷蘭、瑞典、挪威、俄羅斯等十餘個國家的150餘位中外智庫代表、專家學者、留學人員代表進行深入研討交流,分享研究成果,碰撞思想火花,彙集建言獻策,推動務實合作。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丁仲禮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理性看待“碳排放的‘天花板’”“建立減排的全球責任體系”“氣候災害國際救濟”“碳關稅、碳定價、碳補貼”等基礎性問題。傳統的化石能源在全球範圍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會是主力能源,“繼續利用化石能源將導致世界末日”的預言只會販賣焦慮。建立公平正義的全球減排責任體系非常必要,特別是要讓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有一個掌握自己排放節奏的機會,這是因為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人民生活改善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評價碳排放總量時,必須考慮“歷史”和“人均”。同時,藉助經濟手段和市場力量推進碳減排,需要世界各國作出相對平衡或一致的制度設計。
據瞭解,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5.1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2022年,中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相關國家和地區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加上中國國內的減排量約22.6億噸,合計約佔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中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能給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帶來創新驅動力。”“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聯合主席、歐盟亞洲中心主席埃裡克·索爾海姆說。
歐美同學會秘書長李民表示,國際智庫論壇是歐美同學會發揮“建言獻策智囊團”作用的具體舉措。本屆論壇在生態文明國際合作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浙江湖州舉辦,將為國際智庫在生態環保領域的交流合作帶來新契機和新未來。
與會中外嘉賓認為,在“兩山”理念指引下,中國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本屆論壇必將推動更多國際智庫秉持開放、合作、共享理念,共同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勠力同心結碩果,繼往開來譜新篇。站在時代新起點上,歐美同學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形式,引導廣大留學人員廣建良言、廣叢集智、廣聚眾力,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留學人員的智慧和力量。
來源 :《留學生》雜誌

今日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