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孫博士真的要回國養老?

我昨天連夜寫了《請停止向紐約孫同學和好心人潑髒水!》,因為看到網上有文章的核心觀點是把孫博士定性為“叛徒”,該文這一觀點的依據是孫博士赴美公派留學後沒有回國,而是留在美國並且加入了美國國籍。

我的文章釋出後,有多位學友指出:李政道獎學金(CUSPEA)由美國大學提供經費,孫博士留學根本沒有花國家的錢。經查詢各方資訊,這一判斷應該是準確的。在此特別感謝各位細心的學友!

也更因為如此,把孫博士定性為“叛徒”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對此,不再贅述。
我今天忍不住要又寫一篇文章,主要是這兩天看到後臺各種噴子留言,以及在某些群裡有人在嚷嚷,這些人的核心意思是:
1. 把孫博士接回中國,不可接受,既然做了美國人就別回來了;
2. 由中國政府負擔孫博士的養老,不可接受;
3. 如果復旦紐約校友會或紐約上海同鄉會要幫助孫博士,就要一管到底,管孫博士一輩子,不然就是給社會留下負擔。
我就來說說對以上三點的看法。
1. 加入美國籍就不能回原籍國嗎?
我是研究國際私法的,也是做涉外法律實務的。自然人的跨境流動是國際經濟文化交往的重要形式。除了在兩國交戰等特殊時期可能有的國家會出臺相應的戰時人員流動禁令,以及某些特殊國家嚴格限制本國人的流出或外國人的流入,在當今世界,個人的行動自由(包括跨境流動)是現代化文明國家的基本體現。
孫博士是加入了美國籍。這種情況下,我國沒有任何法律規定他不能回中國,無論是定居還是短期逗留。網上一些噴子喊得再響,也只能暴露自己的無知。

我國作為海納百川的大國風範,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歡迎各國人民(包括美國人)來我大中國旅遊、學習、工作、創業、投資,是你等能夠理解的麼?

也有觀點認為,孫博士據傳是因為賭博等原因淪落至此,中國不歡迎。這一觀點未免有落井下石的嫌疑,背後的邏輯似乎是”活該“。
我認為,關於賭博的傳聞從未得到證實,而且從一些有相當可信度的權威人士那邊得到的反饋是:賭博的傳聞是謠言。這類捕風捉影的臆測,稍有點常識的,應該選擇不輕信。
退一萬步說,假設孫博士確實因為賭博而淪落至此,就應該一輩子被全世界唾棄嗎?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任何人,如果走了彎路,但是願意改過,社會是選擇接受他,還是讓他繼續被排斥?哪個對整個社會更有利?
更何況關於賭博的傳聞是謠言。
2. 誰說的由中國政府負擔孫博士的養老?!
後臺一些噴子留言主要集中在這一方面,有的不分青紅皂白罵一通,有的鬥志昂揚地表示:“如果誰敢把孫博士交給中國政府來養著,我決不答應!”
也不知道這些腦殘的噴子從哪裡得到的資訊,怎麼會相信”由中國政府負擔孫博士的養老“這一傳說?
但是,這些噴子很願意相信這一傳說,並且信以為真!

各位噴子,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啊!

這才幾天時間啊?
復旦紐約校友會找到孫博士才幾天?

影視劇也不敢這麼編啊!
就這幾天時間,就已經進行到“中國政府負擔孫博士養老”這一集了?
這是要通天的趕腳啊!
很顯然,“中國政府負擔孫博士養老”是一些自媒體丟擲來的謠言呀!
噴子兄弟們,你們就是被那些自媒體收割的流量崽崽呀,寶貝!

整明白了沒?

我前面一篇文章已經寫得很明白:中國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給孫博士提供養老福利。

你們這些噴子不好好讀,也不學點基本常識。本律師給你們普及一下:在我國,養老有基本養老和補充養老,但是前提都是:你和單位要繳納養老金呀!

孫博士在中國很顯然沒繳納養老金,怎麼可能享受到養老福利嘛?
3. 誰要幫孫博士,就必須要管一生?
有些噴子的邏輯真的很奇葩:“你們要幫他,你們就把他接到你們家,養一輩子!萬一以後沒人管了,就成了社會的負擔!”

噴子們,你們不願意幫,那是你們的自由。
但是你們在旁邊兩手叉腰,提這種要求,你們有啥資格?
為了幫你們梳理一下你們混亂的思維,我舉例說明。

例子:老奶奶顫顫巍巍過馬路,我們的文明禮儀告訴我們,我們要攙扶老奶奶過馬路。

然後,

你們的邏輯是:“不行!如果要幫,就不僅攙扶老奶奶過馬路,還要把老奶奶送回家,不然老奶奶萬一迷路了咋辦?還不夠,送回家還要幫老奶奶把飯菜做好,不然萬一老奶奶不小心煤氣操作不當中毒怎麼辦?還不夠,還得幫老奶奶把碗洗了,不然萬一老奶奶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受傷怎麼辦?還不夠,還得。。。”

瞧,這就是你們的邏輯:做好事,不能只做一件事,要一做到底。幫一個人就要管他一輩子。
你們不覺得荒唐嗎?
回到孫博士的事。無論復旦紐約校友會、紐約上海同鄉會還是其他熱心的組織和個人,都沒有法律上的義務幫助孫博士。這麼多人幫孫博士,都是出於熱心,無論是作為校友或同鄉而產生的情感紐帶,還是陌生人對孫博士的同情和關心、希望他能活得更好的美好願望,都飽含善意。
作為律師,藉機再做個普法工作:只有極少的情況下,例如家庭關係裡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或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等情況,才有法律上的義務提供生活資助和照顧。

誰也不能保證能夠幫助孫博士一輩子。孫博士作為看起來並沒有明顯殘疾的高階知識分子,雖然長期荒廢了學業,但是如果他願意努力,做到自力更生完全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在馬路上攙扶老奶奶的結果是被道德綁架,必須要照顧老奶奶一輩子,誰還敢攙扶?
如果孫博士願意自力更生,重新謀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如果孫博士不願意回到我們所認為的正常生活,而在一段時間後選擇重新流浪,他的選擇也應當被尊重。
我曾經在德國看到過一個流浪者,端坐在大街上,面前放著一個碗裡有一些硬幣。這位流浪者沒有一絲點頭哈腰或者陪笑臉,而是很有尊嚴地端坐,面色很平靜,甚至帶著一份閒適的微笑。我當時想,他應該是選擇了那種生活方式。
所以,我特別贊同復旦紐約校友會的動態釋出裡說的,“尊重孫博士的本人意願”。
後記:我這兩天還在某幾個美國群和中國群裡和幾位群友有過激烈的對決。
其中一位在美國加州北部的某群友說“你這樣的性格,怎麼做創投和移民?”
回想起來還蠻有意思的。哈哈哈,性格決定命運,我這種別人認為是“愛管閒事”的性格,遇到孫博士事件引發的各種噴子言論,哪裡能夠做到明哲保身呢?很多人習慣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有很多人習慣了“悶聲發財管好自己”。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那是因為我們的三觀不一樣。

不勉強自己,也不試圖去改變別人。

實名發表,有疏漏的地方文責自擔,不代表我任職的律師事務所或校友會或其他組織的觀點。
詹朋朋寫於上海,2024年1月10日23:3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