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奶奶殺手”,來了。
前段時間,有網友發影片吐槽,說自己的奶奶已經對著螢幕“哎了半小時了”。
本以為奶奶是在對話自己的乖孫,結果仔細一看,奶奶眼裡穿著紅色肚兜的大胖小子,實際上是一個手拿大金元寶、一口一個“奶奶”的“AI乖孫”。小胖子每喊一句,奶奶都會熱情地應一聲“哎”。短短幾秒的影片,這位奶奶反覆觀看了半小時,樂不可支。

@常青子
截至目前,這條影片在抖音上獲得了49萬點贊,超36萬次轉發。不少網友還在評論區曬出了自家爺爺奶奶乃至自己“被AI迷得死去活來”的場景:
比如有網友的奶奶整天聽“AI外國人”講活絡油:

還有人相信企鵝已經拋棄南極,在各地暢遊喝飲料(但這也是人之常情了,畢竟真的萌啊):

還有人沉迷以“歲月匆匆,像一陣風”為BGM的各類AI寵物影片:

對很多年輕人而言,一眼鑑別這類影片出自AI,應該相對容易,畢竟,這些影片的畫風通常有明顯的“AI味”。但在網際網路上衝浪的爺爺奶奶們就未必如此。
這樣的賽博奇觀也不難理解,有網友調侃:“不妨換一下思路,就像00後刷到AI小貓,你的二次元老婆說愛你一樣。”
AI萌娃到底是怎麼走紅的?為何能成為新一代“奶奶殺手”?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AI乖孫成了中老年人的“賽博新歡”
如今開啟各大社交平臺,“AI胖孫”已經成為新頂流。
比如,一條名為“寶寶又來給奶奶送肉了”的影片中,一個大胖孩單手託舉起一隻乳豬,光腳走在泥地裡,惹得咱奶直呼心疼,紛紛留言“寶貝真能幹”、“奶奶來接你回家”。
這條短短5秒的影片在抖音獲得了近5.6萬次點贊,超6000次轉發。抖音博主“ai笨笨”也抓住了這一“AI乖孫”影片帶來的流量機會,接連發布了71條相關影片,收穫了22萬粉絲。

@ai笨笨

影片評論區部分留言截圖
還有博主聚焦在“AI乖孫和動物大戰”這一賽道,人形機器人會中國功夫算什麼,中國小孩剛學會走路就能打拳:

@0-3歲早教兒歌甜甜
截至目前,該影片在抖音獲得2.1萬贊,成為了博主近期影片資料表現最好的一條。
除此之外,還有一波“勤做家務”的AI乖孫們,炒菜做飯樣樣行。

在博主“動物生活故事會”釋出的影片中,“乖孫”可以抄起筷子大口嗦面,還能面不改色地怒吃辣椒油豬肘:

小紅書博主“親愛的豆姑娘”則將萌娃形象和熱門IP相結合,透過AI技術生成不同場景、不同故事,讓這些AI小孩們在職場、熱門電影中充當不同角色。
該賬號憑藉釋出各種AI小孩兒,在小紅書上積累了1.2萬粉絲,獲得9.5萬贊藏。

網際網路上的爺爺奶奶們看得津津有味,一刷到電子乖孫“頭都能伸出被窩二里地”。對於他們來說,寧可相信貓貓會救人、萌娃會做飯,也不相信自己的真孫子會幹活。

截圖來源網路
這也不難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群體的社交圈開始變小,生活節奏變慢,他們有更多空閒時間尋求情感上的滿足,而“雲養娃”(哪怕是雲養AI娃)提供了一種不需要花錢出力,就能享受“天倫之樂”的簡單方式。
可以說,這些賬號背後的運營者透過技術打造了一種理想化的育兒場景,電子乖孫們能吃苦肯幹活,還會自力更生。
這一股“AI乖孫”的風潮也席捲了海外社交平臺。
據“AI新榜”觀察,近三個月以來,“AI乖孫”已在油管、TikTok上掀起一陣熱門創作趨勢,不少新人作者釋出第一條相關影片就“爆”了。
比如,在YouTube上搜索“littleclassics7988”,就能看到大量“AI兒童走秀”影片,且熱度驚人,有些影片的播放量高達2000萬次。

“littleclassics7988”從2024年8月底開始釋出影片,截至目前釋出了超500條內容,累積粉絲量41.6萬。
再比如,TikTok博主“laughandcreate”的內容以萌娃和寵物互動影片為主,最高一條影片播放量超8800萬次;YouTube博主“FashionShowTime82”則聚焦於“AI天才兒童”達人秀,還有一批專門做AI萌娃街拍的賬號,諸如“Wondrous”“Aibabyshowlive”等等。


令人驚訝的是,以“萌娃”為噱頭做各種影片的賬號越來越多,而無論影片中的孩童形象多麼粗糙,劇情走向多麼獵奇,評論區都能收穫不少網友和“雲養娃”人士的評論互動。

即使是六指小孩,也會有人留言“可愛”
對於創作者來說,製作AI乖孫系列影片不用真人小孩出鏡,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未成年人做內容的風險,也不用擔心出鏡人情緒表現,只要讓AI生成一些千奇百怪的動作,比如“騎在小雞身上”、“和貓貓一起吃飯”等,就可以輕鬆完成一條影片。

從AI貓貓、AI奶奶到AI乖孫,
下一個爆款賽道會是什麼?
“AI乖孫”此次能夠脫穎而出,也有跡可循。他的走紅路徑和之前的AI貓貓、AI奶奶是相似的,都是找準人群定位後,用AI生成的內容來批次打造賬號。
如今,打造AI賬號的過程也不是什麼秘密,“教人如何做賬號”的影片教程也已充斥著網際網路,甚至有創作者可以在2分鐘之內就生成一個類似的影片。
不過,批次生成的“AI乖孫”也不是都能獲得爺爺奶奶們的青睞。據“AI新榜”觀察,受歡迎的“AI乖孫”們通常有以下特點:
首先,能夠精準捕捉並表達出普通人的情感體驗,“故事”和“人設”是賬號的核心競爭力。比如,前文提到的熱門“AI乖孫”,可以細分為勤勞家務派、T臺走秀派、電影銳評派等等,靠不同的設定做出差異化內容。
其次,外貌形象需要符合“中國寶寶”體質,要接地氣,讓熱衷“雲養娃”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從中看到自己理想中“乖孫”的影子。

以上述“littleclassics”為例,海外AI小孩在抖音平臺數據表現就不如油管出彩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部分賬號不會直接釋出AI生成的萌娃內容,但也憑藉這一話題獲得了不錯的流量。比如,拍攝奶奶reaction的影片,以“長輩們沉迷AI影片怎麼辦”為主題復刻影片,不少影片都獲得了上萬點贊。
某種程度上來說,“AI+各類垂直賽道”都有產出熱門內容的機會,前提是能夠滿足特定受眾人群的情緒價值。
比如Instagram平臺上有博主運營了一家餐廳“Ethos”,將“AI+美食”的玩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賬號運營者用AI生成的恐龍可頌點贊量近100萬,評論區網友們紛紛求要餐廳地址。

這個賬號的內容不僅有精緻炫目的美食,賬號文案還會搭配神奇的用餐環境,比如使用者可以一邊泡澡一邊吃水上漂來的壽司,“曲水流觴”美食版不過如此。
此前有媒體報道,“Ethos”運營者靠AI生成的虛假美食圖片,將這家純虛構的餐廳打造成了ins排名第一的網紅餐廳,賬號本身也在1年內積累了超11萬粉絲。
由此可見,AI貓貓、AI奶奶、AI乖孫之後,勢必還會有下一個“AI+垂直領域”的爆款賽道出現。
作者 | 阿虎
編輯 | 張潔



關於新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