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泉果探照燈
來源:泉果視點(ID:Origin_Fund)
導語:誰也阻擋不了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國淘金的步伐,美國總統也不行。
就在不久前,洛克菲勒國際(Rockefeller International)主席盧奇爾·夏爾馬(Ruchir Sharma)接受了CNBC的訪問,他很直接地表示:中國約有250家公司,其市值超過10億美元,而且自由現金流收益率超過10%——比美國多出約100家,比歐洲多出60家。洛克菲勒家族要做真正有眼光的投資者,當前正在中國市場的這250家公司裡,熱情地挖掘“被嚴重低估的價值寶藏”。
對於目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系列關稅政策,洛克菲勒家族也沒在怕的——“大家太關注特朗普了,但中國好不好他決定不了,世界不是圍著一個人轉的。”
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分裂和複雜,但我遇到的每個人似乎都只關注一個人:唐納德·特朗普。很多關於今年的預測,都認為特朗普將決定全球經濟和市場趨勢。
但是,單一因素永遠不是預測的堅實基礎。世界不是單極的,也不圍繞一個人轉,即使是特朗普。
很多人忽略了一個事實,2017年特朗普上臺,他不斷威脅要用關稅來削弱中國,但是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全球表現最好的是MSCI中國(摩根士丹利中國指數)。
洛克菲勒國際是洛克菲勒家族資管中負責全球投資的機構,現任主席夏爾馬曾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25年,擔任新興市場主管和首席全球策略師,他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金融作家,撰寫過4本國際暢銷書籍。在接受電視採訪之前不久,夏爾馬還發了個專欄文章,題目就是《中國龍為何再次崛起?》(Why Dragon’s Roaring Again?)中,深入探討了洛克菲勒家族眼中的中國市場,以及正在使用的投資方法論。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夏爾馬在其釋出的《2025年十大金融趨勢》中,就已經明確指出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
筆者結合了夏爾馬近期的文章和訪談,梳理出了他最新的4個核心判斷。以下為夏爾馬的第一人稱視角講述:
01
天道有常不為桀亡:中國市場永遠有投資機會,大家沒必要高估特朗普的影響力。
近期,中國股市顯著上漲,全球投資者都在問:中國股市對外資來說,現在是否“可投資”?
我的答案是“當然,而且一直都是”。
投資者——尤其是外國投資者——正在重新認識中國:“這是一個複雜但與眾不同的市場,但規模龐大到無法忽視,並且在某些領域能夠產生巨大的創新和機遇。”
過去幾年,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國股市經歷了持續低迷,很多外國投資者認為這個全球第二大市場“不值得投資”,這種看法並不合理。
我認為現階段真正的變化來自於市場情緒的轉變,引發這種轉變的原因有兩個:
1.Deepseek的突破性進展:
它有力證明了,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依然佔據重要位置,中國的科技實力在推動市場信心的修復。
2.中國市場的估值極具吸引力:
中國估值如此便宜的原因之一,是在特朗普當選後,美國的許多養老基金對中國資產的“大甩賣”,他們認為中國不可投資,是因為特朗普要來了,他試圖讓中國被全世界孤立。
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分裂和複雜,但我遇到的每個人似乎都只關注一個人:唐納德·特朗普。很多關於今年的預測,都認為特朗普將決定全球經濟和市場趨勢。
但是,單一因素永遠不是預測的堅實基礎。世界不是單極的,也不圍繞一個人轉,即使是特朗普。
從歷史上看,美國總統對市場的影響往往沒有想象得大,甚至有時微不足道。
如果大家還記得2017年特朗普上臺的狀態,投資者都做好了迎接負面衝擊的準備,但那一年卻是美國股市波動最小的一年。那時特朗普也是不斷威脅要用關稅來削弱中國,然而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MSCI中國指數表現非常亮眼。
我們不知道特朗普對中國的確切想法是什麼,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對中國的態度比我認為大多數人預期的要溫和。
02
淘金方法論:透過在中國尋找現金流高、盈利能力強的上市公司,就能從中發現被埋藏的“鑽石”。
對於深諳安全邊際的投資者而言,只要價格在合理區間,中國資本市場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投資魅力。
例如,透過尋找現金流高、盈利能力強的上市公司,就能從中發現被埋藏的“鑽石”。
目前,中國約有250家公司,其市值超過10億美元,而且自由現金流收益率超過10%——比美國多出約100家,比歐洲多出60家。
注:市值超過10億美元,代表公司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認可度。自由現金流收益率=自由現金流/市值,代表該公司相對市值能夠產生充裕的現金流,被視為公司財務健康、盈利能力強的標誌。

圖1.中國有一批實力雄厚但被忽視的公司
圖注:市值超過10億且自由現金流超過10%的公司數量
來源:Financial Times
在這250多家中國股票中,除了約20家外,其餘均屬於非科技行業,主要集中在工業和非必需消費品領域。因此,好的投資機會不僅存在於中國的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領域。
舉個例子,如果比較一下中美兩國領先的電動汽車公司,就能看到兩個市場的估值差距。
中國的電動車龍頭和特斯拉的收入和股本回報率基本相當,但銷量增長速度是特斯拉的兩倍,而且正在迅速擴大其在全球市場的份額。然而,即使在這波增長之後,這家公司的市盈率也只有特斯拉的1/4,市值僅為特斯拉的1/7。
因此,我常說,這是一類今年最值得關注的交易策略,比如做空特斯拉,做多這家中國的電動車龍頭。
03
逆向交易迴歸,動量交易危險——遠離美國的頂級科技公司。
歷史表明,全球經濟和市場呈週期性變化,而非直線發展。
“逆向投資”策略正是基於這種週期性。
通常,一個持續了十年的熱門投資主題會因為變得過於擁擠,埋下讓自身消亡的種子。但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2025年,而2010年代的熱門押注——美國大型科技公司——仍在獲得回報。
同樣,在過去,全球市值前10強公司的名單每十年都會發生巨大變化。而如今,美股10強中,有7家都是2010年代的老牌企業,包括蘋果、微軟和亞馬遜。在美國人工智慧熱潮日益高漲的背景下,過去15年中10強每十年都會變化的趨勢,已變得微不足道,而這種熱潮又因美國的過度刺激、投資遊戲化、演算法交易和被動基金的興起愈演愈烈。
自18世紀資本主義誕生以來,“創造性破壞”一直是一個決定性且必不可少的特徵;它要麼已經消亡,要麼處於休眠狀態,並準備捲土重來。而我打賭它會捲土重來。這將預示著“逆向投資”(遲來的)迴歸,那麼第一步就是,遠離美國及其頂級科技公司。
注:“創造性破壞”是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的概念,指新的技術、產品或商業模式不斷湧現,取代舊有的結構和秩序,從而推動經濟發展。這種過程既帶來了創新和增長,也導致了舊有產業和企業的衰退或消失。
與逆向投資相對的是動量交易。
動量交易認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在短期內會繼續走強,而表現差的股票會持續低迷。
過去一年,動量交易風靡一時:它們狂熱的席捲了美國的大型科技,也帶動了金融和其他行業的股票。
但是,轉折點即將逼近。
據Empirical Research Partners的資料,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那些在9個月內領漲市場的股票,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平均會跑贏市場3%。然而,像2024年這樣跑贏超過20%的情況非常罕見。而且,根據歷史記錄,在經歷如此強勁的上漲之後,動量股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平均會跑輸市場近10%。
在市場中,動量投資的趨勢往往會強化一種假設,即“好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這種想法會在行情後期,吸引大量散戶投資者入場。目前美股正處於這種階段。自相關調查開始追蹤市場情緒以來,我們看到,美國消費者對美股的樂觀情緒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點(如下圖)。

圖2.消費者對美股的信心達到歷史新高
來源:Financial Times與此同時,動量投資似乎正面臨崩盤的風險,而這種崩盤可能會讓許多美股投資者損失慘重。
04
美國越是威脅加徵關稅並將美元武器化,其昔日的夥伴們就越會努力推動沒有美國參與的貿易。
如果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如其內閣所說的那樣,是一種談判策略,那麼這種策略已經開始奏效——其他國家確實坐到了談判桌前,但是,美國卻被排除在外。
注:特朗普提名的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曾提到,支援“將關稅作為一種談判策略”。
經過25年的談判,最近,31個國家的代表就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貿易聯盟達成一致,將歐盟與拉丁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聯絡在一起。這些國家的GDP總和佔全球的25%,如果協議最終獲得批准,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將削減90%。
注:2024年12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達成貿易協定。MERCOSUR是南美地區最大的經濟一體化組織,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共同市場,目前成員國為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但該協議的最終批准仍面臨法國的強烈抗議。
由於美國將關稅作為制裁手段,並將美元武器化,讓許多國家感到不安,紛紛開始和鄰國簽署協議促進貿易或繞過美元進行交易。比如印度已與22個國家達成協議,用盧比進行貿易;印度與俄羅斯之間90%的貿易以本幣結算。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石油出口國也達成協議,以非美元貨幣出售石油。
可見,美國越是威脅加徵關稅並將美元武器化,其昔日的夥伴們就越會努力推動沒有美國參與的貿易。
近年來,全球貿易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今最大的貿易走廊集中在發展中國家之間。下圖中,增長最快的10條貿易走廊中,有8條是“無美國貿易”,而其中許多條走廊的一端,都與中國相連。

圖3.在10個發展最快的貿易走廊中,大多數不包括美國
圖注:藍色表示有美國參與,紅色表示有中國參與
來源:Financial Times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