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睜眼,就被一則重磅新聞吸引:特朗普又挑起了全球貿易戰!
當地時間4月2日下午,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了兩項關於“對等關稅”的行政令。他宣佈對所有貿易伙伴設定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且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10%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徵高額關稅。
從特朗普展示的圖表來看,歐盟面臨20%的關稅,英國進口產品需繳納10%關稅,瑞士產品關稅高達31%,印度產品是26%,韓國產品為25%,日本進口產品徵收24%關稅,泰國產品關稅36%,越南產品更是達到46%。對於中國,據CNBC記者與白宮溝通確認,在原有20%關稅基礎上額外加徵34%,目前對華關稅達到了54%。
其實,特朗普發動這場關稅戰並不令人意外,我早有預料。從整體上看,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特別是契合特朗普支持者的利益。儘管貿易戰對美國也存在不利影響,但從大局出發,美國似乎認為此舉利大於弊。
不過,中國政府對此早有警覺,並做了充分準備。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指出,對美出口在中國GDP總量中的佔比已從五六年前的5% – 6%下降到如今的3% – 4%,這意味著中國GDP中僅有3% – 4%會直接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實際上,過去六七年裡,中國一直在為應對貿易戰做準備,大家都清楚美國的貿易戰不會停止。
正因中國的長期籌備,此次特朗普再次發動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已大幅降低。資本市場就是最好的證明。當特朗普釋放貿易戰訊號時,富時中國A50期貨一度暴跌2.58%。然而,中國股市開盤後卻大幅上漲,迅速抹平了此前的跌幅。
可能有人會疑惑,富時A50究竟是什麼?中國有許多優質企業,但外國投資者購買這些企業的股票並非易事。他們需要在中國開設賬戶,還得遵守中國的法律。由於中國的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差異較大,很多外國投資者對中國法律不熟悉,因此不敢輕易進入中國股市。為了方便外國投資者,我們在新加坡發行了富時A50指數,該指數由中國市值最大、流動性最優的50只股票組成。這樣一來,全球投資者都能參與購買。
此次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外國投資者並不瞭解中國已做了長期準備,誤以為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於是紛紛拋售股票。但由於富時A50規模相對較小,其走勢最終還是跟隨中國股市。
這又是什麼意思?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縣城有個小型水果市場,蘋果價格漲到了10元一斤。然而,市裡大型水果市場開市後,蘋果僅售5元一斤。由於市裡市場蘋果供應充足、規模龐大,其價格會對縣城市場產生影響。如果縣城蘋果不降價,商販們會選擇從市裡進貨,縣城蘋果價格最終會向市裡看齊。
金融市場也是同理。富時A50市場規模相對較小,若它大幅下跌而中國A50市場表現平穩,投資者會傾向於買入富時A50。當前,A股開盤後跌幅有限,只要未出現暴跌,就表明中國資本市場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具有一定“免疫力”,認為其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
那麼,資本市場如何看待美國呢?美國股市尚未開盤,但道瓊斯期貨指數和納斯達克期貨指數24小時交易,為我們提供了觀察視窗。道瓊斯期貨指數開盤暴跌2.85%,納斯達克期貨指數更是暴跌4.75%。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對美國影響巨大,對中國影響卻極為有限。
既然貿易戰對美國衝擊明顯,為何還說它符合美國整體利益呢?原因在於美國產業空心化嚴重,大量民眾只能從事薪資微薄的服務業,如超市收銀員等,生活較為困苦。這些人構成了特朗普的主要支援群體,也就是所謂的“紅脖子”。“紅脖子”們渴望製造業的工作,因為製造業薪資更高。但外國製造業商品價格低廉,美國製造業難以發展。所以,美國試圖透過貿易戰提高外國商品進入美國的成本。
實際上,美國的產業鏈較為完整,其工業體系覆蓋了聯合國產業分類中約94%的門類(中國為100%),也掌握著各類製造業技術。只是生產成本高、利潤低,許多企業不願生產中低端商品。例如疫情期間,美國口罩短缺,不少汽車製造商有能力生產口罩,但產量低、價格貴。
在這種情況下,提高關稅能讓美國企業有利可圖,從而願意投入中低端製造業。這就是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邏輯。不過,發展製造業並非一蹴而就。以鞋子生產為例,美國當下每天需求100雙鞋子,實際產量僅1雙。從企業轉型或新建工廠,到實現規模化生產和銷售,滿足國內需求可能需要3 – 5年時間。
然而,在這之前,美國人必須要承受代價——美國需要100雙鞋子,但是現在只能生產1雙,剩餘99雙依舊需要進口,而關稅提高了鞋子的價格,這就會讓美國的物價上漲,經濟衰退。
然而特朗普此次態度堅決,即便短期內經濟可能衰退,也決心發展美國製造業,故而發動了貿易戰。他在接受採訪談及貿易戰或致美國股市下跌、經濟衰退的問題時,明確表示不能只盯著股市。他指出中國有百年的長遠規劃,而美國經濟按季度執行,認為必須要做正確的事,從這一點來看,特朗普有著清醒的認知。
儘管貿易戰短期內會給美國帶來巨大傷害,但一旦美國製造業在高關稅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美國經濟有望恢復。不過,貿易戰並非沒有代價。特朗普對眾多國家加徵關稅,引發了加拿大、歐盟、日本等國的明確報復表態。這些國家的報復行動很可能會衝擊美國競爭力最強的金融業和高階製造業。但這對特朗普影響不大,因為他的支持者主要來自美國傳統產業,而金融和高階製造業是民主黨的支援領域。
此外,貿易戰使得許多國家難以向美國出售商品獲取美元。然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在世界各國貿易中不可或缺。在貿易戰背景下賺不到美元的國家會如何應對呢?就像俄烏戰爭後俄羅斯美元資產受限一樣,這些國家只能繞開美元,選擇本幣結算。資料顯示,2022年中俄本幣結算比例僅為30%,到2024年已飆升至95%。
對於缺少美元的國家而言,黃金數量有限,難以支撐大規模的國際貿易,本幣結算因而成為必然趨勢。若世界主要國家都採用本幣結算,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勢必會受到削弱。
由此可見,特朗普發動貿易戰雖看似有利於美國製造業發展,卻會對美元霸權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