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丨雲端的都勻毛尖茶,甘蔗般香甜,回甘綿綿,口糧價喝大師茶

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貴州出好酒,也出好茶。
位於雲貴高原的貴州,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這裡的山川河流、風物人情,都與茶有著緊密聯絡。
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一個海拔1700米的地方,有一片雲端茶海,聞名世界的“都勻毛尖”就生長在這裡。
這裡位於北迴歸線至北緯30度綠茶的“黃金緯度”上,不僅匯聚了眾多世界一流葡萄酒釀造區和酒莊,中國優質綠茶產區也均分佈於此。
都勻毛尖,屬綠茶類中的炒青綠茶,又名“魚鉤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它擁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見的文字記載在1500年前的唐代。
陸羽《茶經》中讚歎黔茶“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到了明朝,都勻毛尖茶作為貢品敬奉朝廷,深得崇禎皇帝喜愛,因其形似魚鉤,被賜名為“魚鉤茶”。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1915年,美國舊金山舉辦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吸引了三十一個國家參展,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達20餘萬件,最終中國的“都勻魚鉤茶”與“茅臺酒”一起同獲金質獎章。
從此就流傳著“北有茅臺,南有毛尖”,茅臺酒如今的地位毋庸置疑,而都勻毛尖的栗香沁潤,同樣不言而喻。
北京的回信
1956年,都勻茶農炒制了3斤上好的茶葉,寄到北京,收到了回信——
“高階農業社都勻茶農:此茶很好,我已收到,今後高山多多種茶,我看此茶命名為毛尖茶”。魚鉤茶從此改名“都勻毛尖”流傳至今。
1982年貴州日報的報道
1982年,都勻毛尖茶參加全國名優茶評比,在300多種名茶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二,躋身“中國十大名茶”。
茶學泰斗莊晚芳教授品嚐過後,讚歎道:“雪芽芬芳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更是從專業角度給予很高的評價。
歷久彌新的都勻毛尖,口感香醇,入口回甘無窮,但真正品味過它的人卻很少。
雖有全國排名靠前的產茶麵積,相較於其他茶區,它更像一位默默無聞的產出者,顯得十分低調。
貴州當地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多山多巖洞,交通尤為不便,品質上乘的毛尖茶,一直藏於深山,罕為人知。
“加上勞動人口外流,願意留在家鄉做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2014年,都勻毛尖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也是貴州省入選僅有的茶葉專案。
今天,我們邀請到都勻毛尖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子全老師,為大家帶來了黃金緯度帶上孕育出來的綠茶經典——都勻毛尖。
張子全老師,是都勻毛尖製作技藝僅有的一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代表著都勻毛尖茶的較高水準。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張子全
按照採摘時間的不同,分別有頭採、明前兩個等級可選:
明前 都勻毛尖80g
頭採 都勻毛尖36g
兩款茶皆特選當地原生的“貴定鳥王種”茶樹,採用傳統手作,入口醇香回甘,代表著都勻毛尖茶最地道的滋味。
以單芽及一芽一葉初展為採摘標準,頭採的都勻毛尖更顯鮮甜嫩爽,明前的更為厚重甜潤。
“淘茶集”都勻毛尖茶
眾籌價 ¥128 起(日常售價 ¥198 起)
2025年5月5日23:59 特惠結束
2025年明前 都勻毛尖茶
本次推薦的“明前”毛尖茶包裝方案,由“淘茶集”團隊的設計師原創手繪。
手繪圖稿
圖稿採用白描線稿的形式勾勒出布依族人、苗族人與茶為伴的生活景象。
依山而建的苗寨連綿成群,螺螄殼山的階梯茶園蜿蜒而上,身著民族服飾的採茶人勞作其間。
正如明代柳州八賢張翀筆下之景:“雲鎮山頭,遠看青雲密佈;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蒼松。”
這款明前都勻毛尖的包裝,作為我們團隊設計師的原創手繪系列作品,曾榮獲2024年度美國MUSE繆斯設計大獎。
注:MUSE Design Awards(繆斯設計獎),是全球創意設計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獎項之一,創辦於美國紐約,由歷史悠久的美國博物館聯盟(AAM)與國際獎項協會(IAA)聯合舉辦。
一次性鋁箔密封
置於茶席之上,彷彿身處雲端茶園,與布依族同胞一同感受採茶之趣,共飲一杯“魚鉤茶”。
本次帶來的明前都勻毛尖,芽葉採摘的標準嚴苛,按照一芽一葉初展為主,每顆茶芽的長度不超過2釐米。
芽葉經過一整個冬天的休眠和養分積累,內含有機物質十分充足,加之春季雨水滋養,茶芽肥碩,口感鮮美爽口。
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已經很少,物以稀為貴。
幹茶條索緊細捲曲似螺形,色澤綠潤。
沖泡開後,湯色黃綠清澈,細嫩茶芽在杯中舒展翻滾,靈動可愛。
入口滋味鮮濃,細品之下,嫩香、花香與板栗香交織, 同時還有淡淡嫩玉米香,繚繚繞繞。
整體湯感甘甜順滑,竟有綠茶少有的持續回甘,喉韻綿綿。
葉底嫩黃明亮,芽頭鮮活肥壯,彷彿將春意凝入杯盞之中。
2025年頭採 都勻毛尖茶
“頭採”的毛尖茶,採用天然竹質禮盒包裝,外觀簡約美觀,所有材料都取於大自然,古樸雅韻,環保脫俗。
內部是獨立的泡袋裝,能夠很好地控制投茶量,便攜宜泡,適應多種場合,也方便分享。
並附有相應的收藏證書,一證一碼,包含了茶品資訊、產地來源、匠人介紹等資訊,贈予好友,心意盡在不言中。
早春初茬,是茶樹上最為細嫩的芽尖,味醇形美。
因為是「頭茶」,採茶更為講究,當芽頭剛剛冒出時就要採下來,所以芽頭細小短薄,嫩綠勻齊,白毫滿披。
茶芽嬌嫩,只能靠採茶人的經驗,一顆顆用手指的巧勁往上提採,以免破壞嫩芽的完整性,導致流失鮮味。
1斤頭採的都勻毛尖,約莫需要6.6萬顆芽頭,一位熟練的採茶工一天也只能採0.5斤。
細巧精緻的葉片外裹覆著茸茸白毫,顯得十分美觀。
沖泡時,先用一點點水浸潤茶葉,輕搖一下,激發香味。
湊近細嗅,清新淡雅的嫩香、板栗香繚繞在鼻尖,沁人心脾。
湯色清綠明亮,茶湯中有大量的茶毫漂浮,富含茶氨酸,是鮮爽口感的重要來源。
入口清活鮮爽,嫩甜可口,別有一番山間天然清爽滋味。
“淘茶集”都勻毛尖茶
眾籌價 ¥128 起(日常售價 ¥198 起)
2025年5月5日23:59 特惠結束
茶田裡的守望者
張子全,出生在布依族山村的普通茶人家庭,父輩四代炒制都勻毛尖茶。
他從小就跟著爺爺採茶、炒茶,一招一式都記在心中,10多歲就能單獨完成整個製茶過程。
17歲那年,張子全與同村夥伴已買好外出務工的車票,躊躇再三,還是選擇留了在家鄉,堅持這門“不好謀生”的手藝。
1998年,他在毛尖鎮螺螄殼山承包了20畝茶園,憑藉從小練就的炒茶手藝,所做的毛尖茶品質上乘,每年新茶一出來就被搶購一空。
作為一名不忘初心的布依族人。張子全用自身行動印證了“生在雲霧山、種在布依家”的茶諺。
為了帶動大家一起脫貧致富,振興鄉村,張子全聯合當地村民退耕還茶。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張子全流轉了300多畝的荒地,聯合38戶農戶成立了合作社,種植700多畝茶葉基地,建立茶葉加工廠。
帶動周邊400多戶農戶一起種茶、製茶,解決了上千人的生計問題。
一路走來,張子全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貴州民族製茶工藝大師、貴州省製茶能手、都勻毛尖十佳匠心茶人等榮譽。
透過多年的摸索,張子全老師已研究出一套“高溫殺青,低溫揉捻,中溫提毫”的獨特加工手法,加之祖傳的杉枝燃火炒茶,由他炒出的茶色澤翠綠、香氣清嫩。
炒制全憑雙手與茶的接觸揉搓,需感受鍋中溫度的變化,不能戴手套,大約要經過三四十分鐘的“歷練”,張老師把它叫作“火中取寶”。
幾十年如一日地在高溫中炒茶,他的雙手也變得粗黑且佈滿老繭。
為了更好的傳承傳統技藝,他長期免費培養青年製茶藝人,甚至將學校的課堂搬到茶山上,親自在茶園給學生授課。
生在雲霧山 種在布依家
海拔1700多米的貴州都勻螺螄殼山
攝影/亂雲飛
自古便言“高山雲霧出好茶”,最早的都勻毛尖,就產在都勻市與貴定縣交界的雲霧山上。
隨著一代又一代茶人種茶經驗的豐富,逐漸移至海拔更高、土壤更肥沃、氣候、溼度和降雨量更多的螺螄殼山種植。
張老師的茶園距離都勻市區10多公里,地處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螺螄殼山頂。
本次推薦的毛尖茶,原料選用山上的原生“貴定鳥王種”,品質尤為上乘。
“貴定鳥王種”是貴州省級良種,該品種是兩千多年前,貴定先民人工馴化栽培發展而來,有甘蔗般的清甜和回甘。
目前,黔南已大面積改種的適應性更強的茶樹品種,市面上地道的“都勻毛尖”真假難辨,想喝到真正的毛尖茶也不容易。
黔南山谷起伏,林木蒼鬱,常年雲霧繚繞,植被覆蓋率高,小氣候環境優越。
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溼潤,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
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味。
為了保住茶葉純淨的本質,張子全老師用最無害的方式細心呵護著他的茶園。
“茶本是靠天吃飯的,好的產區、好的氣候、好的茶種都是老天爺的恩賜。我們一路傳承下來,不打藥、不過度開發、精研手藝,就是希望不辜負這份饋贈。說到底,要敬畏天地和尊重自然。”張子全說。
茶園中採用有機種植方式,不施化肥農藥,每年他都要花三個月時間為茶山進行人工除草,11月份便開始在茶山裡做冬季養護。
這樣一杯柔嫩鮮甜的綠茶,每年的產量都不多,因而更為珍貴難得,一旦錯過,便要等到來年了。
“淘茶集”都勻毛尖茶
眾籌價 ¥128 起(日常售價 ¥198 起)
2025年5月5日23:59 特惠結束
口口相傳的傳統技藝
每年清明前後數天,茶農們採摘茶樹上剛長出的一葉或二葉未展開的葉片,經三炒、三揉、揉團、提毫、溫火慢烘等工藝,以保持其原芽的鮮銳、形狀和茸毫。
製茶工序細膩繁複,非常考驗製茶人的經驗與水平。
這種製作技藝並沒有文字記載,全靠祖輩的言傳身教,世代相傳。
每年一到清明,茶樹發出新芽,張子全一家都會全體出動,揹著籮筐上山採茶。
鮮葉按照嚴格的標準採摘,全靠採茶人手工一芽一芽摘取,手工採茶芽頭能確保勻整無破碎,葉質鮮嫩。
殺青:
“炒茶的第一步是殺青,去除茶葉中的青草味,此時的鍋溫需要達到250到300攝氏度。”張子全的一雙手,便是感知鍋溫的溫度計。
將手掌伸入鍋中,迅速拋炒茶青,抖悶結合,做到抖得散,翻得勻,殺得透,直至水分逐漸蒸發,使其去除青草味。
揉捻:
揉捻,是形成毛尖茶滋味的關鍵步驟。
此時,張子全將火退到80攝氏度左右,只見他抓一把茶葉放在手掌,雙手貼合順著一個方向揉搓,“揉捻講究力道,要把每一片葉子都揉皺、揉緊。”
用力要輕重均勻,邊揉邊抖散水氣,揉至條索形。這道工序大約需要20分鐘,才能將一鍋500克的茶青揉捻完。
搓團提毫:
鍋溫保持在80攝氏度左右,雙手握茶,使茶葉在掌中翻轉搓團,反覆多次,揉至魚鉤形狀。
“茶好不好,得看茶毫顯不顯露。”提毫是都勻毛尖茶製作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
這時張子全將鍋溫提高至130攝氏度,迅速翻炒60秒後退火,一層白色的絨毛便出現在深綠的茶葉上,“大火翻炒,稍不注意,茶葉就會壞掉。”
烘焙:
最後,張子全將鍋溫降至50到60攝氏度,將茶葉均勻攤開,烘至十成幹。
此時香氣被牢牢鎖住,從澀澀的嫩香轉變為清新的茶香,整個製茶工序才算完成。
全手工炒制,每一個製茶工序都需要嚴謹的節奏與鍋溫的配合。
問起炒茶的要領,張子全說,茶廠所有的師傅都不允許戴手套,因為戴了手套沒有辦法去感受鍋的溫度。
只有練成“鐵砂掌”,才能炒制高階的都勻毛尖茶,讓大家品味到代表性的毛尖茶滋味。
都勻毛尖的沖泡方法
作為綠茶,茶葉綠嫩嬌細,泡法多有講究,水質以純淨水為上,其次礦泉水。
備器:一般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
投茶量:3g,或根據個人喜好來定。
水溫:以80~85度左右水溫沖泡為宜。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使茶湯變黃。若水溫過低,又不足以激發茶香。
沖泡方式:
1、用開水燙杯,取適量都勻毛尖放入杯中。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2、沿著杯壁倒入少量適溫的水,浸潤茶葉,輕輕搖晃茶杯,此時茶香高鬱,是聞香最好的時機。
3、待幹茶吸水伸展,可採用上投法或者下投法進行沖泡,沿著杯壁倒入適溫的水幾乎至滿,既可開始賞茶、品飲。
注:若是使用蓋碗沖泡,前幾道不要悶泡,以防茶湯有悶味,影響口感。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