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喝一杯西湖龍井,等於是把西湖山水喝到肚子裡。”——梁實秋
這杯乾隆爺先賜名、再題詩、後親封御茶的西湖龍井,每年一開春,無數茶友便爭先預訂,爭嘗早春一口鮮。

“天下名茶數龍井,龍井上品在獅峰”。
西湖龍井,中國十大名茶之首,主要分為一級產區和二級產區,一級產區包括“獅峰、龍塢、雲棲、虎跑、梅家塢”這五大核心產區,其中以明前獅峰龍井為珍品。
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以下簡稱“西湖龍井茶協會”)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核准,在第30類“茶葉”商品上註冊了第9129815號“西湖龍井”商標,該商標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翁家山,被譽為“龍井之巔”的獅峰龍井主產地之一,種茶製茶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間,興盛於清雍正年間,創於公元1725年的翁隆盛茶莊經營的龍井茶就是從翁家山一帶收購而來。

翁炳銓老先生,高階評茶師,杭州翁家山茶葉專業合作社董事長,獅峰龍井第十八代傳人,炒制龍井茶60餘年,祖祖輩輩都耕種於翁家山下。

▲
西湖龍井茶50年功勳獎

不是所有龍井茶,都能叫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的產地、採摘和製作都對應著嚴格的要求,能喝到一杯正宗的西湖龍井都非常難得,更不用說西湖核心產區的獅峰龍井茶,產量更是少之又少。
市場上供不應求,甚至是真假難辨,想喝上一杯品質上佳的正宗獅峰龍井,並非易事。

現在,一條生活館找到了翁炳銓老師,攜手製作早春正宗明前獅峰龍井茶,分享給愛茶的茶友,共嘗一份春意。
本次共有4種規格
2025明前翁炳銓龍井250g
2025明前獅峰龍井250g
2025明前頭採獅峰龍井250g
2025明前初芽獅峰龍井250g

茶鮮葉精選杭州翁家山-西湖獅峰龍井核心產區龍井43號茶樹,由翁老師與廠裡製茶經驗豐富的師傅一起手工炒制而成,具有傳統龍井風味。
注:龍井43號,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龍井群體中選育出來的無性系品種。育芽能力強,發芽整齊密度大,芽葉短壯少毛,抗寒性強產量高。

獅峰龍井傳人 翁炳銓

翁炳銓老師,高階評茶師、翁家山獅峰龍井第十八代傳人,製茶60餘載。
翁老師祖祖輩輩耕種於翁家山下,與茶相伴,以茶為生,翁老師堅信,唯有手工做茶,才能展現龍井茶最傳統的形態與滋味。

從200℃的鍋中,靠雙手歷練60餘年,翁老師炒出了一雙比別人都大的手掌,也炒到拗不起拳頭,卻無法減退一分茶人的熱情。

翁炳銓老師始終用一顆純粹的心呵護著翁家山獅峰龍井的茶樹,遵循著祖輩們傳統的手工炒製法,只為給大家帶來一杯真正產自西湖核心產區的龍井茶。

“西湖獅峰龍井,不怕價貴,就怕不真。”
翁炳銓家的茶園已獲得“西湖龍井茶原產地國家一級保護區”生產基地,品質有保障。

西湖龍井有“四絕”:色綠、香郁、味甘、形美。
明前龍井嘗於鮮,茶葉越嫩,滋味越鮮,等級也越高。每年只有第一批採摘的初芽茶鮮葉,才由翁炳銓老師炒制,且約5000w0顆芽頭方成1斤,成茶極少,可遇不可求。

明前翁炳銓龍井

“明前茶,貴如金”。
經過一整個冬季的孕育,翁家山的龍井茶樹體內養分得到充分積累,清明節前氣候逐漸溫和,茶樹生長速度緩慢,週期長,此時茶樹發芽數量多,茶葉鮮嫩,茶葉氨基酸含量較高,茶味鮮爽。

正宗的明前龍井茶,採摘標準以一芽二葉為主,色澤為黃中帶綠,渾然天成,芽葉扁平。

溫杯後倒入幹茶便可聞到豆香撲鼻,沖泡後豆香、花香綿柔,鮮爽回甘,滿含春意。

明前獅峰龍井

精選一芽二葉初展的龍井43號鮮葉,芽稍長於葉,芽葉完整勻淨、略帶毫。

幹茶色澤綠中透黃,條形扁平勻齊,可聞到炒茶香、彷彿翁家山雲霧繚繞時的清新氣息。

沖泡後豆香、板栗香綿綿,帶有幽幽花香,入口濃郁,入喉舒爽,鮮靈回甘,餘韻十足。

明前頭採獅峰龍井

頭採,是採摘當年第一茬龍井嫩芽,芽葉為一芽兩葉初展,勻齊肥壯,味鮮形美,非常稀少難得。
頭採獅峰龍井因採摘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因此很少流入市場,一般很少能喝到。

幹茶外形扁平,挺秀尖削,勻齊潔淨,色澤為翠綠尚潤。

沖泡後湯色清澈,茶香馥郁,滋味鮮醇爽口,豆香、板栗香與後來的蘭花香交織,充盈口腔,而後回甘,滿口生香。

明前初芽獅峰龍井

初芽獅峰龍井,名副其實的早春第一口鮮,茶鮮葉是開採第一天所得,採摘時間是4款中最早的,營養物質含量高,芽頭飽滿,芽葉勻齊肥壯。
翁炳銓家的茶園一年只產10斤左右的初芽龍井,且是翁炳銓親手炒制,因此十分珍貴。

幹茶芽頭顯,扁平挺秀,勻淨整齊,沖泡後葉底幼嫩成朵,茶湯透亮。

滋味嫩香鮮爽,香氣馥郁,春茶的清香、龍井的豆香花香,以及傳統手工炒制賦予明前初芽獅峰龍井的多重且豐富的口感,每一口都帶來驚喜,不愧是一口便“彷彿把西湖山水喝到肚子裡”。

天下名茶數龍井,龍井之巔在獅峰

西湖龍井的一級產區包括“獅峰、龍塢、雲棲、虎跑、梅家塢”這五大核心產區,其中獅峰為首,有喻為“天下第一茶村”的翁家山村,出產的龍井被譽為“龍井之巔”。
西湖龍井原產地168平方公里,而獅峰龍井採摘面積僅不足1平方公里。

獅峰山位於西湖龍井黃金產區帶正中位置,自然生態條件得天獨厚,其一帶的土壤是由“西湖石英”巖的殘破積物和粉砂岩風化而成的白砂土與黃土組成,所含的微量元素特別適宜茶葉優質品質的形成。

翁家山更是位於獅峰山一處最高的山脈,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特有小氣候環境和特定的土壤條件,造就了出產的龍井茶香氣悠長,口感醇甘留香,層次感豐富,韻味深厚。

這裡的茶樹大都有50年以上的樹齡,生長於獅峰特有的微酸性白砂土壤中,享受海拔約300米的光照。

好茶的培育講求天時地利,更在於養茶人對每一株茶樹用心守護。
經驗豐富的翁師傅,幾十年泡在茶園,熟知茶樹生長的自然規律。

▲
翁炳銓在茶園內施肥耕種
每年11月份左右時施次基肥(大豆餅或油菜籽餅),讓茶樹自然生長,堅持不使用農藥催生,以物理防蟲板驅蟲,減輕農藥對茶樹和土地的傷害。
製作上,也秉承茶莊一貫的炒茶工藝,手工炒制而成。

採摘:
龍井的採摘,講究“早、嫩、勤”,因此茶農們很早就要出門。
中午將採完的新鮮茶葉放入晾篩中攤放,通常要放6~7小時, 讓其自然萎凋。

炒制:
有句老話:“茶不離鍋,手不離茶。”即透過200℃高溫手工炒茶,將鮮葉中的水分蒸發,謂之殺青,為綠茶的初制工序之一。


上好的獅峰龍井茶,三分看茶青,七分看炒功。
炒一斤茶至少需6~8小時,過程中需不斷變化手法, 控制好鍋溫,配合抖、壓等手勢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令人叫絕。

殺青後,放回陰涼處進行攤薄回潮,約40~60分鐘。再次放回鍋裡炒,除去水分,增添香氣滋味,便是“輝鍋”。
正如乾隆寫道:“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手工龍井工序繁瑣,用時較長,考驗的是製茶匠人的智慧、手藝和耐心 。

翁炳銓與這座山裡的人們,為製茶這份古老的事業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時間也賦予了他們異常珍貴的經驗。

▼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