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釋永信,但懷念釋永信橫行的時代

文丨鄧新華
據說少林寺的釋永信出了點事,你看到這個新聞,是什麼心情?
我的心情是:很惆悵。
惆悵於曾經的那個紅火年代。
心裡面默默地想,這些年無數達官顯貴在倒下,現在,都輪到釋永信了嗎?以後又會如何?
我一直很厭惡很厭惡釋永信。因為我覺得他連一絲半點佛學造詣都沒有,其實是達官顯貴的一員,只是披了身袈裟。他天天在紅塵中打滾,油光水亮的臉上,寫滿了商業慾望。既然慾望割不斷,何必入佛門呢?
釋永信運營下的少林寺,和電影《少林寺》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電影《少林寺》裡,武術高手眾多,寺外是世俗村落、牧羊少女。而釋永信的少林寺,就是搞錢、搞錢、搞錢,一點美感都沒有。
我相信中國有非常多的人跟我一樣厭惡釋永信。我想他們心裡想的跟我一樣:哪天要是釋永信出了貪腐之類的新聞,那肯定是一點都不讓人意外的。
但和別人不同的是,我又對釋永信的存在感到慶幸。
因為,連釋永信這樣的和尚身份,都可以如此直接地追求商業慾望,人們看不慣他卻又拿他無可奈何,這其實意味著那個年代的很多面相:
社會有足夠的寬鬆、寬容,人們對自己厭惡的事物,可以剋制住,不去呼籲有形之手管一管。你看,人們沒有呼籲上面擼了釋永信的方丈職位。你再對比現在,大學老師稍微講點學生不愛聽的話,就有學生告到學校,要弄掉老師的飯碗。
社會把搞錢放在第一位。釋永信天天搞商業,實在不像一個和尚。但你要說他侵犯了誰的權利吧,好像也沒有。他也就是搞搞錢,逐逐利。討厭他的人們也只是在心裡厭惡他,表面上大家還是接受他是佛門中人,這其實是因為,專心搞錢的人們,更容易接受佛門也可以公開逐利。可以說,釋永信那張寫滿商業慾望的臉,正是無數人的臉的投影。
所以,多年來,我一邊厭惡釋永信,一邊希望他不要倒下。當一個社會,人們看著自己厭惡的人逐利而無可奈何,這雖然讓人心裡不爽,但人們自己的生活一定是不錯的,搞錢一定是更容易的。
從這個角度講,釋永信的確算是經濟上行期的一個標誌。正是寬鬆、搞錢的社會氛圍,造就了中國的經濟奇蹟。
而一個社會,如果你感覺不爽,有形之手就去替你管一管,那確實會讓你心裡很爽,但會讓你的生活更不如意,搞錢更難。
比如,你看到晶片被“卡脖子”,而阿里、騰訊這些大廠竟然不趕緊投入巨資去搞晶片,你很不爽,你呼籲有形之手打打它們;你看到小鮮肉、明星賺錢比科學家還多,你很不爽,你呼籲有形之手查查他們……每一次,你都因有形之手的出手而非常爽,但你慢慢發現,你搞錢越來越難了。
我不知道釋永信究竟是什麼事,所以我完全沒有為他叫屈的意思。只是這些年,隨著達官顯貴們紛紛倒下,經濟的上行時代竟然離人們越來越遠了,這不能不令人感慨。
假如有兩個時代讓你選擇:一個時代容納了很多你不喜歡的人和事,但經濟是上行的,社會是寬鬆有活力的;一個時代,你不喜歡的人和事都被管住了,但經濟是下行的,你選擇哪個時代呢?
其實,釋永信們橫行的時代,還有一種更好的結束方式,那就是:管住官老爺,放開民間。如此,既可約束住釋永信們,也能讓中國經濟繼續保持活力。只是,大眾觀念的演變,終究是讓社會走成了今天的模樣。
今天鄭重推薦張老師的新品“張是之經濟圈”,簡單來說,這個下單是“買一得三”:
一個是我的經濟學的教學影片;
二是圈子裡其他內容資源和社群討論;
三是我們智谷趨勢的趨勢研判。
定價499,現在上新優惠只需要365。
下單後停留三秒鐘,會彈出一個微信二維碼,加上我們客服微信,拉你進群。
張老師本人微信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