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英語我這麼看:免費公立學校學了國際學校原版教材,學費值,太香!

今天這篇文章,說說改版後的三年級英語教材。
三年級的家長們,你們還好嗎?

開學一週多了,在社交平臺上,經常刷到影片,三年級的家長教自家孩子讀英語,孩子學到哭,大人教到崩潰。
有人說,這是人叫版英語吧?因為家長靠一直吼,才能教會Mike Black,還有Sarah Miller。
有個媽媽發了個影片,說自己零基礎的孩子背到哭不上來氣,錄了幾十次影片,才有了一版勉強能看的。
影片中小男孩應該是剛哭過,雖然不那麼流利,但還是一字一句的把對話背下來了。
下面評論都是在鼓勵孩子和媽媽的,說孩子很棒,英語零基礎能夠全部背下來已經很好了。
今年只有三年級和七年級更換了新課標教材,所以一開學拿到教材後,家長們基本都被新教材震撼住了。七年級的難度咱在文章裡已經分析過了,難度飆升。
小學三年級的英語也是風格突變,一上來就是整句整句的輸出,整本書除了封面,就再也沒有一個漢字了。
家長們都在擔心,教材改這麼難,零基礎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學會?零基礎的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孩子是不是直接就被淘汰了?
甚至有一些網紅說:改版的作用就是淘汰沒有文化的家長,淘汰條件不好的家庭,窮人不配學英語等等。
我必須要說,要是這麼理解新課標的定位,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新課標英語是在培養孩子,
而不是淘汰孩子!!
我曾經一字一句的閱讀過教育部200多頁的新課標檔案,也專門寫文解讀過新課標英語。
在科教興國的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間交流合作不可或缺的一門語言,更要注重實用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教材不改革,還按照老教材學下去,那我們就還是應試英語和啞巴英語,一開口就 Fine,thank you,And you ?
學英語十幾年到底學的啥樣,相信咱這一代老母親心裡都有點數

說白了,要解決卡脖子問題,除了數理化,英語也必須強,不然怎麼看得懂國外學術論文、期刊和文獻。
因為最先進的AI大模型都是英文語料訓練出來的,簡體中文的語料不足1%,國外學術界大牛的論文都是英文的,如果英語不好,參加頂尖學術會議的交流都難。
要擁抱全球市場、要產業升級、要科技升級都離不開英語。
在國家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中明確寫著: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學習,要瞭解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和不同國家接人待物的基本禮儀、禮貌和交際方式,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培養有跨文化溝通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
新課標的核心就是“育人”,每一級的教學主題都是圍繞著“育人”展開。
新課標所有英語教材是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發展,設定不同的學習難度和內容。
人與自我涉及的話題有:生活與學習,做人與做事;
人與社會的話題有: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文學藝術和體育,歷史、社會與文化,科學與技術
人與自然的話題有: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災害防範、宇宙探索。
從教學大綱上都已經分得這麼細了,大家還會覺得這是在淘汰孩子,而不是培養孩子嗎?
如果真的按照這套課程體系學下來,孩子們學到九年級,基本日常對話交流沒問題,出國旅行也可以從容應對,知識面也很廣博,價值觀的塑造和批判性思維也有了。因為整個課程的重點就是“育人”。
這難道不就是廣大老母親一直想要的英語教育嗎?
所以,在看完教育部的檔案後,我真的覺得——
新課標體系,太適合這個人工智慧的時代了!
新課標的改革,主要改的是學英語的方法。
過去幾十年我們是怎麼學英語的?拼命背單詞,背課文,刷語法卷子,學了十幾年卻依然和外國人對話張不開嘴。
所以才會前幾年有人一直在宣傳“英語無用論”,其實不是英語沒有用,是我們學英語的方法,從根本上就是有問題的。
而從小讀原版分級閱讀的孩子是怎麼啟蒙英語的?
他們一上來也不學字母、音標和語法,也是一開始就整句輸出,從最簡單的自我表達開始,比如Im happy.;Im sad.
再擴充套件到談論自己的家庭成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等,再到談論自己的玩具、家裡養的寵物。
都是跟自己的生活,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高度相關,這樣真實的應用場景,孩子們學習後馬上就能用到。
再來看看,三年級新課標教材也是一樣的——
第一個單元是朋友,第二個單元是家庭,第三個單元是動物,後三個單元分別是植物,顏色和數字。
所以,我說新課標英語改得好,恰恰是從本質出發,讓英語教學開始有質的改變。
新課標教材無限接近原版教材,
等於上免費的公立學校,
卻學了國際學校的課,
太賺了啊!
在我拿到三年級人教版英語書後,我發現一個驚喜——很接近於國外原版教材啊! 
每一個單元主題鮮明,學習進度是層層遞進,既有真實的生活應用場景,也有學、說、練和專案展示,每個單元最後還會有一篇小故事,用來做閱讀擴充套件。
我們以小學三年級人教版 Unit 5為例,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顏色”。
透過對話和圖片,讓孩子學會不同的顏色用英語如何表達。三年級的孩子即使是零基礎,看圖片也可以理解這段對話講的內容是有關於顏色的。
當我們學會了用英語怎麼說紅、黃、藍、綠等顏色後,馬上就進入了真實的應用場景。
用顏色可以來表達一隻棕熊,一隻小黃鴨,青草、紫色的花和藍色的海等短語,這些短語會說了,再很自然把上面的動物和花草、大海連起來,就是一首小兒歌了。
那首小兒歌,就很有英語啟蒙繪本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那味兒了。
學會了這些,再切入真實應用場景,比如下面的圖片,紅色表示禁止,綠色表示通行(Green can say go),藍色表示可迴圈,黃色表示要小心。
從可回收垃圾筒、紅綠燈、到安全小黃帽,這些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讓孩子明白不同的顏色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這就不僅僅是會讀幾個單詞了,而且還延深到生活中怎麼運用,學習到這裡就又深了一層。
所以,這版新教材更加鼓勵孩子們開口大膽表達,鍛鍊他們主題演講、話題準備和口頭轉述的能力。在每個單元裡,聽和說的比例是大量增加的。
一個單元看下來,簡單但不重複,每一個環節都是有內在邏輯的,讓孩子們知道顏色也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情緒、指令和內容,最後再用學過的單詞讀一篇小故事。
這一套流程學下來,我覺得,教材編排是用心且合理的!我要是小時候有這樣的教材,也不至於吃那麼多英語的苦

新課標教材跟原版教材相比,難度大嗎?
大家都在說新課標教材難度太大了,那麼,同樣是小學三年級,我們的新教材跟國外教材相比,難度到底怎麼樣?
恰好有一位居住在歐洲的博主“都在路上”,曬出了歐洲小學三年級的英語課本,我們來對比一下看看。
以下是歐洲小學三年級版的英語教材。

不難發現,人教版新課標的英語教材,真的是無限接近原版教材了!
同樣是三年級,內容基本都是自我介紹、家庭、顏色 、數字、動植物等。
都有內容融合的部分,比如人教版從植物這個主題中引入空氣、水、陽光等詞彙,歐洲版家庭主題帶入動物和寵物,生日主題帶入天氣、日期和數字。
總結下來:
不過,從單詞量來看,人教版三年級是110個,歐洲版是300+。
所以整體上,人教版的難度還是低於歐洲教材的。
以前這些原版教材只有國際學校在學,高昂的學費咱們普通人也負擔不起。
但現在英語教材更換成新課標英語後,我覺得公立學校是更具優勢的。
你想啊,免費的公立學校學的還是無限接近原版教材的英語,太香了啊。
當然,零基礎的孩子一開始就接觸新課標英語,剛開始確實會覺得難,不僅僅是家長和孩子,還有學校的老師其實都是不容易的。
雖然老師們已經提前學習了新課標好幾輪,也精心備了課,但是課堂上各種情況都有,面對零基礎的娃,和難度上升的新教材,老師們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
萬事開頭難,咱們就多聽音訊,鼓勵孩子大膽說,發音不准沒關係,只要孩子願意開口。
三年級,不過八九歲的年紀,孩子們還小,即使零基礎,這個時候開始英語啟蒙一點也不晚。
雖然現在是痛苦了一點,但是孩子們適應得也會很快,相信小學畢業時,這屆孩子的英語平均水平一定是會比前幾屆都高的。
所以,吐槽歸吐槽,發洩完情緒後,老母親們還是要撿起課本,繼續陪娃學習的。
零基礎也沒關係,只要方向是對的,相信堅定而持久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