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監護室ICU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最近看到清華校友總會為我的優秀老同學,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丁欣醫生拍的紀錄片,很有感觸。於是請他來聊聊發生在ICU裡的那些事兒,他的醫學追求,以及那個關於醫學、生命和死亡的黑匣子。致敬生命!
-點選收聽-
丁欣
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菠蘿:作為一名ICU醫生,你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麼?
丁醫生:跟死神搶病人,或者說被別人宣判肯定沒戲了,最後在你手裡活了過來,我覺得這是非常大的成就感。這個是你做其他的專業很難有的感受。
比如對於外科醫生,手術把瘤子切掉了,這過程中當然成就感很強,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後面還有康復的階段,那種及時的反饋相對來說他沒有ICU的衝擊那麼強烈。因為ICU是個容錯率極低的地方,是因為沒有退路了,一旦你這一關守不住,病人的生命就結束了。
以前有一些醫療主題的綜藝節目和影視、紀錄片等等,裡面有CPR(心肺復甦術)的場景,按完以後病人心跳回來了,大家就鬆了一口氣說:病人終於救活了。但其實那只是開始。
病人心跳回來了以後,證明這一刻病人暫時回來了。但是病人為什麼心跳驟停了?他現在是什麼狀態?後續還需要什麼樣的支援?要做什麼樣的治療讓他不要再出現這種情況?你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是什麼?……
所以ICU的最緊急的事是搶救,但ICU不可能永遠在搶救。搶救穩定以後,病人需要馬上進入到流程化和系統化治療。而我們平時做的所有事情,就是讓這種驚心動魄的搶救不要發生或盡少發生。
點選檢視丁醫生的工作日常
菠蘿:為什麼ICU這麼貴?錢都去哪了?
丁醫生:在ICU,你的各個器官和整個全身迴圈都在動態變化,所以我們的監測是持續監測。監護儀是最基礎的工具,只能檢測心率、血壓和脈搏。如果要精確一點,就得把無創血壓變成有創血壓,有些病人還需要插管上呼吸機,如果血壓掉得厲害就要建立專門的通路泵升壓藥。
一旦發現病人病情出變化了,就還需要一些檢查和化驗結果來判斷和治療,也就是說在ICU裡的病人所有的吃喝拉撒全都靠醫療維護,還需要考慮控制血糖,考慮抗菌藥物怎麼用。如果說還需要器官功能支援,血液濾過的一套管路就三四千,如果到了需要ECMO的地步,現在要5到6萬,保證機器的維護也需要很多成本……以上這一切都還沒有算人工費,那這些加起來,成本就越壘越高了。
在這裡面,理論上應該算最大頭的醫生的決策和護理的費用已經被壓縮到了幾乎很可憐的狀態。
菠蘿:對於那些搶救不回來的病人,會覺得失落嗎?
丁醫生:一開始肯定會有,沒有一個大夫願意自己的病人離世。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你覺得在這個過程中你盡力了嗎?
首先你需要清晰地認識到,病人目前的狀態,是現有的醫療條件能夠挽救的嗎?如果確實如此,那你也無能為力。
大家其實最心態不好,或最感慨的時刻,其實是在覆盤時回想到,有一些地方自己能做得更好。如果隨著你的能力和技術的增長,你發現,原來那個病人如果當時有這個手段,他可能還有機會,這是可能會意難平的地方。
菠蘿:什麼樣的人不建議進ICU?
丁醫生:我個人覺得進ICU的一個核心指徵是病情現階段可逆。如果說目前的疾病狀態是因為終末期的腫瘤本身引起的,我們不建議他進ICU,或者說病人他的根本病因已經沒有任何處理的辦法,且這個病因如果不處理,後面的治療必然會導致失敗,這樣的病人我們也不會建議進ICU,因為沒有意義。說到底我可以可能幫你多活幾天,但是隻是多活幾天而已,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ICU是一個治病的地方,不是維持的地方。說實話ICU不是解決終末期疾病的,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如果是終末期腫瘤的病人,其實有別的路,比如安寧和緩和治療都可以止疼,或者不要再做進一步創傷。ICU處理的是急性情況,讓病人扛住。
菠蘿:ICU的治療目標是什麼?
丁醫生:ICU它其實是一個治病的地方,進ICU的目的是為了出ICU。如果這個病人註定進了ICU出不來,那你就考慮這個病人值不值得進去。包括氣管插管也是如此,插氣管插管的目的是為了拔氣管插管,是為了給病人贏得足夠的時間去治療肺部的疾病,最後讓你有機會把它拔掉。
再比如,ECMO也不神秘,它不叫救命稻草,我們更願意把ECMO叫做橋樑,在死神來之前,我們給你架了一座橋,幫你從死神手裡爭取了時間,讓我們儘快去處理掉你這一次跟死亡擦肩而過的原因,透過這個橋是走向下一步治療的。
我們的老師一直告訴我們,在ICU裡面,上任何一個治療的之前,就要想好有什麼辦法能撤下來。我們的目標是把所有的治療全部撤下來,讓病人走出ICU,這是我們的治療目標。
菠蘿:什麼樣的人適合當ICU醫生?
丁醫生:ICU其實是一個有張有弛的地方,緊張的時候特別緊張,就真是命懸一線。但是那個狀態過去了以後,病人生命體徵維持住以後,你就會進入到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固定期。那個時期裡面其實絕大部分時間沒那麼緊張。但是你能從很多的搶救和很多的治療裡面,獲得極大的正反饋。
很多情況下在大家看來驚心動魄的事情,ICU醫生可能已經習以為常。如果你喜歡這樣的狀態和感受,同時你能夠耐得住需要在病房待很久的寂寞,同時到四五十歲時,還有精力和激情去做這些事情,那你可以考慮ICU。
另外我們也有很多很優秀的女性ICU大夫,這行不排斥女性,因為其實對體力的需求不那麼大,但對於邏輯思維和對病情的關注、對生活的投入的要求更高。
我們的老主任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在ICU裡,最瞭解病人的不是主任,也不是教授,是床旁一直看著病人的那個人。所以ICU,也是I See You。當病人情況很嚴的情況下,我們會在床旁一直看著病人。那個時候是你最需要精力投入,也是最焦灼的時候,當第二天病人病情明顯好轉了,霧散雲開的時候,你一定會心情很好。

更多內容,
歡迎繼續收聽這一期完整播客
02:44 新冠之後,ICU“出圈”了!
06:05 選擇ICU:興趣還是使命?
07:42 死神來了,但ICU醫生更快!
08:41 病人心跳回來,只是個開始!
11:52 ECMO如何成為生命的橋樑?
13:30 ICU為什麼這麼貴?錢都去哪了?
18:23 ICU到底治什麼?什麼樣的人需要進ICU?
20:43 最難過的不是死亡,而是“意難平”
23:13 什麼家屬更應該直接談死亡?
24:04 死亡不像電視上演的那麼安靜
35:16 ICU醫生的思維方式:往前推,找邏輯
44:08 進來治病,出去生活
48:50 高壓力與成就感
50:30 ICU其實是I See You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問
也可以說說你感興趣的健康話題
菠蘿將邀請專業醫生做客節目
_________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