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磊還在衝刺

8月1日,蔡磊團隊與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唐·克利夫蘭討論攻克漸凍症的科研進展,並聘請其擔任團隊科研顧問。受訪者供圖
作者 | 馬宇平
編輯 | 從玉華
年末,蔡磊還在衝刺,把生命的每分每秒投入到漸凍症的攻克。他說:“身體越來越差,但希望越來越大。”
過去200年裡,全世界1000多萬人與漸凍症交過手,人類勝率為0。與漸凍症纏鬥4年多,蔡磊愈發感受到了它的威力:這一年,他病危進ICU住了6天6夜,破冰驛站的直播參與不了了,門也不能出了。現在,即便院士來訪,蔡磊最多睡衣外加件衣服以示隆重。他說話更加吃力,用上了“眼控儀”辦公,只能喝糊糊,用注射器喝水來減少嗆咳。和他的漸凍症病友們一樣,蔡磊的身體變得脆弱,摔跤、感冒,甚至一口痰都可能隨時要了他的命。
今年4月,我開始採訪漸凍症抗爭者、創業者蔡磊和他的“破冰”團隊。文章刊發前的兩天,蔡磊感染了一種幾乎不會對普通人有影響的鼻病毒,他住進了ICU,病情兇險。
事實上,從2023年開始,每隔一段時間,他身體機能下滑的訊息總能出現在社交平臺熱搜第一名。在我採訪期間,前一天,他剛剛在線上出席一場實驗室揭牌活動,轉天,他病情加重的訊息被幾家媒體彈窗推送。為了讓病友和他的合作伙伴們安心,蔡磊只要身體好轉,就會出現在直播間裡。
“沒關係”“鬥志不減”是蔡磊的口頭禪。
今年5月這次進ICU,他的情況似乎比以往更讓人揪心。瞭解這個病的人都知道,漸凍症的發病原因不清,無藥可解,絕大多數患者在2-5年內死亡。蔡磊團隊沒有公開他住院的訊息。他的妻子段睿依然每天出現在直播間裡。她的任務是為衝鋒陷陣的科研團隊“輸送彈藥和糧草”。
今年住院後,蔡磊的世界侷限在了醫院、家裡和電腦前,但是他依然堅持參與重要科研會議及合作。受訪者供圖
今年住院後,蔡磊的世界侷限在了醫院、家裡和電腦前,但是他依然堅持參與重要科研會議及合作。受訪者供圖
那段時間,蔡磊破冰驛站直播間第一次嘗試專場活動,也是第一次離開蔡磊的支援獨立運轉。段睿去ICU探望時,先說了一些其他的,然後把手機開啟,給他看了一下直播間後臺的資料。在她的記憶裡,那好像是這麼多年,夫妻第一次看到彼此流眼淚。“可能他看到這個資料的那一剎那,他知道在這個背後我付出了什麼。他也知道我要告訴他,至少在那個時候我扛住了。”段睿回憶。
有人在直播間留言,認為段睿應該放下手裡的工作,陪在蔡磊身邊。現在,不用段睿回覆了,很多網友回覆:“蔡總的科研需要錢”“對他最好的陪伴就是和他一起戰鬥”。
“你的健康是很多人的希望。”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孟頌東和蔡磊溝通進展時說,有患者跑到自己的辦公室問,蔡磊最近是不是身體不太好,最近見不到他去上直播了。
蔡磊和團隊搭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漸凍症患者科研資料平臺,他所連結到的患者大部分都是他不曾謀面的戰友。每天有閒暇時,助理陳瀅芳會陪著蔡磊給幾位病友打電話。影片和電話的對面,病友們聽到蔡磊發音模糊的“加油”“保重”後,淚如雨下。
11月底,又一位與漸凍症抗爭4年的病友去世了,“經歷了無數次痛苦折磨和ICU搶救,漸凍症的殘忍在他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堅持到今天是一名英雄。”蔡磊在朋友圈寫道,《相信》書中有他的故事,有彼此的鼓勵和支援。因為這位病友一起參與和作出的努力,中國加速了基因型別的漸凍症藥物的研發。儘管他自己沒來得及用上,但這款藥物已經從兩年前開始拯救病友們的生命。
蔡磊說,自己也怕死,敬畏死亡是人之常情,所謂勇敢不是不怕死,而是向死而生。
從ICU轉入普通病房後,蔡磊讓團隊把電腦和辦公桌椅搬進了他的病房。他穿著藍色病號服,人顯得精神了很多。他依然要竭盡全力地工作。
“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要加倍努力,社會才能更好地進步,都不要躺平,要去奮鬥,我不相信安慰,我相信科學,相信奮鬥能夠改變這個世界。”今年1月,蔡磊穿著西裝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今年7月,蔡磊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共建漸凍症中醫藥研究聯合實驗室,蔡磊線上參加並致辭。受訪者供圖
過去一年,蔡磊捐贈實驗室,和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藥企等簽下很多重要的戰略合作,每次都由他的助理、愛人或是科研團隊的其他人代他出席、簽約。藥物管線建了200多條,大部分都失敗了,但僅在2023年,蔡磊就參與和推動了15條漸凍症藥物管線走到臨床階段,這相當於從1949年到2019年的70年內漸凍症藥物管線之和。
他們與中美瑞康合作開發的RAG-17在中國和美國均正式獲批臨床,參與推進的藥物RAG-21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授予的孤兒藥資格認定,用於治療漸凍症。
看到希望了,錢的問題仍時刻困擾著他們。10月底,本來預計即將開啟的RAG-17的一期臨床因為資金缺口無法照常推進。“罕見病的生命救治,難在每一個環節。即使推到了有顯著效果的藥物出現的這一步,但商業資本不買單,該怎麼辦?”他的助理陳瀅芳感慨。
國家也在出臺政策支援罕見疾病藥物研發。9月13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釋出《以患者為中心的罕見疾病藥物研發試點工作計劃(“關愛計劃”)》並開始施行。該計劃旨在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藥物研發理念,鼓勵藥物研發單位在藥物研發過程中傾聽患者聲音,關注患者的體驗與感受。這將有利於加速罕見疾病的藥物研發及審評速度。
從破冰開始,他們的合作方就是全世界的科學家。今年8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細胞與分子醫學系主任唐·克利夫蘭來中國訪問,他特地安排了在北京的行程,與蔡磊及其團隊討論。臨別前,在北京一家餐館,他在紙巾上用英語寫下:漸凍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但是我們一定努力做科研攻克它。我希望給你我最真摯的愛和祝願。這是一個可怕的疾病,但是我希望讓你知道,我們正在為攻克它而努力。
網路上指責蔡磊裝病、詐騙的聲音沒有斷過。過去,蔡磊不會搭理他們,因為不想浪費時間和精力。有人去法院告他們,他們不得不拿出來一部分精力應對訴訟,對方敗訴。他把自己的診斷證明、住院期間的病例和檢查發到網上。
“攻克漸凍症本來就是一場挑戰不可能的創業,這4年多來一直充斥著懷疑和不理解的聲音,我們理解和接受質疑及一切批評指正。但是對於無端的侮辱、誹謗、造謠,我們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蔡磊團隊寫道,“今後若再有類似子虛烏有的造謠、侮辱、誹謗情況發生,我們不再一一自證,將透過律師直接啟動法律程式,一律進行報警、訴訟和聯絡平臺進行處理,相關賬號將面臨民事乃至刑事責任的追責”。
這一年,段睿把幾乎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傾注在破冰驛站直播間,“讓科研團隊不用為錢發愁”。她和直播團隊也拿了很多獎。在平臺的一場公益活動中,她第一次有機會介紹科研團隊的成果。海報上是她的照片和標題——“破冰科研運營團隊 我最大的驕傲”。
在一場直播中,段睿給大家推薦中國郵政發行的《長安三萬詩》。讀到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她介紹,以前讀只覺得朗朗上口,現在才瞭解,那是李白度過了人生非常失意的階段,罪名終於摘除了,在暮年之時可以回家了。
“希望有一天,當所有壓力全都釋懷了,如所有人所願,我們成功了,我是不是走在街道上,坐著火車坐著飛機去全世界玩的時候,會有這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段睿說。
– END –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