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鮮少在首輪下跌時見底,超賣狀態通常會引發短期反彈,讓投資者有機會減倉
上週我們提到「跌破200日移動平均線通常不是好兆頭」,近日由關稅引發的暴跌正好印證了這一觀點。然而,過去30年資料顯示,除非出現足以令分析師大幅調整預期的「重大事件」,否則跌破200日線往往也帶來入市良機。
「在這張圖表中,『熊市』的定義是:市場跌破200日線後,多次嘗試突破均告失敗的時期。若市場跌破後短期內即能收復失地,則僅屬『調整』。從圖中可見,前兩輪『熊市』期間,企業盈利隨著經濟放緩和衰退而大幅下滑。除新冠疫情造成短暫衝擊外,企業盈利一直與經濟增長同步。若目前跌破200日線預示更深度調整的開端,我們應會看到盈利預期加速下調。」

關鍵在於「關稅」是否會觸發企業盈利大幅下修,或引發信貸危機甚至經濟衰退。這個問題的答案對今天的分析至關重要:上週的市場重挫究竟是逢低買入還是沽售的時機?
由於存在諸多變數,這個問題並非易解:
-
消費者將如何應對關稅帶來的消費衝擊?
-
企業將如何應對關稅對生產和投資的影響?
-
企業又將如何因應消費需求的變化?
-
最關鍵的是,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企業盈利?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嚴厲關稅措施無疑令市場悲觀。商品和服務成本上升將打擊生產商和消費者需求,導致經濟增長顯著放緩。這種影響不容小覷,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企業盈利,以及市場是否已接近築底。讓我們做些假設分析。
假設華爾街分析師的判斷無誤。他們已因應關稅影響下調盈利預期。以高盛為例,考慮到關稅加重將影響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能力,已將2025年標普500指數的盈利增長預期從7%下調至3%。
眾所周知,經濟增長與企業盈利高度相關。若分析師預期準確,今年1%的低增長環境仍足以支撐企業盈利維持長期增長趨勢。

標普500公司盈利與增長率和實際GDP
但須注意,企業盈利偶爾會偏離基本經濟活動,這通常發生在經濟衰退前後。因此,若市場重挫預示著衰退來臨,不妨以2020年為參考。假設經濟陷入停滯,GDP 實質增長率為-1%,企業盈利下跌4%。
這對市場和投資者意味著什麼?
我們可根據不同情境(包括衰退與非衰退),套用市盈率推算市場重挫後的價格平衡點。
高盛上週指出,潛在結果差異甚大,很大程度取決於市場估值假設。

2025 EPS 情景
根據高盛的基準預期,我們可為今年餘下時間建立不同情境模型。值得注意的是,上週的市場重挫已令估值大幅回落。若市場要求的估值倍數接近10年和30年平均水平,今年餘下時間確實存在下行風險。不過,即使如此,市場在下跌過程中很可能顯著反彈。

估值預估
鑑於近期跌幅很大,市場反彈的機率已大幅提升。
市場重挫創造極端機遇
市場無絕對,恰如二十一點,有時勝算遠超敗算。熟悉二十一點規則的玩家都知道,手持20點值得押注,因為莊家不爆牌而得21點的機率雖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微乎其微。
金融市場亦然,某些情況發生的機率明顯較高。繼上週市場重挫後,短期反彈的可能性已超過進一步下跌。這不代表必然反彈,但多項指標歷來顯示,當前形勢對投資者較為有利。
先看由相對強弱、動能及偏離移動平均線等多個指標組成的技術綜合指數。分析以每週價格資料為基礎,因此極端讀數對分析結果格外重要。上週五,技術綜合指數僅報7.71。
這一數值已超越2022年市場調整時的水平,接近2020年疫情停擺及2018年「美聯儲縮表恐慌」時的低位。僅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爆破及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讀數更低。
無論當前市場重挫是否更大調整週期的開端,如此低的讀數向來標誌著市場調整的短期低點。雖然市場觸及這種低位後可能持續調整,但往往會先出現一輪明顯反彈。

極低的市場情緒和持倉指標亦印證了技術指標的訊號。恐懼/貪婪指數結合了散戶和專業投資者的每週持倉、投資者情緒、波動性和市場廣度等指標,用以判斷投資者是否過度「貪婪」或「恐懼」。
儘管當前讀數未及2020年調整或2008年熊市時的極端水平,但已達到過往常見的市場短期低位和反彈起點。當這些讀數與上述技術指標同步確認時,投資者可獲得更高參考價值。

市場恐懼/貪婪量表
最後,每週的「風險區間報告」指出三個投資者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首先,近期市場重挫已令所有主要市場和板塊遠低於正常月度波動範圍,這種全面性的極端情況僅見於市場暴跌時期。
其次,各指標偏離長期移動平均線的幅度已達雙位數。如此多個市場和板塊同時出現巨大偏離實屬罕見,歷來都預示著市場即將向均值迴歸。

風險/範圍報告
但最後一欄最具啟示意義。
目前大多數市場和板塊的移動平均線呈現死亡交叉,暗示更大規模的調整正在醞釀。
這一點對投資者至關重要。雖然近期跌勢已令市場情緒和持倉嚴重偏離,有望帶來短期反彈,但在真正「適合買入」之前,市場或會再度探底。
恐慌中的曙光
我們認為,市場短期反彈的機會大於持續下跌。透過技術分析,我們可描繪出這波反彈可能的「路徑」。換言之,「恐慌之際往往暗藏轉機」。
任何規模可觀的反彈都將扭轉當前市場瀰漫的極度悲觀情緒。這種由熊轉牛的轉變將推動短期市場。投資者應善用這次反彈機會,在尋找更穩固的市場底部前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市場鮮少在首輪下跌時見底。此外,市場正發出周線拋售訊號,表明即使出現反彈,調整週期仍未完結。
目前,市場同時處於長期移動平均線下方三個標準偏差,並在挑戰上升趨勢線。這種超賣狀態通常會引發短期反彈,讓投資者有機會減倉。可交易的反彈目標區間在5500至5700之間。儘管反彈幅度或更大,但我們會以此作為開始降低風險的訊號。

標普指數週線圖
主要策略重點如下:
-
將現有持倉削減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
提高現金比重
-
調高長線持倉止損位
-
沽出已破前期支撐或超出風險承受度的倉位
-
增持受惠於市場壓力的倉位
執行上述操作後,我們將持續監察並適時調整投資組合。待估值迴歸完成,我們便可重新配置資產,迎接更有利的市況。屆時,我們將:
-
減持固息資產,轉投股息
-
將剩餘收益投資從國債轉向企業債
-
超配股票,著重被低估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常忽略市場調整具有建設性。重估過程能令市場迴歸更健康狀態。例如,近兩月承受最大壓力的超大市值股,其估值相對標普500指數已跌至十年新低。
然而,對進一步虧損的恐懼往往令我們「見底即沽」而非「低位吸納」。
市場恐慌時,我們會以投資者情緒、技術分析和基本面等指標為依據。這些工具雖不能助你精準抓住市場頂底,但勝過純憑「直覺」行事。
市場稍有利好即可能反彈。若見反彈,建議迴歸基本原則,以應對預期今年更趨波動的市況。然而,一如2022年,市場終將築底。屆時,你或難以置信市場已見底,買入的恐懼感或會壓倒一切,但那正是入市良機。
在低位入市確實考驗勇氣。雖然我們可能還未到那時候,但轉機或比你想象中來得更快。
因此,當你萌生「全部拋售」的念頭時,不妨自問:這會否反是「入市」良機?
望此建議能有所啟發。
美股動盪怎麼辦?
-
InvestingPro獨家估值資料助你避開高估值美國上市公司。
-
InvestingPro獨家財務穩健度評分助你發現基本面更紮實的美國上市公司,他們可能更抗跌。
-
用獨家篩選器篩選高息股,此外還內建了Piostroski高分股篩選器、我想要股息、現金為王等策略。
訂閱及進一步瞭解InvestingPro,請點選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