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們曾指出,市場近期表現雖令人憂慮,但從歷史角度看,仍是正常的市場調整週期。正如之前所言: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各種利淡訊息主導投資氣氛,但我們必須明白市場調整乃常態。市場從高位回落約9%,這類調整過去屢見不鮮。未必意味著較大規模的調整即將展開,反而暗示市場或會技術性反彈,以紓緩目前極度超賣的狀況。從技術指標可見,MACD和相對強弱指數已降至2022年10月低位的水平。同時,市場已從該低位反彈完成23.6%的回撥,為反彈提供了支援。」
本週市場有反彈跡象,初現築底態勢。但上週五,受關稅影響及PCE資料略高於預期刺激,市場應聲下跌。幸而市場仍維持買入訊號,資金流向和相對強弱指數均見好轉。
然而,這些改善或難持久。市場未能突破200天移動平均線的首個阻力位,更跌穿近期上升趨勢,市況實在難言樂觀。

標普500日線圖
市場重試近期低位雖屬平常,但我們更擔心或會出現較長時間的整固或調整。若情況屬實,以下圖表標示了可能的回撥水平。以2022年10月低位為牛市反彈的起點計算,市場近期已完成23.6%的回撥。若調整持續,以下水平將提供支援:
-
近期的低位,約5500點
-
下一個支撐位為38.2%回撥位——5383點
-
最後是50%回撥位的5146點,除非出現財政危機或經濟衰退,否則該位應可守住

標普500日線圖
即使市場跌至這些較低水平,即使這是較大規模調整的開端,如同2022年般,期間仍會出現反覆上落。如上週所述,市場走勢無法預料。故此,在方向未明朗前,我們必須繼續審慎管理風險。由於無法確定轉折時點,我們會持續監察技術指標,適度調整投資組合,並在需要時降低波動風險。
不論當前調整或整固如何收場,市場必會出現可供投資者把握的反彈機會。這正是本週通訊探討的重點。
趁反彈減倉?
如前所述,大市雖見反彈,但受制於特朗普頻頻改變關稅言論,未能突破200天移動平均線。此前我們指出:
「特朗普總統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公告,令盈利預期大受打擊,引發市場波動。關稅政策朝三暮四,企業盈利前景難以預測。估值預測中的『盈利』成分欠明朗,令市場難以為未來發展定價。」
近日市場最關心的是:眼前是否屬於調整前的「反彈沽貨機會」,還是「低位吸納」的時機。老實說,「這我們也說不準。」
不過,初步跡象顯示近期調整或已近尾聲,起碼暫時如此。我們特別關注投資者情緒和資金流向這兩個指標。情緒反映投資者的「心理狀態」。一向以來,投資者情緒到達極端時往往會帶來最佳的逆市投資機會。上週我們曾寫道:
「投資者容易因情緒而判斷失誤,這正是我們要密切留意投資者情緒的原因。下圖展示了我們的投資者情緒綜合指數(涵蓋散戶及專業投資者)。綠色柱代表整體投資氣氛極度悲觀的時期。經驗告訴我們,每當投資者最為悲觀時,市場往往已處於或接近調整的低位。」

投資者情緒vs標普500
要注意的是,情緒指標並非用作選擇入市時機,而是用以判斷沽壓何時可能減退。此前我們還提到:
「股票市場運作,說到底就是買賣雙方講價成交。每宗交易必有買必有賣,關鍵在於『以什麼價格成交』。」
「當前牛市中,願意放售的人不多,買家唯有不斷加價才能吸引賣家。只要這種情況持續,加上樂觀情緒蓋過理性思考,買家就會繼續高價搶貨。這正是『博傻理論』的典型例子。
但無論基於甚麼原因,這種局面始終會改變。一旦買家不願追高,接盤者就會漸漸減少。賣家察覺形勢有變,就會爭相向越來越少的買家拋售。最後當買家撤退、股價插水時,市場就會出現『恐慌拋售』。」
要確認調整是否已完,我們需要留意買盤重現的訊號。這就要看第二個指標:資金流向。資金流向反映投資者的「實際部署」,而非純粹感受。儘管市場氣氛仍然低迷,但上週資金流入增加,顯示「入場」資金開始多於「離場」。
此外,股價下跌時成交量收縮,反映市場暫時未見大規模「恐慌性拋售」。

標普500日線圖
隨著這兩大指標好轉,我們認為近期調整或已接近尾聲,投資者可趁這次反彈重整投資組合,適度減低風險。
市場反彈——調整部署的良機
目前投資者最頭痛的,是關稅政策反覆不定。資料顯示,政策朝三暮四令市場充滿變數。這種情況相信會持續,因此我們認為市場反彈正好讓投資者重新審視風險。特別要留意的是,每當政策不明朗程度飆升,市場往往已在低位。

政策不確定性指數vs標普500指數
觀察特朗普首任期間的中美貿易戰,有助瞭解關稅政策如何即時及長遠影響市況波動和走勢。
當時中美爆發貿易戰,每次公佈關稅措施都引發市場劇烈震盪。有趣的是,這次市場反應如出一轍。

市場波動——特朗普貿易戰1.0 vs 2.0
由此可見,經濟政策搖擺不定必然衝擊市場。

市場表現——特朗普貿易戰1.0 vs 2.0
此前我們回顧了中美貿易戰,評估了關稅措施對市場的短期及長期衝擊。研究顯示,雖然關稅未有造成更嚴重的市場和經濟後果,但確實令市場大幅波動,打擊投資者信心和投資表現。具體來說:
「儘管壞訊息不絕,市場擔心通脹衝擊和經濟前景,但最終還是撐過了貿易戰。一如以往,最壞的預測往往不會成真。『貿易戰』無疑帶來巨大波動,令投資者難以『按既定方向部署』。不過,事後看來,這些波動其實為投資者創造了不少低位入市的機會。」

特朗普貿易戰2017至2019
在投資者評估企業盈利前景之際,市況料將更波動,投資難度勢必增加。故此,我們建議謹守投資紀律,切勿因短期市況起跌而反應過度。投資者不妨把握反彈時機,適度增持現金,降低組合風險,同時因應市況檢討整體資產配置。
漲勢暫歇,前景未明
縱使近期市況波動,華爾街分析師依然看好今年後市。如圖所示,他們對標普500年底目標價雖各有盤算,但普遍高於目前水平。

華爾街美股預測
然而,我們較為謹慎,認為年初高位或已是全年頂點。持此觀點的理由不復雜:
-
經濟資料增長持續放緩;
-
關稅言論重挫市場信心;
-
消費者明顯捉襟見肘;
-
最新消費信心指數欠佳,美國人民對收入和就業前景信心驟降。
鑑於個人消費支出(PCE)是GDP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信心轉弱勢必嚴重影響經濟增長。消費意欲減退,預料今年稍後個人消費支出將轉差,GDP增長也會隨之放緩。

信心vs個人消費支出
與此同時,近期股市回落已反映在最新消費者信心調查之中。回看2024年底,消費者對來年股價看漲的信心曾創新高,正好解釋市場估值為何一直居高不下。果不其然,近期股市調整已動搖了這份信心。

消費信心vs滾動估值
消費信心疲弱無疑會打擊經濟表現,而企業盈利與經濟活動唇齒相依,故此最終必然影響股市走向。
盈利前景主導市況
年初時我們曾預期,今年市場將反覆波動,回報率料會下降。誠如之前所言:
「2025年投資需要樂觀與審慎並重。經濟增長放緩、財政政策不明朗、環球挑戰、市場過度樂觀,加上盈利預期進取,投資者實在有充分理由保持謹慎。」

GDP vs 標普500 EPS變動
隨著經濟放緩,企業盈利增長難以維持目前水平。第一季盈利預測已大幅下調,尤其是過去一個月。我們預計,踏入第二季業績期,下調幅度或會進一步加快。

分析師對2025年第一季度的預估變化
2026年盈利預測自2月首次釋出以來的下調幅度更為顯著(今年餘下時間仍有下調空間)。

盈利預測
這意味著甚麼?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我們認為牛市暫時受阻,可趁反彈減倉的機會將會增多。目前的市場調整雖在意料之中,但相信不會是今年最後一次。
雖然未見即將衰退的跡象,但亦看不到「牛市」主導的態勢。
今年餘下時間料將充滿挑戰,考驗投資者耐性。務必儘量避免因情緒而作出錯誤決定。
我們的交易策略
建議重返投資組合和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
每當建議採取較「規避風險」的投資策略時,投資者往往會理解為「全數沽出轉持現金」。儘管近期市況確實具挑戰性,但完全撤離市場並非明智之舉。相反,投資者可採取務實措施應對這些不確定因素。
這不代表「熊市」就在眼前。但資料顯示,過度進取、承擔過多風險和加大槓桿未必能帶來理想回報。因此,我們繼續專注調整持倉,相應管理風險,以應對比預期更劇烈的市場波動。把握「反彈減倉」的原則依然簡單:
-
收緊每個倉位的止蝕位至當前支撐位(為市況逆轉時提供明確退場點)
-
為投資組合對沖重大市場跌勢風險(非相關資產、空頭、指數認沽期權)
-
對錶現優異的倉位獲利了結(重整超買或升幅過大的倉位以鎖定利潤,同時保留參與上升空間)
-
沽出表現落後和虧損倉位(若某股在大市上升時表現欠佳,在普遍下跌時更難有好表現,宜及早規避風險)
-
增持現金並重整組合目標比重(定期重整風險有助減低隱藏風險)
目前我們建議保持審慎但非看淡。未來或有需要轉趨悲觀,但現有資料仍未支援這種觀點。

投資組合配置模型
美股動盪怎麼辦?
-
InvestingPro獨家估值資料助你避開高估值美國上市公司。
-
InvestingPro獨家財務穩健度評分助你發現基本面更紮實的美國上市公司,他們可能更抗跌。
-
用獨家篩選器篩選高息股,此外還內建了Piostroski高分股篩選器、我想要股息、現金為王等策略。
訂閱及進一步瞭解InvestingPro,請點選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