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侃哥的第 1523
次原創
早上有網友問我《哪吒2》裡的“急急如律令”英語怎麼說?

今年春節檔最火爆的電影當屬《哪吒2》了,目前票房已突破80億,位居中國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一,目前正在衝擊全球影史票房榜的前30。
《哪吒2》馬上就要出海,在北美和澳洲上映,這也是向世界展示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好機會,但難點是如何把一些本土的概念翻譯出來,其中就包括這句:急急如律令。
機智的網友提供了一個版本:quickly quickly biu biu biu,這個擬聲詞蠻可愛的,但老外估計聽了一臉蒙圈。

我們在搞清楚“急急如律令”英語怎麼說之前,先了解一下中文是什麼意思。
相信大家對古裝劇裡道士做法的橋段一定不陌生:

手持寶劍的道士唸咒燒符之後,突然將劍往天空一指,叫聲“急急如律令”,頃刻間雷鳴電閃、天地變色。
我查詢了有關資料,“急急如律令”是道教咒語,起源於漢代,用白話文解釋就是“請速速遵照執行,不得有誤”。
幾年前《哪吒1》的官方譯文是這樣的:

“Be quick to obey my command”,字面意思是“快快遵守我的命令”,的確翻出了“急急如律令”的含義,但有點不太像咒語的感覺。
我覺得英文裡有個詞在意境上挺符合:Abracadabra / ˌæbrəkəˈdæbrə/發音近似於“阿布拉卡達布拉”。
如果你是哈利波特迷,是不感覺這個詞的發音挺像伏地魔的那句“阿瓦達啃大瓜”,正確發音是 Avada Kedavra,又叫“阿瓦達索命”咒,是伏地魔最愛用的魔法之一。

這句 Avada Kedavra 正式來古老咒語 Abracadabra,詞典這樣解釋:

a word that people say when they do a magic trick, in order to make it successful(當人們表演魔術時總會喊這個詞以希望魔術成功。)
西方魔術師在開始表演時,口中總是念念有詞,他們說的正是這個 Abracadabra。
或許,對於西方觀眾而言,中國道士做法有點像魔術師表演魔術,把“急急如律令”翻譯為 Abracadabra,相信外國觀眾一下就能 get 到精髓。

最後再刨根問底一下:Abracadabra 到底怎麼來的,究竟代表什麼意思?
我查了一下維基百科:

重點看這段:
“The first known mention of the word was in the second century AD in a book called Liber Medicinalis by Serenus Sammonicus, physician to the Roman emperor Caracalla, who in chapter 51 prescribed that malaria sufferers wear an amulet containing the word written in the form of a triangle.”
大意是,這個詞最初出現在公元2世紀羅馬皇帝私人醫生所寫的一部藥典中。這部藥典的第51章記錄了這位醫生給一個痢疾病人開了一個方子,讓他掛了一個護身符(amulet),這個護身符上的字母被排成倒金字塔形。金字塔型的每一行減少一個字母,直到三角形頂端只剩下字母 a。傳說,當字母消失時,疾病和災難也被認為是消失了。
最上面一排文字正好是:Abracadabra。
後來,這個詞就變成了一個特殊口令,通常用在一段咒語的最後面,這個口令一說出來,咒語就生效了,相當於給這個咒語加蓋公章。
這跟中國的“急急如律令”確實挺對應啊,東方有“急急如律令”,西方有“Abracadabra”,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侃哥陪你讀外刊》·23季
第05
課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