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鬆已成為威脅絕經後女性健康的常見問題,其本質是一種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全身性骨骼代謝紊亂疾病,以骨密度降低、骨微結構破壞和骨折風險增加為特徵。長期使用抗骨質疏鬆藥物往往伴隨著明顯的副作用且患者依從性較低,因此尋找安全有效的飲食干預策略成為研究熱點。
近期,發表在Sci Rep.上的一項研究Black tea rich in 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 inhibits osteoporosis in ovariectomized mice through immune regulation and gut microbiota suppression為這一領域帶來了新的突破,該研究探討了一種富含黃精多糖的複合紅茶飲料(CBT)在預防和改善去卵巢小鼠骨質疏鬆方面的作用及機制。

研究將小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S組)、去卵巢組(OVX組)和複合紅茶飲料干預組(CBT組)。結果顯示,CBT干預在改善小鼠骨質疏鬆相關症狀和指標方面效果顯著。在行為學評估中,術後5周時,CBT組小鼠的熱痛閾值出現統計學差異(P<0.05),而握力和機械痛閾值在6周時出現差異,並持續到10周。這表明CBT能有效改善去卵巢小鼠的疼痛感受和運動能力。
在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方面,CBT干預後,IL-17A、TNF-α、TGF-β、β-CTX和PINP水平均有改善(P<0.05)。與OVX組相比,CBT組小鼠的骨體積分數(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數量(Tb.N)、骨小梁分離度(Tb.Sp)等骨微結構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骨組織中RANKL和TNF-α蛋白表達顯著降低(P<0.001),而OPG和TGF-β1蛋白表達顯著增加(P<0.001)。這些結果說明CBT能有效調節骨代謝,改善骨微結構,抑制骨吸收相關蛋白的表達,促進骨形成相關蛋白的表達。

在免疫調節方面,CBT處理使Th17細胞、Treg細胞及Treg/Th17細胞比例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脾組織中FOXP3表達升高,ROR-γt表達降低(P<0.05)。這提示CBT可能透過調節脾臟中Treg/Th17細胞平衡,影響相關轉錄因子的表達,從而發揮抗骨質疏鬆作用。

在腸道菌群方面,CBT處理降低了norank_f_Maurbaculaceae和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的相對丰度,增加了毛螺菌科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 NK4A136_group)和杜氏菌屬(Dubosella)的相對丰度。進一步的相關性分析顯示,腸道菌群與血清細胞因子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例如擬桿菌門(Bacteroidota)與IL-17A和IFN-γ呈正相關,與IL-10呈負相關;厚壁菌門(Firmicutes)與IFN-γ和IL-10呈正相關,與IL-17A呈負相關等。這表明CBT可能透過調節腸道菌群結構,進而影響機體的免疫和代謝過程,參與骨質疏鬆的改善。


綜合來看,這項研究表明複合紅茶飲料(CBT)透過調節免疫平衡和腸道菌群,有效改善了去卵巢小鼠的骨質疏鬆狀況,包括緩解疼痛、改善骨微結構、調節骨代謝相關指標等。對於絕經後女性而言,這種基於天然成分的飲食干預方式或許能成為預防和改善骨質疏鬆的一種新選擇,為骨質疏鬆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隨著研究的深入,期待這種複合紅茶飲料能在臨床應用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更多骨質疏鬆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Gao S, Yu Y, Shu J, et al. Black tea rich in 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 inhibits osteoporosis in ovariectomized mice through immune regulation and gut microbiota suppression. Sci Rep. 2025;15(1):20701. Published 2025 Jul 1. doi:10.1038/s41598-025-08827-0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網查詢更多生物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