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之後,AI陪伴玩具能否成為下一個情感經濟爆款?

在小廠商還在研究搪膠玩偶時,玩具頭部企業已經開始進攻AI領域,掀起一場新的革命。曾經靠“顏值”、“情懷”刺激使用者消費的玩具市場正在被AI重新定義。
從會對話的智慧玩偶到能夠監測健康的陪伴機器人,AI陪伴玩具的出現,似乎預示著其有望成為繼潮玩之後,情感消費市場的下一個爆發點。Market Research Future資料顯示,2024年全球AI玩具市場規模已突破110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580億美元,年均增速超20%。
從市場現狀來看,各大企業早已摩拳擦掌,紛紛搶佔賽道。傳統玩具巨頭如樂高、美泰等,透過收購AI技術公司,自主研發智慧互動系統,將旗下經典IP與AI功能相結合。而部分科技公司,像百度、小米等憑藉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優勢,跨界推出AI陪伴產品。
“玩具+科技”的雙重佈局,不僅盤活了傳統IP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同時也讓IP形象與消費者的互動從單向傳播升級為沉浸式、多維度的雙向體驗,為玩具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傳統玩具廠商也敏銳捕捉到市場風向。東莞潮玩、澄海玩具等產業叢集正加速向人工智慧領域靠攏。據廣東省工信廳預測,依託廣東在電子資訊、AI產業化應用等方面的突出優勢,“AI+傳統玩具”“AI+潮玩”、AI陪伴機器人等新興賽道,有望為廣東玩具產業帶來超1000億元的產值增量。
更值得關注的是,AI玩具市場的消費群體也在不斷擴大。除傳統兒童市場,銀髮市場的需求也逐漸顯現。隨著老齡化加劇,許多獨居老人面臨情感空虛,健康管理等問題,而具備語音聊天,健康檢測功能的AI陪伴玩具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有調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獨居老人中,近三成表示願意嘗試智慧陪伴產品,這無疑為AI智慧玩具打開了一片新藍海。
在品牌端與消費端的雙重助推下,AI智慧玩具也得到了資本的青睞。據《科創板日報》統計,單是今年6月,便有靈動天賜、珞博智慧、貝陪科技三家初創企業接連完成數千萬元級以上融資,資本熱度可見一斑。
熱潮之下,仍存在部分隱患,一是玩具創新度不足,同質化競爭嚴重。縱觀當下AI智慧玩具市場,多數AI陪伴玩具僅僅是在普通玩具的基礎上安裝了一個語言晶片,這些產品既沒有深入挖掘兒童探索新世界的需求,也未能理解老人對情感陪伴的渴望;二是定價體系混亂,產品價格與實際價值嚴重脫節。部分企業為營造“科技感”氛圍,刻意將產品價格抬高至千元級別,然而產品質量卻難以支撐如此高昂的定價。與之相對的是,那些價格親民的AI玩具,又普遍存在語音識別不精準、功能單調匱乏、智慧化程度低等缺陷,導致其難以突破現有消費圈層,獲得更廣泛的市場認可。
總的來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製造成本的逐漸降低,AI陪伴玩具的功能會更加完善,使用場景也會進一步拓展。對於企業而言,抓住AI技術創新的風口或將是其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沒看夠?
加入玩具核心群,直接開聊!
群滿了?加小編微信
回覆“玩具”關鍵詞,拉您進群

關注母嬰行業觀察內容矩陣
get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