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賦能母嬰育兒邁入深水區,哪些品類有望最先爆發?

2025年開年以來,Deepseek爆火,AI浪潮席捲各行各業,母嬰玩家也紛紛跟進佈局,媽媽網、孩子王、寶寶樹先後宣佈接入Deepseek,為母嬰家庭提供更多智慧育兒支援。其實,近年來,隨著AI、機器人等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育兒已經成為潮流,AI+母嬰育兒的落地場景越來越多。究竟哪些細分賽道更有市場前景、哪些品類已經或者即將爆發?

瞄準娛樂陪伴、照護看護、教育

三大場景

AI玩具、智慧看護、教育硬體大熱

近日,一批各具特色的與母嬰育兒相關的智慧硬體新品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亮相,揭開了2025年智慧母嬰硬體比拼的序幕,其中比較搶眼的有三類產品:第一類是自動哄睡搖籃,以Elvie Rise智慧嬰兒搖椅為例,透過應用程式,父母可以控制其自動為寶寶搖床、哄睡,還可以記錄孩子的清醒和睡眠時間,再比如The Revol智慧搖籃,設有三種可調節模式,內建有嬰兒監護器,可以提供即時影片,多維度監測嬰兒生命體徵,並運用AI技術來提升嬰兒睡眠區的安全性。
第二類是透過AI來實現智慧陪伴和教育輔助的硬體和機器人,例如兒童AI隨身學伴Ling!,該產品專門為3-12歲兒童設計,融合多模態互動技術、4D空間互動技術等多項先進科技,集合有陪伴、學習、成長三類功能;Pika魔鏡,透過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可實現與孩子的情感互動,幫助孩子進行英語學習;Mi-Mo六足檯燈機器人,未來可能輔助兒童完成作業。
第三類是一些面向通用人群或女性人群但也可以應用於兒童陪伴領域的硬體,如擁有逼真拉布拉多幼犬外表的機器人狗、情感陪伴類機器人、毛絨機器人、AI大模型仿生寵物等。
綜合上述以及此前其他企業釋出的產品來看,當下智慧母嬰硬體主要集中在三大場景:智慧照護及看護、娛樂陪伴、教育。
智慧看護場景
智慧看護方面,嬰幼兒監護器因其價格不高、實用性強備受年輕家長們歡迎,銷量上也領先其他很多智慧母嬰硬體,大部分監護器都具備即時檢視影片、雙向對講、睡眠檢測、哭聲檢測、虛擬圍欄等功能。
目前主要有兩類玩家在大力佈局,一類是家用監控大廠,例如華為、小米、360、螢石等基本上都推出過適合母嬰家庭的產品,還有一類則是專攻母嬰賽道的玩家,如海馬爸比、親寶寶、noonie、Deerdad等。
除了獨立的監護器外,嬰兒床、嬰兒搖籃、嬰兒床墊等越來越多睡眠大件產品開始融合監護功能,如Cradlewise推出的可根據孩子睡眠模式自動學習調整的嬰兒床,Cubo AI研發的融合機器視覺與呼吸運動等技術的嬰幼兒睡眠感應墊,酷豆丁在淘寶上架的加裝了智慧啟蒙機、智慧看護器的可摺疊嬰兒床,元貝貝推出的具備智慧哄睡、全自動無感健康監測等功能AI嬰兒床,智眠呼呼推出的可以即時監測寶寶生命體徵、自動生成睡眠報告的智眠艙,TCSC研發的能零感健康監測、進行AI睡眠分析的智慧監測睡眠艙等。不難發現,在智慧睡眠賽道,更多企業是做睡眠科技或者嬰兒床等起家。
此外,智慧可穿戴裝置也是母嬰企業聚焦智慧看護場景發力的方向之一,除了較常見的智慧手錶、智慧手環,已經有企業開始嘗試將嬰幼兒服飾與智慧技術結合起來,比如Owlet推出的BabySatat系列嬰兒醫用脈搏血氧儀無線襪子,可透過即時監測嬰兒睡眠時的血氧含量可判斷嬰兒身體狀態,及時發現危險情況,Mimo推出的搭載英特爾Edison晶片的嬰兒連體衣,可追蹤嬰兒心率體溫等生命體徵;還有企業將AI等智慧技術與尿褲結合,例如愛貝迪拉曾釋出過一款AI智尿褲,可智慧記錄尿量、監測尿液後針對性給出餵養建議。
在嬰童出行維度,父母的看護需求雖有所變化,但核心訴求仍是能夠更輕鬆、更安全,其中,嬰兒推車企業更多是瞄準智慧跟隨、智慧避障、智慧防抱走等方面進行研發,例如自動駕駛嬰兒推車公司GlüxKin曾推出過一款可以自動哄睡、即時監測外部危險因素並及時反應的自動駕駛嬰兒車,believe在售的一款嬰兒推車則擁有智慧跟隨、遙控行進、智慧避障、搖籃哄睡等功能;而兒童安全座椅玩家則更聚焦智慧調節等維度佈局,像BeBeBus推出的太空艙安全座椅具備智慧電動調節功能,qborn上市的小海豚安全座椅則採用智慧自動檢測通風設計;另外還有一些車企在研究兒童智慧安全座椅,比如極狐考拉等。
寶寶餵養維度,智慧類產品主要是幫助媽媽們更好了解寶寶的進食情況及需求,減輕照護壓力,智慧恆溫是最基礎且常見的功能之一,也有一些智慧奶瓶產品設計有自動記錄餵食、智慧提供餵食建議和提醒等功能,比如Smart-Bottle智慧奶瓶、Nfant Thrive智慧奶瓶等。
娛樂陪伴場景
娛樂陪伴方面,AI玩具近年來大行其道,各類企業也瘋狂加碼,比如奧飛娛樂將毛絨、IP、AI三大元素融為一體,推出AI智趣喜羊羊產品,其功能涵蓋語音對話、內容生成、智慧音樂助眠等;金科湯姆貓推出湯姆貓AI童伴機器人,透過其搭載的語音陪伴大模型,該玩具可以捕捉使用者語氣、節奏等包含情緒的資訊,給予合適的回應;實豐文化研發推出AI魔法星,以豆包為底層大模型,此玩具可以實現與使用者更深層次的互動;躍然創新推出基於AIGC技術的對話互動式掛件玩具BubblePal,其可實現播放兒歌、故事生成、知識問答等功能;AI玩具公司FoloToy與火火兔等IP聯名釋出可以進行情緒安撫、多語種智慧對話的AI火火兔、AI仙人掌。
目前,進行AI玩具佈局的主要有兩大類玩家:一是傳統的玩具企業,透過與相關企業合作來搶佔AI玩具市場,如奧飛娛樂、實豐文化;或者自己投資有AI企業,如湯姆貓投資了大模型公司西湖心辰。另一類是初創的AI玩具公司,創始團隊基本上都具備科技大廠工作背景。
其實,國內AI玩具討論度提升,一方面是豆包、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的不斷湧現加速了AI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另一方面,大眾悅己需求提升,AI玩具對於部分人群來說可以滿足其更多互動需求、情緒價值高。
教育場景
教育領域,應該是母嬰育兒相關產品與AI等技術結合的最緊密、最前沿的方向之一,其中很多智慧早教硬體都集成了娛樂、陪伴、學習等多種功能,例如火火兔與科大訊飛合作推出的智慧AI早教機,內建了兒童AI陪伴大模型,可以與孩子進行互動對話問答,可根據孩子年齡和學習進度精準推送,還可以提供創意故事編寫;AI企業雲天勵飛旗下AI教育硬體品牌嚕咔博士推出的首款大模型原生教育硬體,可以拍照幫助孩子認識物品以及瞭解更多相關知識、AI創意生圖,助力孩子在探索學習中快樂成長。
而面向學齡兒童的智慧教育硬體則同樣包含AI問答等功能,但更多集中於趣味學習、疑難解答等方面,如學而思的大屏學習機、科大訊飛的AI學習機等。
總之,從產品研發維度,AI玩具、監護器、教育硬體熱度穩步提升,智慧大件也是企業聚焦的重點;從產品銷售維度,受價格、實用性、技術等因素的制約,部分智慧母嬰硬體仍在起步階段,尤其是智慧紙尿褲、智慧嬰童服飾普及度不高。

既是育兒百科全書

又是一對一顧問

母嬰應用加速智慧化變革

相比於智慧育兒硬體,智慧育兒軟體的發展則更集中,主要分為兩類玩家:
一是智慧語音助手和通用型AI大模型,有不少網友在分享自身育兒經時透露,目前已經在使用豆包、Deepseek、小愛同學等帶娃。在備孕階段,AI可以充當孕期百科全書和專屬助手,既能快速解答準媽媽們的疑問,又能規劃營養補充計劃等個性化解決方案;在學前階段,除了繼續提供知識查詢、育兒方案制定外,AI還能記錄寶寶的成長情況、推薦合適的繪本或者早教資源,還能進行遊戲生成、兒歌融合、故事編寫和講解等,減輕了父母育兒壓力。
二是垂直行業應用和大模型,比如孩子王上線的KidsGPT、寶寶樹推出的Mika-Brain、親寶寶研發的育兒大模型。相比於通用型AI大模型,這些企業所擁有的資料更加垂直、真實,在使用者痛點解決上更為精準,像孩子王作為母嬰連鎖頭部企業,在為母嬰家庭服務過程中,透過培養專業的育兒顧問、醫生、專家,積累了豐富的育兒經驗和千萬級的會員資源,能基於AI更專業精準的回應使用者;寶寶樹作為頭部母嬰垂類社交平臺,積累了豐富的優質語料庫資源,並且對AI做出的回答還進行了知識溯源,由三甲醫院專家團隊稽核;親寶寶擁有5000萬註冊使用者,建立了龐大的育兒知識庫和專業的育兒科學理論體系。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母嬰相關企業與頭部科技企業合作進行相關AI助手的研發,例如育學園與百度文心一言達成合作、美贊臣與小米聯合推出AI母嬰智慧服務平臺美贊臣研究所、達能與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合作打造AI哺乳私教抖音小程式等等。其實隨著AI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尤其是2023年ChatGPT和今年Deepseek帶來的兩輪AI應用大爆發,持續加速著母嬰應用的智慧化變革。
此外,智慧育兒硬體和智慧育兒軟體的交融也越來越多,一方面,硬體產品需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撐才能更智慧地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另一方面,軟體產品透過與硬體的結合也能讓使用者更可感知和增強其體驗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I等智慧技術在母嬰育兒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侷限性,一是AI幻覺較難避免,即人工智慧會編造一些內容,需要專家或者父母在育兒時加強核驗,也需要背後的企業加強演算法的精進;二是資料安全和隱私問題,很多智慧監護裝置會獲取孩子的生理、心理資料,AI在處理時也會記錄一些個人的資訊;三是智慧技術與母嬰用品的融合較淺,部分產品對年輕父母在育兒中的痛點挖掘不徹底,同時價格偏高、可用時間較短等。不過,隨著AI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育兒軟硬體產品的智慧化水平和實用性都將不斷提高,智慧母嬰育兒產品前景向好。
3月20日 雲南昆明
2025新渠道大會&增長品類大會
重磅嘉賓共探行業新出路
高效渠道與優質品牌一站式對接

掃碼來現場👇

沒看夠?
加入玩具核心群,直接開聊!
群滿了?加小編微信
回覆“玩具”關鍵詞,拉您進群


關注母嬰行業觀察內容矩陣
get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