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國外,難道只為了練語言嗎?
有人提出質疑:《來新加坡,結果中文沒學好,英文也不行?》
@白時榛
換個國家只為學語言?這是什麼狹隘的想法?人生到處是風景,語言學習沒有那麼重要。
@Elffney
這有什麼關係呢?語言的本質就是交流。一個娃兒,又不是專門教語言的老師教授,又不是語言工作者。只要能交流能生活,在哪個地方說哪的話重要嗎?娃兒自行學習了語言還能用於學習和生活,還要什麼腳踏車��?
@Ginnie
在新加坡工作期間,發現大學或者poly畢業的新加坡人英文文筆比英美碩士留學回來的中國人厲害,我們是國內大學英語專業然後出國留學過,也覺得自嘆不如。受過高等教育的新加坡人詞彙量,應用,語法(她們沒有系統學語法和音標)都是佼佼者。本地學生大部分都會說標準的英語,生活中的Singlish其實是一種本地“文化”,我很喜歡。
@秋陽
我覺得吧,知識分很多種,課堂學的是一種,課外學習的也是一種,不必拘泥於用成績來考量的課堂知識,孩子願意學,學的開心最重要。
事實也沒那些人擔心的那麼可怕。
@長耳兔
那個學歷不高真是瞎講。我兒子去年底坡高中畢業,他和同學都申請到很好的大學,牛劍不在少數,藤也爬上了,國大南洋更是easy。
@高斐
新加坡人確實語言的深度不行,但是語言的廣度和相對的深度讓他們成為很好的留學生。比如在中國留學,他們的中文吊打其他外國人,在英語國家留學也是一樣。語言關過了以後,寫作業、上課都遊刃有餘,讓他們有時間出去社交、交本地朋友,很好的融入當地的生活。
@紅彩貝貝
我從小語文就好,特別喜歡學文言文。我娃現在11歲,中文都是我自己教的,聽說還行,讀寫就算了。我也常常覺得遺憾。今年暑假在葡萄牙,聽導遊講飛快的英語,我突然發現他能聽懂的內容跟我差不多了。關鍵是他上的是荷蘭語學校,英語全是在網上看短影片和遊戲博主自學的。這麼一看,我好像又平衡了,他這輩子中文趕不上我,但荷蘭語英語比我好,也不錯嘛。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特色:
@妹寶的半個老鄉
定居馬來西亞的華人朋友家:媽媽祖籍廣東,會說英語、馬來語、粵語,爸爸祖籍福建,會說英語、馬來語、閩南語、潮汕話,夫妻倆普通話都很標準。但是他們很發愁兒子的中文,因為現在大馬的中文環境基本消失了,學校教的不夠。他們家的家規是:看動畫片必須是中文的,不然不許看,兒子經常因為偷看英文動畫片被發現,被爸爸批評哭的死去活來。
@吳清瑾
我女兒四歲,目前中文用英文語法在講,英文用中文語序在講,Chinglish和BBC中文並駕齊驅。
無時無處不在的焦慮,還是少一點吧!
@許諾
有體會。小孩在香港讀國際學校。現在四年級,中文讀寫水平只相當於國內一年級。不過我現在對於小孩中文沒有執念了。希望她對生活保持熱情求知慾,即使現在學得慢一點,總會達到理想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她有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身體。
@餃子
那些名校出來的,也有這兩年沒找到什麼工作的……讀到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哪裡讀都很歡喜,而且將來還可以做歡喜的工作,不用別人認可。
無論拼命奔跑在一條賽道上,還是悠閒散步在一條林蔭道上,有時是不是應該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目標而出發?
或許,我們並不一定有明確的目標,只是為了享受這個過程,多看看不同的世界而已。
謝謝大家的分享!粉絲留言欄目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我們,和有趣的人一起追更!
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