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是拾遺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打著弱勢的幌子,乾的卻是齷齪的勾當。
前兩天,上海網約車偷拍事件刷爆全網。
一位年輕女孩突然看到一個讓她細思極恐的影片。
影片中,自己坐在網約車後座,結果被司機偷拍。
司機的鏡頭對準了她的身體,更猥瑣的是,司機配上了低俗的標題上傳網路。

她看到後十分驚訝,首先,全程她都不知道自己被錄影了。
其次,這位司機還是一位聾啞司機,當時她知道對方是聾啞人後,還同情地打賞了他10塊錢,結果對方轉頭偷拍她發上網。
更可怕的是,她順藤摸瓜搜到了司機的賬號,發現她不是第一個被偷拍的女性。
在司機的賬號裡,有200多條偷拍女乘客的影片。
影片的角度都很刁鑽,部分甚至拍到了裙底等私密部位,聾啞司機配文裡,也充滿了猥瑣和惡意:
“黑絲小姐姐”“哪一個好看?”“沒穿內褲太開放”。
還陰陽怪氣道:“她凌晨3點是去幹嘛?”
甚至有女孩發現了他在偷拍,明確說了不許拍攝後,他竟然還膽敢繼續偷拍並上傳,他說:“真害怕被她發現。”

更離譜的後續是,當女孩找到司機和平臺後,只有她的那條影片被刪除了。
直到事後鬧大了,他才把所有影片刪除。
細思極恐的是,如果不是這個女孩去“追責”,這位司機可能還會一直一邊用聾啞人的身份,坦然收著乘客的打賞;
一邊用骯髒露骨的文字,把女性的隱私影片售賣。
這件事的後續是:司機王某已經被行拘。

但整件事還是挺令人唏噓。
一直以來,包括這個女孩在內的很多人,看到殘疾人,我們都會天然產生一種同情。
覺得他們生活不容易,以為弱勢等同於良善,卻忘了人性的善惡從不因生理缺陷而增減。
02
這條新聞,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重慶那對被砸瓜的夫婦。
他們是小攤販,一直在路邊賣西瓜,但他們賣西瓜的另一個同行,是一對殘疾夫婦。
只因他們的生意比自己好,只因他們的西瓜賣得比自己的便宜,這對殘疾夫婦就心生不滿。

殘疾夫婦來到他的攤位前,破口大罵,佔著他的電子秤,不讓他做生意。
爭吵之間,他也被殘疾夫婦惹怒,他把對方殘疾妻子從自己的稱上推了下去。
結果導致殘疾妻子摔倒在地,額頭處擦傷。
這下這對殘疾夫婦徹底被激怒,開始瘋狂砸攤主的西瓜,這對小攤販沒有任何辦法去阻止。

這件事的後續是什麼?
報警後,警方趕到,殘疾女子開始賣慘,說自己腦袋疼,要攤主賠償2萬。
而確實是因為攤主推了她,最後在協商之下,還是賠了殘疾夫婦500塊。
而後續是,因為對方是殘疾人生活不易,攤主最終也沒追究西瓜的損失。
後來有當地網友曝光,這對殘疾夫妻,辱罵、阻礙同行擺攤,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正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得逞,他們覺得是理所應當。
如果下一次,這個小攤販遇到了殘疾夫婦,會不會遠遠地躲起來?
長此以往,這對殘疾夫婦會不會成為這一區域的“菜霸”“水果霸”,無人敢惹?
03
現實生活中,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我曾在菜市場見過一對聾啞夫妻攤位,招牌寫著:“自家種的菜,聾啞人請支援”。
泛黃的紙板角落,還貼著皺巴巴的殘疾證影印件。
來往顧客總會去多買兩把菜,我也動過惻隱之心。
直到那次買豆角時,地上標價3塊一斤,稱重時他點的是6塊。
我發現明顯的錯誤,於是指著價籤比劃。
男人突然擺手咧嘴笑,喉嚨裡發出“啊啊”的含混聲,女人則把塑膠袋往我手裡塞,反覆比劃“12”的手勢,意思是他們沒有算錯。
我沒有就此算了,反而繼續和他們較真。
後來兩人對視一眼,可能覺得我不好騙,這才承認自己“算錯了”,又把多收的錢退給我。
但我第二天再路過,又看到他們用同樣的手法多收了一位老人的錢。
後來有顧客舉報,城管來了之後,兩人立刻用聾啞人身份自保,比劃著“聽不懂”“不會說”,圍觀者裡有人嘆氣:
“算了,殘疾人做點生意不容易。”
最後城管只能口頭警告幾句,就這樣不了了之。
像這樣的情況,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前段時間刷到一個殘疾人直播間,影片裡,骨瘦如柴的殘疾人坐在輪椅上,背景是破舊的磚瓦房,不斷重複著:
“買點花生幫幫我吧”,螢幕也飄著“支援殘疾人”的彈幕。

一位網友看他們生活不易,就從他那買了花生。
可沒想到的是,250克的花生,到手才174克。
打開發現裡面,還有一包重達115克的脫氧劑。
剩下的59克還是帶殼花生,並且顆顆乾癟發黴。

被騙的網友不止一個,評論區裡很多人血淚控訴:“買過殘疾人的蜂蜜,半瓶都是水!”
“紅棗乾巴巴的一股黴味,根本沒法吃!”
許多殘疾人深諳流量密碼:越慘越有理,越弱越安全。
你質疑?
那你就是歧視殘疾人;
你維權?
那你就是喪盡天良!
當善意被明碼標價,當同情成為收割工具,真正需要幫助的殘疾人,終將因這些蛀蟲而不被看見。
今天寫這篇文章,不是想一杆子打翻所有殘疾人。
而是覺得:我們可以體諒命運的痛,卻不能縱容人性的惡。
前幾天,我刷到一段影片。
幾個殘疾人,在凌晨的街頭唱歌賣藝。
高音喇叭聲音很大,已經讓附近的居民不堪其擾。
居民報警後,當時民警說的一番話,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中國人祖上三代,都是種田出來的。
沒有誰生出來,就比別人高低貴賤的。
你們有權利過好生活,但是不能把好生活,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你看那個賣茶葉蛋的阿婆賣西瓜的大爺,凌晨兩三點鐘,誰不苦啊?”

是啊,正如開頭那個聾啞司機一樣,大家並沒有因為他是聾啞人就不坐他的車。
那個被偷拍的女孩,甚至為聾啞司機多付10元打賞;
那個買豆角的老人,也因為對方是聾啞人而多掏腰包;
公眾的善意從未吝嗇,但善意的前提,是彼此尊重。
你不能仗著大家的包容,就得寸進尺。
更不能利用別人的同情,就仗勢欺人。
我們尊重的是,靠自己雙手送外賣的腦癱女騎手,是用腳打字寫小說的殘障作家,是起早貪黑經營早餐店的誠信聾啞夫妻。
他們讓我們看見:真正的體面不是消費同情,而是用汗水兌換尊嚴。
我們的善意不該滋養那些,把弱當作武器,捅向善良的投機者。
我們的善意應該流向的是那些在命運裂縫裡,也認真頑強活著的人。
“弱勢”不應該成為橫行霸道的擋箭牌,真正的同情,也絕非是對越界者的縱容。
如果你也認同,請點亮【贊】+【在看】吧。
來源: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態度的人,過著有態度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遇到你都不晚,這裡總有一束光,能夠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