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一位救人離世的聾人女孩|故事FM

上海的朋友們,我們來啦!
9 月 21 日,故事FM 會攜手華夏基金把故事開放麥搬到上海。這次我們的主題是「家的多重宇宙」,因為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了多元家庭的時代。有的家庭,是兩個離異女性帶著孩子一起生活;有的家庭,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建公社;還有的家庭,是一個人也可以過好這一生。
我們目前正在徵集這場線下活動的講者,如果你也生活在一個有趣的家庭組合中,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如果你的投稿被選中,我們會邀請你 9 月 21 日到上海來講述你的故事,並報銷你的往返費用。期待在現場見到你!
愛哲按:
今天是巴黎殘奧會開幕的日子,我們想用今天這期節目來紀念一位兩個月前去世的殘障運動員。她的名字叫李方樹,在李方樹短暫的 21 年的生命中,她用驚人的生命力活出了家人、朋友和教練都沒有想象到的精彩。她是所有身邊人的驕傲。
今天的講述者是陸丹。陸丹是一個媒體人,曾經在 2021 年拍攝過李方樹。但很遺憾,那次的拍攝專案後面擱置了,並沒有節目播出過。這次,為了紀念李方樹,陸丹剪輯出了一個短影片。
-1-
戛然而止
我叫陸丹,今年 30 歲,之前從事過不同的工作,現在是自由撰稿人,兩年前曾在一個體育媒體裡工作。
6 月 23 號那天,我看到了一個朋友圈,來自之前工作時認識的一個足球教練。他說有一個優秀的聾人隊員因為下水救人去世了。我當時心裡很複雜,該不會是我認識的那一位吧。但當我點開正文來看,重慶、秀山、守門員,她去世了(重慶秀山聾人女足只有一個守門員)。
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三年前,我跟她接觸過幾天的時間,這樣活生生的一個人,多麼年輕的一個女孩子!
我很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那天下午想了很久,應不應該去問。幾個小時後,我給這位教練發了節哀問候。他告訴我, 6 月 21 號那天接到了李方樹家長的電話,得知她離世的訊息。
隨後,他給我發了重慶秀山媒體的報道,關於她的離世只有一句話一行字:「足球運動員李方樹 2024 年 6 月 21 日下午在深圳因為救人不幸溺水遇難。」
我當時感到非常震驚,原來一個人離世的訊息可以只用一句話來交代。雖然李方樹不是名人,但如果瞭解她的故事,你會知道她的生命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我希望透過這期節目和影片,讓更多人瞭解到這個女孩的故事,她生命的 21 年裡曾經如此用力地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2-
初識秀山隊
2021 年,陸丹在一個專案裡認識了這支重慶秀山聾人女足隊。當時專案甲方給到陸丹的需求是,選一到兩個來自鄉村,18 歲以下,且會踢足球的女孩,拍攝一個品牌紀錄片。當時陸丹找到了幾個故事線索,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沒有繼續下去。
後來我在網上了解到,重慶秀山有兩位拿過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下稱「全運會」)冠軍的聾人女球員,一個叫張瑩,一個叫李方樹,當時張瑩 16 歲,李方樹是 18 歲,年齡也符合甲方的要求。於是我提報了選題,當時甲方認為殘障群體並不是特別理想的目標,因為他們的公益專案是針對健全人的。但也沒有明確說不行,讓我先做做看。
我找到她們以後,只是停留在網頁搜尋,沒有聯絡方式。當時看到一個報道,廣東湛江有一支搞得挺好的聾人足球隊,教練叫鄭國棟,他在那邊有比較成熟的聾人足球培訓體系。於是我嘗試找到這個教練,當時他剛好在溫州特殊學校帶一個足球訓練營,我跟他見了一面。
鄭教練帶領的湛江聾人足球隊在國內有一定的名氣,被很多知名媒體報道過。見面以後,鄭教練很熱心地給陸丹推了重慶秀山聾人女足隊的啟蒙教練蔡蓓蓓的微信。在蔡蓓蓓教練的溝通幫助下,陸丹和同事來到重慶秀山進行拍攝。
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距離重慶市區最偏遠的地區,跟湖南湘西和貴州松桃相鄰,至今沒有通高鐵。受制於複雜的地形條件和落後的交通,秀山縣一直以來都是重慶市的貧困縣。張瑩和李方樹曾就讀於秀山縣的特殊教育學校,學校位於秀山縣城。學校為殘障兒童提供九年義務教育,校長叫王鳳。
當時是 2021 年的 7 月底,天氣非常熱。我們先飛到重慶,再坐 K 字頭的綠皮火車到秀山。我們是早上八點多上的綠皮車,下午三點才到。來到秀山以後,蔡教練和王校長接待了我們。
蔡教練當時是 41 歲,曾經是省隊的女足隊員,後來因為眼疾退役了。退役後,她在重慶當過體育老師,我們見面的時候她在做賣球鞋的小生意,也在重慶的一些鄉村裡教小孩子踢球。 2015 年,她獨自一人來到秀山特殊教育學校,帶起了一支女足隊,張瑩和李方樹就是她帶出來的。
成立一支女足隊,對於這個群體的孩子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我跟王鳳校長聊過,校長說當時是想要豐富他們的文化體育生活,看看有沒有其他的出路,不然這些孩子畢業出來只能去麵包店裡做學徒,或者從事一些不需要溝通的工作。校長希望在校期間挖掘一些他們比較突出的能力,往這個方向看看能不能找到出路。或許足球就是一條路。
到秀山後的第三天,我們去到李方樹家。李方樹家位於秀山縣峨溶鎮三溪村,從秀山縣城開車過去要一個多小時,中途全是盤山公路,那個地方脫貧摘帽沒幾年。
李方樹很高大,有一米七幾,身材健碩,留著短髮,性格沉穩、內斂。她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有一個哥哥和姐姐,姐姐從小患有癲癇,媽媽為了照顧姐姐一直在農村裡幹活,哥哥長大後帶著爸爸在外地打工。
■ 圖 /李方樹和家人
正是因為這樣,李方樹曾經想過輟學,想要出去打工。她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平時在縣城上學,每次放假一回家就主動包攬大小家務。李方樹爸爸說,自從踢足球以後,她整個人都變獨立了,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好。
■ 圖 /李方樹放假到田地裡幹農活
-3-
聾人組隊的困境
蔡教練雖然是職業球員出身,但她是第一次帶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對聾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並不瞭解。那時候她還不會手語,是一邊教一邊跟學生學的手語。
在球隊建立之初,除了交流有障礙,選材也是一大難題。全校 102 名學生中,長期能到校上課的只有 90 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有智力障礙的。障礙程度最低的就是聽障班,男女人數加起來還不到 20 個。
蔡教練透過簡單的體能測試對孩子們的身體素質進行了評估,最終從 20 人裡選出了 8 個女生組建球隊。蔡教練發現聽障並不影響場上的發揮,而且恰恰因為聽不見,所以沒有健全人那麼容易分心,這是她們的優勢。 
然而,開始時隊員們都不喜歡蔡教練,甚至對她是有敵意的。蔡教練對他們來說是陌生人,這個人為什麼要來折騰我們呢?這是孩子們當時的想法。原本他們在學校裡過著舒適的生活,每天上課、下課、吃飯、回家,過得挺開心的。魔鬼般的蔡教練來了以後,開始了部隊式的集訓,每天暴曬跑步,還不讓吃零食,孩子們心裡很是不爽。
■ 圖 /球隊日常訓練
這樣好逸惡勞的形象似乎跟媒體上宣傳的殘障人士形象大相徑庭,蔡教練了解後發現他們的心其實是非常敏感的,容易自卑,媒體只會宣揚他們「堅強不屈」的正能量,但大家都是人,都會有弱點。這些孩子大部分家裡條件雖然不好,但是家人很寵他們,導致他們不能吃苦,反而是養尊處優的。因為家長知道孩子是有缺陷的,可能是出於心理上的愧疚,更捨不得讓他們吃苦。
帶這支隊是塊難啃的骨頭,但是如果能做成就很有意義,這也是為什麼蔡教練願意拋開自己在重慶的生意去到偏遠的秀山帶隊,而不是像很多退役運動員那樣,開培訓中心去賺錢,她認為前者更有意義。
聾啞人上不了普通高中,只能讀職業高中,或者是進入聾啞學校的高中部(特殊的普高),但名額特別少。上不了普高就意味著無法正常參加高考上大學,因此這些孩子基本上初中畢業後就到職高學一門技術,然後出來工作,但是這些工作也都是流水線生產崗位。
蔡教練認為這不應該成為他們唯一的出路,她相信他們有更大的潛能去做更有價值的工作。踢球不只是體力運動,還需要用腦,無論今後能不能出成績,培養她們踢球總歸是有好處的,因為身體更結實,腦子更靈敏,出來幹活也會比別人幹得更快更好。
-4-
奪冠
秀山聾人女足隊是 2015 年組建的,到了 2017 年,她們迎來了一個比賽的好機會,但當時在重慶只有聽障男足和特奧足球隊,沒有女足。為了讓隊員能夠參賽,蔡教練把最突出的兩個隊員,分別是當時 13 歲的李方樹和 14 歲的黃婷,帶到了湛江鄭教練那裡,讓她們拼團去參賽。最終這兩名隊員加入後,幫助湛江隊奪得了當年比賽的全國冠軍。
由於當時她們表現非常出色,於是入選了中國 U18 的聽障女足青年隊,在 2017 年 11 月代表中國去到泰國曼谷參加了第一屆世界聽障 U18 室內五人制足球錦標賽,隨隊獲得了冠軍。
■ 圖 /黃婷、蔡蓓蓓、李方樹
在影片裡,李方樹媽媽說自己女兒是村裡第一個出過國的,就是去參加這場比賽。以拼團的形式奪冠歸來後,李方樹很快就把狀態調整了過來,在第二年的九月代表秀山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三菱友誼杯殘疾人足球爭霸賽」,獲得聾人女足的全國亞軍。
李方樹的光芒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這場比賽過後,湛江的鄭教練團隊又向她發來了國際大賽的邀請,因此在 2019 年 2 月,她再次來到泰國,參加第三屆亞洲聾人室內五人制足球錦標賽。
當時有 15 支球隊參賽,最終中國隊只獲得了第四名。蔡教練始終認為,比賽的勝負是不重要的,因為這些孩子平時機會就很少,能夠有機會去到泰國參加比賽,更重要的是開闊眼界。畢竟如果不是因為參賽,她們可能都沒有機會出國。
國際賽事告一段落以後,蔡教練就帶著兩個隊員回到秀山,去備戰屬於她們秀山隊的全運會決賽,也是她們這支隊第一次參加全運會的比賽。
在小組賽中,秀山隊對陣的是預賽第一名的江蘇隊,是一支強隊, 15 分鐘就被進了兩個球。如果是換作其他隊的隊員,心態早就崩掉了。然而秀山隊的孩子特別淡定,這跟蔡教練平時的訓練方式有關。
蔡教練一直跟她們說輸球是暫時的,不用怕,該幹嘛幹嘛就可以了,所以她們的心態一直都非常穩,最終逆襲了, 3 比 2 反超了預賽第一名的江蘇隊。
到決賽的時候,她們對陣的是大熱門的廣西隊。廣西隊就是湛江隊的人馬,相當於張瑩和李方樹跟她秀山的隊友去打之前拼團的隊友。最後是 0 比 0 逼平了廣西隊,最後來到點球大戰,李方樹撲出了兩個角度非常刁鑽的點球,幫助重慶隊 4 比 3 獲勝。
■ 圖 /李方樹(右前一)
-5-
曲終人散
她們拿到這塊來之不易的全運會金牌以後,很遺憾,隨著隊員一個個畢業,球隊最終因為人數不足而解散了。
球隊解散之前,蔡教練還是希望這兩個女孩能夠繼續踢球,因為她們真的很有天賦,如果踢得不行,湛江隊也不會千里迢迢好幾次借她們去隨隊比賽。後來蔡教練找到湛江隊的鄭教練,希望他能幫她倆找一個好一點的學校,最終透過鄭教練的努力,兩名秀山隊員成功轉學到了全國規模最大的特殊學校溫州特殊教育學校繼續接受教育,可以邊上學邊踢球了。
■ 圖 /李方樹在訓練中
拍攝的時候我跟李方樹有過短暫的交流,當時有提出過想加她的微信,但是她好像不太樂意,她是一個很靦腆的人,然後我就不勉強了,畢竟是一場相識的緣分。
我問了她一個很爛俗套的問題,「你的理想是什麼?」她想了一下,用手語表達說,理想的生活是畢業以後找一個地方可以一邊工作,也有機會踢球。多麼簡單又純粹的願望!
那次跟她聊完以後,我真的覺得她會一直這麼幹,因為還很年輕,我們見面的時候她才 18 歲。
■ 圖 /李方樹的獎牌和運動員參賽證
李方樹是一個不愛表達的人。我們去她家拍攝的時候,蔡教練用手語又一邊講話跟她說,讓她把握機會多說一些關於自己的事情,我們是專門過來採訪她的,把故事宣傳出去是個很好的機會。但是她就是不愛說,感覺是個不太容易敞開心扉聊天的人。
當時我覺得很不好意思,讓李方樹表達好像變成了一個任務,但明明是我們(當時的甲方)想要利用她們的故事,反過來在她們的立場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說不定能夠帶來更多的機會。
然而並沒有。
蔡教練後來也問我,片子做怎麼樣,什麼時候會發?會發在哪裡?王校長也很關心這個事情,我一直說可能還要一會,因為我不好意思直接說發不了了,感覺辜負了她們的期待。
後來因為疫情,杭州亞運會延期,甲方的一些活動也取消了,間接導致這個故事跟甲方的品牌無法建立聯動,這個故事無法傳播出去。
-6-
沒有說再見
很多時候人總想不起來最後一面會說什麼,因為你不知道那是最後一面。如果是老人或是病人,心裡面會有預期,覺得這可能是最後一面,但是李方樹不一樣,她那麼年輕,對未來有著那麼美好的期待,她才畢業,人生的新篇章剛開始書寫。
自從轉學到溫州以後,李方樹的生活是在向好發展的。她爸當時說,畢竟江浙地區經濟發達,她到那邊讀書畢業後無論做點啥,都比回秀山像他們一樣幹農活要好。
當時採訪完她以後,就是一個很普通的道別,跟她說我們工作結束要回去了,我沒有說再見,因為總覺得我們會再見的。因此後面這個專案被擱置,蔡教練問「你們這邊什麼時候想帶張瑩和李方樹去參加活動,這邊需要提前跟學校請假」,我覺得特別殘忍。
我不知道為什麼李方樹的離世會讓我觸動這麼大,因為她其實就是工作上認識的一個採訪物件,我跟她的接觸也沒有那麼深,但她身上的品質真的很可貴,是很多健全人所沒有的。一邊上學一邊踢球,畢業後背井離鄉到外地打工,養活自己有餘還幫補家庭,一邊堅持著自己的愛好,這真的太難得了。
到了 2022 年 12 月,李方樹隨隊參加了在馬來西亞舉辦的 U21 亞洲聾人室內五人制足球錦標賽,獲得了冠軍,這是她的第二個世界冠軍。這個訊息我是網上搜到的,專案結束後我一直很想繼續瞭解關於她們的訊息。
■ 圖 /李方樹(右一)
感覺她是知道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子的,以前就沒有想過要考大學,連去溫州的時候也想過輟學,想去打工,可見她應該是很急切想要快點出來工作的。深圳剛好離湛江,也就是鄭教練帶隊的地方,不算很遠。我相信她那時候應該是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至少是三年前採訪的時候她說的。
鄭教練平時會在朋友圈裡發自己隊員經營的咖啡店,或者是出去打比賽的影片,一直都是很開心的氣氛。但是那天的朋友圈,我真的沒敢看下去,當看到「聾人 隊員 遇難」這幾個字的時候,真的很希望不是她。
一個人的生命就這麼沒了,因為下水救人,她是什麼情況下的水,救的誰?
幾天後,蔡教練給我發了一個小影片,影片的第一幀是李方樹家村口的畫面,附近都是山,只有一個房子。
我點開之後,蔡教練說,你還記得這裡嗎?今天我和王校長都來了,21 年我們在這裡拍方樹和她的家人,今天我們來這裡送她。自從那次之後,她們也沒有再去過李方樹家裡,沒想到再去的時候竟然是因為這個事情。
我搜到關於她遇難的訊息,只有一句話,就是「下水救人,不幸遇難」。為什麼一個人的生命結束的時候,只有一句話?
我曾經有家人是因為溺水去世的,所以對溺水身亡特別敏感。李方樹是一個聾啞人,健全人如果下水遇到了什麼危險,可以用嘴巴用聲音去呼救,但是李方樹不能說話,她為什麼明知道自己是聾啞人,還義無反顧地下水救人,這樣即便她已身處危險之中,也無法為自己呼救。
後來我瞭解到,哪怕水性再好的人也不敢輕易下水救人,因為溺水的人是驚慌失措的,會拼命抓住一切往下拉,讓自己活下來。我不知道李方樹發現有人溺水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有沒有為自己是聾啞人這個身份而猶豫過一刻?因為她也是需要幫助的人啊,但是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卻為了救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得知李方樹遇難的訊息後,我不知道自己還可以為她做點什麼,因為她值得被更多人知道,而不是那一行字。我也希望如果聽到故事的你正好也認識她,或者聽說過她,可以留言說說跟她的回憶。
李方樹先天聾啞,但一直在拼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她的人生直到離開的那一刻都是非常精彩的。她比我們缺少很多條件,她是那麼的不容易。但是她一次次克服困難,抓住每一個機會,去到了她想去的地方,比同齡人多看了很多美好的風景,沒有因為自己的缺陷而止步不前,而是去不斷突破自己,去不同的地方上學、比賽、出國,這些經歷都是非常精彩的,這是那麼鮮活的一個人。
李方樹出殯的那天,蔡教練得知她救的是一個跟她一起去深圳打工的工友,也是一個聾人。當時這位工友跳河想要自殺,李方樹看到後馬上跳進河裡救人,最後兩個人都沒有活下來。
中國有 2780 萬聽障人士,是五類殘障中人口中最為龐大的群體。但中國聽障體育協會自 1986 年成立以來,至今註冊運動員的數量僅有 1000 多個人。
聾人在殘障人士的體育賽事中,只有特奧(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和殘奧(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關注度比較高的,但這兩項賽事裡都沒有聾人足球專案,亞運會的殘運會專案裡也沒有。國內目前只有每三到四年舉辦一次的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和三菱友誼盃賽有聾人足球這項比賽。而參加國際比賽則需要自費,儘管他們是代表中國去比賽,每次出征也需要團隊籌款或拉企業贊助。
一直生活在無聲世界裡的聽障人士,他們大部分人生軌跡早已被設定好了——就是在特殊學校上學,再找一份流水線上的工作,就這樣安靜地過一輩子。而成為職業運動員,成了他們為數不多的、生活的一種可能性,希望將來有更多的體育賽事能夠給聾人這樣的機會,讓他們的光芒早日綻放。
*
 來自故事君的溫馨提示 
微信公眾號最近改版了,如果你沒有給 故事FM 加星標,將有可能無法收到 故事FM 的大封面推送,我們可能因此在資訊流裡錯過。
為防止走失,我們邀請你做一個小小的動作,給 故事FM 微信公眾號加個星標,方便你及時「捕捉」到 故事FM 的每期故事。
 歡迎「關注」故事FM 並設為星標
圖片來源:講述者
 Staff 
講述者 |陸丹
主播 |@寇愛哲
採訪 |@寇愛哲
製作 | 陸丹
聲音設計 王略
文案整理陸丹
運營鳴鳴
 BGM List 
01.Storyfm main theme acoustic – 彭寒
02.sad – 桑泉
03.塵埃 – 彭寒
04.期盼著_壓抑的平靜 – 彭寒
05.Life Circle – 彭寒
06.我想知道_天真的妄想_沒有云 – 彭寒
07.綠色的扣子 – 桑泉
08.三葉盆的變奏 – 彭寒
出品|聲音故事傳媒「故事FM
版權宣告:聲音故事傳媒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檔親歷者自述的聲音節目
蘋果播客 | 網易雲音樂 | 喜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
QQ音樂 | 荔枝FM | 懶人聽書 | 酷狗音樂 | 酷我音樂
均可收聽
↙ 點選「閱讀原文」,講出你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