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毅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鳳凰網《CC情報局》特約專家
核心提要:
1. 2023年9月,江蘇南通市一酒店為防止顧客腹瀉,被曝在菜品中非法新增慶大黴素,引發眾怒。兩名相關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及一年六個月,宣告緩刑,並處罰金共計16萬元。專家推測,商家在菜品中新增慶大黴素的行為,很可能已是類似新增三聚氰胺的成熟產業鏈,或是行業內公開秘密。
2. 慶大黴素是一種具有耳毒性和腎毒性的抗生素,曾在上世紀70、80年代廣泛使用,導致大量兒童耳聾,被稱為“致聾殺手”。但是,因慶大黴素的價效比高,世界各國目前沒有停用該藥,還會用於治療一些嚴重感染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也仍將其推薦為治療抗藥型肺結核的藥物。
3. 在食品中非法新增抗生素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多商家為掩蓋食材腐爛可能帶來消費者患病的風險,提前加入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殘留的劑量雖低,但風險未知。人們需要注意抗生素引發的耐藥性與過敏反應,部分敏感人群可能會對這些非法新增的抗生素過敏,嚴重時甚至可能休克。
4. 中國已出臺重獎食品違法舉報的細則,鼓勵內部員工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最高獎勵可達100萬元。據目前披露的資訊,這次舉報非法新增慶大黴素的“吹哨人”是符合獎勵要求的。

預防食材不新鮮給顧客提前止瀉,廚師在菜里加慶大黴素引眾怒
2023年9月3日,江蘇省南通市某酒店員工舉報,酒店在菜裡新增慶大黴素注射液!
南通相關執法部門隨即查明,這家酒店自2023年以來,為預防食後腹瀉的集體食物中毒事故,該酒店廚師長沙某、廚師付某在燒製的雞汁燴花膠、雞汁燴蹄筋等“頭菜”裡,按照十桌一盒(相當於每桌一支)的標準違法新增“硫酸慶大黴素注射液”,累計售出新增該藥品的燴菜1612份。

今年4月,法院判決兩名被告人因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及一年六個月,宣告緩刑,並處罰金共計16萬元。市場監管部門對該酒店罰款118萬多,吊銷“食品經營許可證”,對兩名廚師及兩名酒店負責人作出終身或五年內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行政處罰,並將涉案酒店和前述四人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今年7月30日,南通市崇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釋出此案件的情況通報,慶大黴素這個詞因此衝上了熱搜。

硫酸慶大黴素是一種抗生素、處方藥,使用過量可導致孩童耳聾,《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條明文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新增藥品。
慶大黴素是少見的熱穩定性抗生素,廚師應該不具備這些常識,很可能已是類似三聚氰胺類成熟的產業鏈,或者已是行業內公開秘密。但因其隱秘的傳播路線以及私密性,如果不是業內人士舉報,仍不為公眾所知。
慶大黴素為何被稱為“致聾殺手”?菜裡新增慶大黴素有哪些後果?我國今年二月出臺獎勵食品違法舉報重獎細則,南通舉報者能否拿到獎勵?重賞之下會否使食品新增抗生素杜絕?

▎慶大黴素是FDA加了黑框警告的抗生素,用藥要非常慎重。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來這家飯店吃飯的孕婦。慶大黴素注射液說明書中對孕婦、哺乳期女性和兒童進行了詳細說明:“可穿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組織,引起胎兒聽力受損”;“兒科中慎用,尤其是早產兒及新生兒”。

慶大黴素被稱為致聾殺手!《千手觀音》21位演員中18人因慶大黴素等藥物致聾
1963年,國外發現了一種廣譜抗生素,但被西方國家列為戰略物資對我國施行封鎖。我國科學家獨立自主研製出同款廣譜抗生素,於1969年用於臨床,當時正值建國20週年大慶與“九大”,“慶大黴素”意指慶祝國慶20年週年與“九大”,在上世紀70、80年代在國內應用十分廣泛,但後來逐漸發現其對孩子耳毒性的不可逆轉。

2004年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蹈《千手觀音》,曾風靡一時。這21位表演者全是聾啞姑娘,有18位都是由於在兒童時期因發燒使用慶大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而致聾的。比如領舞的姑娘邰麗華,就是因為在2歲時因高燒注射了慶大黴素,結果導致耳聾。

在上個世紀60-90年代,我國聾兒的95%,都是因為使用了慶大黴素。慶大黴素屬於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是明確有著嚴重耳毒性和腎毒性的藥物。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家族還有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阿米卡星等。
鑑於我國每年新增3-5萬遲發性和藥物性耳聾患者,以及我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機率兩倍於成人,以及使用慶大黴素孕婦胎兒出生後致聾機率可達到50%以上,當時的衛生部於1999年5月頒佈了《常用耳毒性藥物的臨床使用規範》,明確規定 6歲以下的兒童、孕婦以及65歲以上的老人都禁止使用慶大黴素。

接棒的頭孢類抗生素用得太濫了,養出了一堆耐藥菌。而因耳毒性而極少使用的慶大黴素,還留存了大殺四方的功力,甚至在某些情境下不得不請其重出江湖。檢驗科大夫說,現在有的患者血、尿、痰標本培養下來,只對慶大黴素的兄弟阿米卡星,還有萬古黴素、替加環素敏感,前者幾毛錢一支,後面兩個成百上千一支。因其價效比之高,不僅我國,別的發達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目前仍然沒有停用慶大黴素,還是會用於治療一些嚴重感染,世界衛生組織還將其推薦為治療抗藥型肺結核的藥物。

有部分兒童使用慶大黴素一針就致聾了,這多是因為線粒體12 SrRNA基因突變,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高度敏感。該突變基因攜帶者最安全的選擇,就是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老死不相往來。因此,美國會取新生兒足底血進行耳聾基因檢測,可以用於指導氨基糖甙類藥物的使用,減低藥物性耳聾的致聾率。另外還會密切監測新生兒、老年和腎功能不全患者注射後的血藥濃度,避免高峰血藥濃度持續超過12μg/ml。
2006年時,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美中兩國科研人員的合作研究成果,慶大黴素和阿司匹林並用,將會大大減小失聰風險。當然,風險依舊存在。
這一次慶大黴素成網紅,網友們除了關心它的前世今生,還會想知道萬一運氣不好,吃到類似慶大黴素新增到“頭菜”等食物中,會有什麼健康風險?目前一般認為,口服慶大黴素後經腸道吸收劑量少,暫時對沒有基因突變人群的耳、腎功能損害可能較輕。
當然,慶大黴素在任何劑量、任何給藥方式、任何血清水平下,都存在造成中毒性耳聾的風險,根據國家《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新生兒、嬰幼兒、孕婦、老年患者應儘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類藥物。如果不小心誤吃了新增慶大黴素等抗生素,如覺不適,需要儘快就醫檢查。


麻辣燙里加諾氟沙星、菜里加慶大黴素,叉燒肉裡新增磺胺二甲嘧啶 ……,抗生素新增為何已成常態?
“頭菜”裡的慶大黴素看似意外,實則也是意料之中。
原衛生部在2010年《關於公佈食品中可能違法新增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新增劑名單》的公告中,就提到了喹諾酮類抗生素可能非法新增到麻辣燙類食品。
2019年制定的《豆製品、火鍋、麻辣燙等食品中喹諾酮類化合物的測定》檢測方法,則提示豆腐、豆乾、火鍋底料、麻辣燙底料、火鍋和麻辣燙的食材也被喹諾酮類抗生素盯上了。喹諾酮家族有諾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羅沙星、沙拉沙星、雙氟沙星、司帕沙星、環丙沙星、達氟沙星、恩諾沙星等若干星,名聲在外的那個諾氟沙星,俗稱氟哌酸。

不良商家往麻辣燙裡放氟哌酸的理由,和往雞汁燴花膠、雞汁燴蹄筋這些“頭菜”裡放慶大黴素的壞心思有異曲同工之處。前者為了降低成本,選用病死雞架煮麻辣燙的鍋底,但病死雞架煮的湯,以及不認真清洗的蔬菜等很可能讓食客拉肚子,為了防止食客腹瀉砸了自己的生意,一些攤主幹脆在湯裡招呼上了氟哌酸等喹諾酮類抗生素,為了對沖氟哌酸的苦味,就再加一點甜蜜素這類人工甜味劑。

後者因為雞湯蹄筋這類蛋白質含量高的食材不夠新鮮,為了掩蓋低劣食材的腐爛變質,防止吃席人群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廚師大手一揮,一桌開一支慶大黴素,防腹瀉於未然。
從氟哌酸到慶大黴素,可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商家的“智慧”在不斷進步,之前投藥看廣告,以為氟哌酸是萬能止瀉藥,不知道氟哌酸不耐熱,在麻辣燙裡煮得翻天冒滾的,等進到食客肚子裡,都起不到效果了。
選慶大黴素的不法商家,明顯“專業”了不少,慶大黴素是少見的熱穩定性抗生素,是經得起烹飪考驗的“止瀉良藥”。但這些不良商家,可能想不到,還有一種腹瀉叫“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就是抗生素吃了反而更拉。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講,慶大黴素仍然無法完全預防止瀉!

另外,原衛生部在2010年《食品中可能違法新增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新增劑品種名單(第五批)》(整頓辦函〔2011〕1 號)中規定,氯黴素為禁止使用的藥物,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也指出了氯黴素這種抗生素,可能非法新增進肉製品、豬腸衣、蜂蜜中。
具體分析新聞報道中麻辣燙、頭菜、蜂蜜中抗生素的殘留水平,再結合消費者的食用量和使用頻率,對正常健康人群而言,因食用這些抗生素殘留對人體產生健康損害的劑量雖低,但風險未知。需要引發重視的是抗生素引發的耐藥性與過敏反應,部分敏感人群可能對這些非法新增抗生素過敏,嚴重時甚至可能休克。
儘管目前沒有吃了頭菜就聽力損傷了的報道,但這種非法新增、非法行醫形同投毒,只有對食品安全法規的極端蔑視,才做得出這樣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


舉報非法新增重獎百萬!南通事件吹哨人拿到重獎了麼?
這起案件現在處理完結了,對酒店經營者和相關責任人已依法限制從業資格,兩名被告人因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及一年六個月,宣告緩刑,並處罰金共計16萬元。
這個處罰明顯輕了,既不是殺雞給猴看,也不是殺猴給雞看,而是罵雞給猴看,自罰兩杯。
當年保健品非法新增亂象不斷,經過監管部門的重典治亂,現在保健品基本守得住底線了,違規聲稱虛假宣傳還做不到弊絕風清,但不敢非法添加了。順帶著涼茶也被嚇住了,以往抗生素也敢往裡面加的。
重拳出擊之外,要相信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而勇夫就是那個吹哨人(Whistleblower),也可以叫揭黑幕者。
吹哨人制度透過其獨特的機制,在維護食品安全的公共利益、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率和監管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現代食品監管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4年2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局釋出了《關於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內部舉報人舉報實施獎勵的公告(徵求意見稿)》,標誌著我國吹哨人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意見稿中明確指出,如果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及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的內部員工及相關知情人,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名舉報本企業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線索的,經查證屬實可對“吹哨人”予以最高100萬元的獎勵。
這一次非法新增慶大黴素案件的曝光,要致敬勇敢的吹哨人,如果沒有這個守住了道德底線的酒店員工緻電12345,還會有成千上萬盒慶大黴素要進到消費者的肚子裡。就目前披露資訊,這個酒店員工的所作所為,符合獎勵要求,期待落實,期待頂格獎勵。
希望兒時熟悉的慶大黴素,不要以這樣的方式與日漸老去的我們再次遇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