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育關鍵期
抓住孩子發育黃金期,教育孩子變聰明,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哈佛大學兒童行為科學Richard Weissbourd教授的團隊透過深入研究,揭示了孩子大腦發育的三個關鍵時期:0~3歲、3~6歲、8~10歲。
這些時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當充分利用這些時期,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0-3歲 基礎認知能力形成
在孩子的最初三年,大腦發育迅速,神經元之間的連線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個階段,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非常強烈。家長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
1. 語言刺激:與孩子進行日常對話,使用豐富的詞彙和句式,幫助孩子建立語言理解能力。
2. 感官體驗:提供不同質地、顏色和聲音的玩具,刺激孩子的感官發展。
3. 簡單遊戲:透過簡單的拼圖、堆疊遊戲等,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突破性研究揭示了一個事實:與孩子進行日常對話是促進他們智力發展的關鍵途徑。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質量不僅影響著孩子的情感發展,更深遠地影響著他們未來的學術成就和認知能力。
在《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中,作者強調了與孩子溝通時應遵循的
3T原則
,這些原則有助於構建一個富有成效和支援性的交流環境。
01

Turn in – 共情關注
比如孩子正注視著一隻小狗,父母可以立即開始關於小狗的對話,如“看,那是一隻小狗,它的毛是什麼顏色的?”
共情關注意味著父母要敏銳地捕捉孩子的興趣點和注意力焦點。當孩子對某件事物表現出興趣時,父母應該立即將注意力轉移到那個事物上,與孩子一同探索和學習。這種關注不僅表明了對孩子興趣的尊重,還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02

Talk more – 充分談論
圍繞孩子的興趣點,使用豐富的語言和問題,如“小狗為什麼搖尾巴?它高興嗎?”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和理解能力。
充分談論的核心在於擴充套件對話的深度和廣度。父母應該利用豐富的語言和詳細的描述來圍繞孩子感興趣的主題進行討論。透過運用5W2H(即原因Why、內容What、參與者Who、時間When、地點Where、方法How、程度How much)的框架,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更全面地思考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
03

Take turns – 輪流表達
鼓勵孩子參與對話,例如問孩子:“你今天想玩什麼遊戲?”然後耐心傾聽孩子的回答。
輪流表達是對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鼓勵孩子參與到交流中來,而不是僅僅作為聽眾。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語氣,因為這會限制對話的開放性和互動性。相反,父母應該透過提問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尤其是透過詢問因果關係,可以激發孩子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透過這三個原則的實踐,父母不僅能夠與孩子建立起更加緊密和支援性的關係,還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充滿愛、鼓勵和學習的環境,這對孩子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

2
3-6歲 記憶力的培養
早期的記憶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記憶力,還能夠促進他們認知能力的整體發展。
記憶訓練的方法
1、強調獨特性:當希望孩子記住某些資訊時,應該突出其獨特之處。例如,教孩子英語單詞時,可以讓他們用身體擺出字母的形狀,這種身體動作與視覺記憶的結合可以加深記憶印象。
2、親身參與:透過親身體驗來加深記憶。例如,帶孩子去動物園,讓他們與動物互動,這種直接的體驗比單純地從書本上學習動物名稱更能留下深刻印象。
3、使用精細談話風格:在與孩子交流時,採用選擇題而非填空題的形式,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例如,詢問孩子:“你還記得我們上次是開車去的還是坐飛機,坐高鐵去的?”這樣的問題不僅能夠檢驗孩子的記憶,還能鼓勵他們回憶細節。
透過這些方法,家長和教育者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強大的記憶能力,這將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重要的是,這些訓練應該是有趣和互動的,確保孩子們在享受學習過程的同時,也能有效地吸收和記憶資訊。

3
8-10歲 良好生活、學習、交友習慣培養
孩子在8到10歲之間,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迅速發展,這個階段是培養他們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交友習慣的黃金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該把握這一時期,幫助孩子形成有益於他們未來發展的習慣和能力。
01

生活習慣
獨立性:鼓勵孩子完成自己的日常事務,給孩子分配一些簡單的家務或個人任務,培養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如整理房間、洗衣服等,以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時間管理:教育孩子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時間,包括學習、休息和娛樂,以提高時間利用效率。
健康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用眼衛生和定期鍛鍊,以確保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精力充沛。

02

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包括及時預習和複習校內外的課程內容,以提高學習效率。
獨立思考: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透過討論和實踐,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技巧。
閱讀與寫作:透過閱讀和寫作的練習,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
覆盤習慣:培養孩子定期回顧和總結所學知識的習慣,以便及時發現並彌補知識上的不足。

學業上家長要幫助孩子:
語文:重視孩子的書寫練習,提高書寫效率,同時透過制定晨讀計劃,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為寫作能力打下基礎。
數學:注重培養孩子的數感和數學思維,透過有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避免枯燥的題海戰術。
英語:強調詞彙量的積累,並鼓勵孩子在實際交流中運用所學詞彙。堅持進行親子英語對話,提高孩子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同時,鼓勵孩子閱讀英文原版材料,培養英語思維和寫作技巧。

03

交友習慣
社交禮儀:教育孩子基本的社交禮儀,如禮貌用語、尊重他人等,以促進他們與同伴的和諧相處。
同理心:注重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使他們能夠理解和關心他人的感受,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是非辨別:教育孩子明辨是非,避免與品行不端的人交往,以維護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
透過這些綜合性的培養策略,孩子不僅能夠在學業上取得進步,還能在生活習慣、社交能力和個人品質上得到全面發展。家長和教育者的角色是引導者和支持者,透過提供資源、鼓勵探索和正面反饋,幫助孩子在這個關鍵時期健康成長。

結語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發育速度和興趣點各不相同。家長和教育者應當根據孩子的個性和需求,靈活運用上述策略,創造一個支援性和激勵性的環境,幫助孩子在黃金髮育期實現最大的潛能發展。
記住,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塑造。透過抓住孩子的發育黃金期,我們可以幫助他們變得更加聰明、自信和獨立。
讓我們一起培養有夢想的孩子!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