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6月28-29日,“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本次論壇由鳳凰網主辦,雪花超高階系列品牌-醴首席贊助合作,中國企業出海全球化理事會聯合主辦,以“為開放的世界”為主題,旨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之際,為中國企業搭建思想碰撞、資源對接、規則對話的高階平臺,系統性破解出海難題,共探生態共贏轉型路徑。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階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階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出席了論壇,並發表主題為《軟實力,高質量出海的硬道理》的演講,其中對百年大變局與全球化2.0的背景、關稅戰及其對企業出海的影響、國際產業鏈格局重構下中國企業的應對之策以及軟實力建設展開了深入探討。
胡捷表示,在關稅戰與全球化2.0的推動下,產業鏈正從大量製造在中國落地,向“中國+ 1”、“中國+N”轉型,從“離岸外包”轉向“友岸外包”、“近邊外包”。因此,無論是企業發展需要,還是國際格局變化,中國企業出海已成為趨勢。
對於企業出海,胡捷觀察到一些共性的問題。他表示,中國企業出海優勢是“卷”,競爭力強,“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但這同樣也是劣勢。
對此,胡捷認為,企業需要高質量出海,增強自身軟實力。首先,企業要有戰略規劃的能力,從產品出海到企業出海,補全戰略層面的系統性思考。在跨國運營管理上強化跨文化管理,站在全球視角理解中國與他國,而非僅從中國看世界,這要求出海企業要有國際化的定位,並整合全世界的資源,去進行本地化運營。
接著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胡捷表示,出海企業要規避政治風險,觀察所在國在國際政治當中的定位,以及該國的政治演變。
而且要規避行業風險,比如惡性競爭。胡捷提及自己經常問企業家,“你出海怕這個競爭對手嗎?他說我不怕,但是我怕第二個中國人來。”中國企業的“殺手”是第二個中國人,很多中國企業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雖然產能很大但是沒有利潤。
最後,胡捷將企業高質量出海的落腳點放在了品牌出海上。他認為,當企業有品牌的時候,即便什麼都不要也可以在當地立住。而企業想塑造世界級的品牌,需要依託於世界級的文明觀和文化觀——崇尚普世文明,理解並尊重當地文化,以“愛”為核心軟實力支撐品牌塑造。正如《功夫熊貓》中的形象:可愛而強大。
點選“閱讀原文”瞭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