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喜孫穎莎!
北京時間 10 月 6 日,乒乓球 WTT 中國大滿貫賽迎來收官戰,奧運冠軍孫穎莎和王曼昱再次在決賽舞臺相遇,最終孫穎莎 4 比 2 戰勝王曼昱,收穫女單冠軍。
這是巴黎奧運會後,孫穎莎贏下的第二個女子單打冠軍。
K醬 扒了乒乓球的日常訓練,發現孫穎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彈力帶愛好者!
比如用阻力帶熱身
走出又萌又高效的「螃蟹步」

再仔細看看,國乒隊全員都似乎「家中常備阻力帶」:
馬龍、王楚欽的日常訓練中
也都用到了阻力帶


王楚欽還巧用彈力圈
鍛鍊反應能力呢

很多人「看不上」阻力帶,認為阻力帶只是適合初學者和小白的道具。
某平臺搜「彈力帶」
聯想出的詞語也是「小白」

其實!阻力帶訓練能夠提供與自由重量或器械訓練相似的力量訓練效果,並且更加安全、對關節的衝擊更小,初學者、資深健身的人都適用!
這篇,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如果你只能用一種器械健身的話,那就非阻力帶莫屬了!
首先,阻力帶的使用場景真的太廣泛了,可以替代超級多種訓練器材,用來完成大部分力量訓練動作。
從肌肉募集效率來說,阻力帶健身和常規阻力裝置近乎相同[1]。
在一篇透過對比了胸部臥推、啞鈴划船、腿部推舉、肩部外展等八項健身研究實驗後發現,阻力帶和常規器械訓練的 EMG 肌電圖實驗募集率幾乎相同。
而且彈力帶訓練不僅是有效,還全面!阻力帶幾乎可以訓練到全身所有的肌群:從上肢到下肢,各種肌群都可以用阻力帶訓練!
在我們日常熟悉的訓練動作中:肱二頭肌彎舉、啞鈴划船、深蹲硬拉,所有你能能夠想到的訓練,都能夠藉助阻力帶完成。

圖片來源:https://bonytobeastly.com
而且,阻力帶還適配各種場景!
在彈性勢能支配下,阻力帶擁有得天獨厚「拉得越長,彈力越大」的漸進負荷,比壺鈴、啞鈴、槓鈴等「等張訓練」有更多適用場景。
所以,無論你是想要進行力量訓練,還是想要進行功能性訓練,都可以藉助阻力帶完成,還能夠同時完成各種進退階的訓練。
驕傲地誇誇 Keep 出品阻力帶
夠貼心!有把方向標示出來!

很多力量訓練愛好者還會選擇阻力帶作為輔助,來提升「蹲、推」重量,突破平臺期,提升運動表現。
想要「解鎖」引體向上的人
很推薦從彈力帶輔助的引體開始

所以,資深的運動員其實大部分都會「身邊常備阻力帶」。
最近正在參加中國網球公開賽的 QueenWen
還被觀眾拍到在場外用阻力帶進行熱身訓練

最後,阻力帶的最大的優勢,一定是方便!
輕便好帶,不佔地方,就算三根不同阻力的阻力帶,也沒多重。而且還不限制空間,出差的時候在酒店房間都能練起來。


一條阻力帶,真的可以滿足全身的訓練動作,
我們參考了國家體育總局提到的居家鍛鍊阻力帶的用法,以及國乒孫穎莎等運動員的阻力帶訓練影片,設計了一個能夠滿足全身訓練的阻力帶訓練計劃。
感興趣的
快戳下方的影片檢視吧!


不過!怎麼選到合適的阻力帶呢?這裡,推薦幾個適合不同需求的套組:
1️⃣ 初學者:如果你是健身新手,建議選擇阻力較小的「組合拳」。如 5lb、10lb、15lb的組合,以便隨著訓練進度逐步增加難度。
2️⃣ 中級訓練者:阻力可以進一步加大的同時(比如20lb、25 lb等),還可以考慮加入帶有把手和腳踝帶的阻力帶,以增加訓練的多樣性。
3️⃣ 高階訓練者:可以考慮 30 lb以上更大阻力的產品。還可以考慮購買扣件式阻力帶(懸掛訓練繩),進行更專業的訓練。
如果還想要更詳細的參考
可以對照下面的圖片哦


對於馬上到來的國慶假期來說,如果你需要一個隨時能夠上手訓練的健身工具,阻力帶一定是值得嘗試的方案。
心動的話,就趕緊試試吧!

參考文獻(上下滑動檢視完整版):
K醬 聊天室
· Keep Talking ·
阻力帶還能用來做哪些訓練?
評論區分享你的「奇思妙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