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覺得自己“年過五十,運動太晚”?如今,一股“銀髮健身”風潮正在北美悄然崛起:從力量訓練到拳擊、從奧林匹克舉重到引體向上,這些曾被認為屬於年輕人的運動,正成為許多60歲、70歲女性的日常。
她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真正的“逆齡”不在於去除皺紋,而是讓身體保持強勁與靈活。
打破“年紀束縛”:從“淑女”到“運動員”
Katherine Waters-Clark是一名64歲的房地產經紀人。小時候,她母親曾警告她“女孩子別跑跳”。直到五十多歲時,她看到同齡人在健身房舉重,於是嘗試奧林匹克舉重。剛開始她體重超標,連深蹲都吃力;但在堅持訓練後,她不僅減重、增肌,還提升了骨密度,打破了對年齡和性別的自我設限。“當教練第一次喊我‘運動員’時,我真想回頭看看他說的是不是別人,”她笑說。

Debra Dannheisser,73歲。母親74歲時因心臟病去世,這讓她決心不重蹈覆轍。五十多歲時,她陪兒子去拳擊館,被教練一句“要不要一起練”點醒。退休後,她把家裡地下室改造成微型拳擊場,擺放沙袋、速度球、啞鈴等器材,並透過線上訓練保持體能。她相信,持續運動能改變自己的健康命運。

資料佐證:更多銀髮女性湧進健身圈
知名賽事CrossFit Open的統計顯示:2024年報名參賽的50~59歲女性超過11700人,而2021年時僅約8300人,呈快速增長趨勢。
專注壺鈴訓練的工作室Fhitting Room也觀察到,50多歲及60多歲的新學員佔比從2013年的2.4%增長至6%。這些數字暗示著,一個長期被忽視的群體正積極改變“年紀大就只能散步、練太極”的刻板印象。
更年期不再是阻力:運動帶來多重收益
57歲的Debbie Laurenzano在更年期體重攀升、情緒失控時,選擇了Orangetheory Fitness。透過心率監測結合力量訓練,她的體重與情緒都逐漸回穩。“每週打卡幾次,整個人精神面貌大不同,”她說。
醫生們也更頻繁地建議中老年患者進行力量訓練。Dr. Deborah Gomez Kwolek指出,中年後保持肌肉不僅能管理體重,還可預防骨質疏鬆與慢性疼痛。“一週一到兩次力量訓練,對健康投資非常值得。”
超越自我:當拉單槓和舉重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
健身教練Angela Gargano驚喜地發現,越來越多50歲以上的女性報名她的“Pull-Up Revolution”,她們逐步從藉助彈力帶到徒手完成引體向上,打破“銀髮意味著無力”的固有觀念。
Teresa Burkett,64歲,51歲時離婚後決定轉向力量訓練,還參加過健美大賽。剛開始她的肌肉基礎幾乎為零,卻憑藉堅持不懈,最終拿下50歲以上組別的冠軍。“讓我們看起來衰老的不是頭髮的顏色,而是體能衰退。肌肉可以透過努力獲得,而年齡只是個數字。”
實用建議:開始永遠不遲
-
循序漸進:先從輕重量或彈力帶訓練入門,一週維持1-2次抗阻鍛鍊。
-
社交氛圍:參加團體課或與好友結伴,互相鼓勵更易堅持。
-
專業指導:如有慢性病或舊傷,先諮詢醫生或理療師,在專業教練指導下練習。
-
均衡營養:提高蛋白質攝入,多喝水,重視休息與睡眠質量。
-
定期複查:關注骨密度、血壓、心肺功能等關鍵指標,安全又放心。
身體與心態的雙重逆襲
在北美,“銀髮健身”群體的壯大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趨勢。對這些女性而言,突破心理障礙、敢於嘗試力量訓練,遠比追求年輕外表更重要。她們用汗水與韌性詮釋,時間並非體能的終結者,反而可能成為我們證明自我、創造新生活的起點。
或許,曾經你認為某些動作“此生不可能”,但只要開始,腳步就不會停下。讓我們見證更多勇敢的銀髮女性在健身房高舉啞鈴、在拳臺上下揮汗如雨——因為每一次突破,都在宣告:“我的人生,我依舊可以主宰!”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掃碼關注我們,獲取第一手權威資訊,深度解讀熱點話題!
北美華人每天都在看的公眾號,權威新聞資訊,
解讀熱點話題,獨家觀點評論,講述北美華人故事!
– 微信公眾號 :北美觀察家 –
內容編寫 | 北美觀察家責任編輯
出品方 | 聚焦海潤


宣告:【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