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來美國?40歲重啟人生….

侃哥陪你讀外刊·24季·08課


↓↓

大家好,我現在在美國為你寫下這篇文章。對,我已經來到美國。
由於一個訪學的機會,我將在大漂亮國度過一年時間,走一走,看一看。
做出這個決定不容易,當家庭和事業趨向穩定,突然轉變主場,去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還是需要勇氣的。
其實對我來說,美國說陌生也不陌生。我2002年進入大學的英語系,人生中第一套完整跟著學的口語教材就是《走遍美國》(Family Album USA),跟著劇中人物模仿美式口音,隨著劇情接觸美國文化。
大學期間我有一個關係很好的美國外教——Josh,我沒事兒就去他的公寓,他會給我們做美國傳統菜,我們邊吃邊侃兩國的差異和文化。
今年過年期間,我們還見了面,畢業20年,我從青澀的小年輕變成拖家帶口的中年大叔,Josh頭髮少了兩鬢也白了。時光改變了我們的模樣,但不變的是那份跨越語言和文化的友誼。
後來我加盟了新東方,由於工作做得不錯,2011年被集團兩次派往美國考察學習,一次是去亞利桑那大學訪學;第二次是去新澤西州的 ETS 總部學習,雖然兩次時間加在一起也不過1個月,但足以讓我窺探到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
現在的我,年過四十,已經進入人生的下半場。我人生中最寶貴的20年一直在研究英語,在國內我也做了大量英語學習的內容,雖然受到了好評,但越來越覺得我的內容出現瓶頸。
因為我研究的就是英語,這是我的工作也是飯碗,與其在國內閉門造車,不如走出國門,走入真實的語境,尋找一些新的突破。
求穩是人的本能,但有句話叫 You only live once,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的人生下半場,必須有點變化。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講就是“重啟人生”。
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買二手車、裝二手傢俱,辦電話卡、開通水電煤,and everybody here speaks English and I have to force myself to speak English.
我在網上見過一個詞兒叫“沒苦硬吃”,這幾天我的確在“沒苦硬吃”,雖然有各種不舒服,但這不就是我來這裡的目的嗎?突破瓶頸哪有那麼輕鬆?
說來也巧,出國前我在網上讀到一句話:The more you seek the uncomfortable, the more you will become comfortable.意思是,你越尋找不舒服,你就會變得越舒服。也就是說,你越主動擁抱困難和挑戰,你就會變得更強大。
來這裡的幾天中,每天都有新的收穫,比如前兩天我在 Costco 就收穫了一句超地道的口語,一位店員找人過來幫忙使用了這句口語:Can I borrow you real quick?像 borrow 的這種神仙用法在國內無論如何都是學不到的。
加州的清晨,六點不到天就亮了,空氣裡帶著太平洋的鹹味。我站在公寓的門口,端著咖啡,聽著街角傳來的鳥鳴,忽然覺得,40歲的我,像20年前那個捧著《走遍美國》模仿美式口音的少年,重新燃起了對世界的好奇。
這一年,我會走遍美國的街頭巷尾,收集那些鮮活、地道的英語表達,甚至想把它們變成一門基於我親身經歷的“海外生存口語課”,分享給每一個想突破語言、突破自己的你。
為什麼來美國?因為人生只有一次,而我不想在舒適區裡重複昨天。40歲,不是終點,而是重啟的起點。無論你是20歲、30歲,還是和我一樣步入“下半場”,我想對你說:別怕不適,擁抱它,你會發現,那個更強大的自己,正在不遠處等著你。

關注我吧,未來的日子裡,我會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英語世界。一起,重啟!

PS: 想跟著侃哥學口語嗎?侃哥有一門口語課——《365口語闖關打卡營》,每天跟侃哥打卡15分鐘,解鎖發音技巧、積累實用表達一舉兩得。今日半價,僅限公眾號本文頁面:

侃哥陪你讀外刊·24季·08課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