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Panopath留學過來人
都說語言環境重要,很多人幻想著認識幾個外國人或者是短暫的生活在一個外語環境中,就輕鬆學好外語。然後…
無數留子為大家證明了,學不好的,不僅英語水平下降,連母語都開始斷崖式下跌!

(source:Weibo)

(source:bilibili)
咱就是說現在中文大退步,英語支支吾吾,法語更是比不上幼兒園小孩,整個0國語言擁有者。 正常人:你吃了沒?給你做點飯。我:請問您是否已經曾擁有食物?我會製作一些食物給你,我的朋友。英語沒進步,在這認識了東北人,東北話嘎嘎好現在。一樣“讓我給你分享我的螢幕”“不能更贊同”—Let me share my screen with you.Couldn't agree more.
PART 02
當然辦法總比困難多,既然註定學不好英語,那就中英文一起來!!!
前段時間,有位外國女生在小紅書上發帖——由於她跟她的男朋友分手之後感到十分難過,因此想到中國網友這裡尋求安慰。咱熱心的吃瓜群眾們面對這種事情一向是“勸分不勸和(bushi)”的,結果不但暖心鼓勵了這位女生,而且還用中國的古話回覆到:“You
pretty, he ugly, you swan, he frog!(你是天鵝,他是青蛙,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pretty, he ugly, you swan, he frog!(你是天鵝,他是青蛙,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隨著中式英語在推上被熱轉,這種蘊含深意又委婉的表達方式變成中式英語的新代名詞,“小莎士比亞”也變成了外國人對咱的愛稱。(鷗醬:是的,我是莎士比亞本莎)
我們這些漂洋過海的“莎士比亞”們在耳濡目染的英文環境中,發現以前學的英語用在生活中實際上過於normal(尷尬

,甚至會被別人看作“strong”之後,語言系統徹底崩潰了……

留子們自嘲自己是“0國語言擁有者”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呢?
語言環境真的很重要嗎?
大家都知道想要學習一門語言甚至是方言,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學好的前提。但是有些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人才是語言環境的承載者,需要輸入的同時也需要輸出。
簡而言之,就是傳授語言的人沒有起到作用,語言只學不說是不行的。

有些留子們在課後par組時會遇到非常nice又熱情的外國同學,也渴望融入他們的圈子,但是聊天時他們語速飛快,還摻雜著很多流行文化,留子們就算聽得再認真,都總有那麼幾個地方聽不太明白,更不懂得要如何加入聊天。 出門害怕與外國人溝通怕他們聽不懂很尷尬,所以儘量避免交流。 這時候部分同學就會選擇退卻,轉頭試圖尋找“同病相憐”的中國留子一起玩,就可以順暢地切換到中文頻道,進行無障礙聊天。

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語言規範,彼此之間就好像存在著某種“邊界”,跨過邊界,人們就會不自覺的受到社群語言規範的影響,不由自主的產生心理上的預期和認同。
到了國外,如果是跟一大群不說英語的同學一起社交,只跟中國學生交流,買東西都去唐人街,那麼實際上還是處於漢語的邊界內。這些留子組成了一個互相支援的,有著自己邊界的漢語小社群,那麼外語國家這個大邊界對留學的影響就微乎其微。
這樣確實緩解了留子的焦慮心情,可是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出機會和良好的語言環境,語言的退化成為了必然。
課堂上是怎麼講的呢?
在學校裡,北美的教授和同學說得好歹是比較標準的英語,即使有時說得快了不能全聽懂,也基本上能理解個百分之八九十,出國前託福/雅思逼出的英語水準勉強夠用,給了很多同學一種原地踏步也不是不行的錯覺。

課前辛辛苦苦讀完了教授佈置的幾十頁reading,卻發現同學們一個比一個會扯,抓住閱讀材料第一頁的第一句話就能說一大堆。自己聚精會神地聽著,除去沒聽清的地方,剩下的內容怎麼想都覺得有些不太對勁,好像和自己讀出來的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等到教授cue到自己,心裡只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原本準備好的說辭說不出來,支支吾吾地說了句“我同意前面所有同學的看法”,就無話可說了。

還有分組時進了一個有不少外國人的組,意識到標準的英語是一種語言,帶口音的英語又是無數種不同的語言,特別是帶咖哩味的英語……宛如加密通話般的語言讓無數留學生的語言系統直接崩潰,導致對於lecture、seminar都出現了“應激反應”——開始牴觸課堂上的交流。
失去表現機會的遺憾和劫後餘生的喜悅交織在一起,不知是好是壞。交流的差異使留子們更加不願開口,也喪失了練習語言的好機會。
外國文化VS 中國文化
在
留學過程中,最難的事情莫過於文化的對撞。
大家都知道美國網友討論LGBTQ的熱情甚囂塵上。
有網友在美國crush了一位女同學,想和她一起出去玩,但是那位女同學的朋友們卻說“Girl,That’s
so rude!”
so rude!”
兩眼一抹黑的網友不知道說錯了什麼只能先道歉。隨後那些人解釋道——
They
are non-binary. Their pronouns are they/them. You can’t use
she/her.”(汗…

有人問你“Would
you mind if i sit here?”;回答“yes”的話,用中文邏輯來看,是你介意,還是你同意ta坐下的意思呢?其實英文的邏輯就是,你同意ta的請求就是yes,拒絕就是no。

eat no fish”≠我不吃魚
no fish是指“忠實可靠的人”,來源於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的一則典故:
羅馬天主教規定每週五不可以吃肉,但是魚蝦除外,久而久之,教徒們就養成了週五吃魚的習慣,但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一部分教徒堅決反對這樣的教義,為了表示對英國政府的忠誠,就反著來,不再遵循羅馬天主教週五吃魚的規定於是就有“eat
no fish”來比喻忠於政府的人。
don’t like fish.”
hour面談QAQ

有些學校還有English
corner:
corner:

甚至還可以找外國人談戀愛(bushi

總之,在結束系統性地與雅思/託福鬥智鬥勇的日子之後,也希望大家可以保持對語言學習的熱情。祝大家開學順利~

關鍵詞
中式英語
英語
網友
英文
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