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廣深媽媽圈,一起探索大灣區教育難題
就在2025年3月,香港教育局宣佈放寬6所自資院校招收內地學生的限額,由原來的10%-20%,分階段提升至40%,並取消低於限制,允許面向全國所有省份招生!

再加上前不久,香港大學明確2025/26學年繼續擴招!港大計劃在2025/26學年將「內地高考生」的錄取名額增加至400人。標誌著香港高等教育市場對內地生源進一步開放,步入“紅利期”。
這兩年去香港讀本科,似乎熱度只增不減。2024學年,港大入讀本科首年課程的學生中,有約四成為非本地生。而在這1220名非本地生中,內地生人數780人,佔64%!

此外,港科大也迎來了超600名非本地新生,佔限額逾三成。浸會大學24年入學非本地生人數比上年度增加接近一倍!

不可忽視的是,港前三的QS排名不斷攀升,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擠進全球前20,從上一年的全球第26名升至全球第17名。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分別排在全球第36和第47,均位列全球前50。

聽到擴招的好訊息後,不少家長前來詢問:孩子高考成績不理想,可能有滑檔風險,能不能用香港的大學來保底。行業內的人聽完都有點忍俊不禁。
最近我們的作者田心特意寫了寫不同體系考香港本科的故事:
高考一模580分,港三港五保底現實嗎?對於A Level、AP、IB、DSE國際體系高中生,真的可以“今日不努力,明日香港見”嗎?香港本科真的就是國際生的特權遊戲嗎?聽聽家長過來人怎麼說。

前不久,深圳的高考一模成績出爐,陸續收到幾位媽媽傾訴的資訊。
深一模雖然在考題難度等問題上引起廣泛討論,但市內排名基本能客觀反映考生水平。每一個節點,都會引發媽媽們都新一輪頭腦風暴。
很多堅定走高考路線,從未想過讓孩子轉軌國際體系,出國留學的家長想法開始劇烈鬆動,突然意識到目光不能死盯國內“雙一流”,分數稍有滑落,也許連“一本”都不可企及。
想讓寒窗苦讀12年的孩子讀一所大家聽過名字的大學,這個想法不算過分吧?於是,在全球範圍內給走高考路線的娃找一所“保底”大學的想法油然而生。

深圳家長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近在咫尺的香港和澳門,目光再掃向廣闊太平洋,一路向南則是新加坡、澳洲和紐西蘭,日韓馬來西亞也屬於價效比較高的選擇。此刻思維是開闊的,但現實也是殘酷的。
不少家長把香港八大作為保底學校的想法,還是讓我的血壓難以自抑地飆升!時至今日,香港的大學真的不是保底概念,肉眼可見地,
香港的大學熱度逐年飆升,有理由相信在2025年高考後,香港大學的內地生錄取,將呈現競爭非常激烈的狀況。


高考生:一模580分,
以港三港五保底現實嗎?
俊俊媽拿到兒子一模580分的成績,可謂喜憂參半,一方面覺得孩子確實很努力學習,透過競爭激烈的中考進入深圳八大後,一天都沒有放鬆過,就連寒暑假都嚴格按照老師要求刷題,成績一直穩步攀升。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儘可能託舉一下孩子,以進入知名高校。
俊俊媽的問題是:很擔心兒子高考失常,所以希望能夠提前瞭解一下港三港五,高昂的學費不用擔心,希望到時能以港三港五作為保底學校。
雖然登上新聞版面的都是最終被清北錄取的學霸,但設身處地想,深一模拿到580分的考生,大機率能在高考中突破600分,算得上是成績優異的考生。作為廣東考生,被暨南大學和深圳大學錄取都是非常有可能。但以港三保底,聽起來就有點荒謬。

△暨南大學(左)和深圳大學(右)都是廣東地區的熱門院校
如果換一次字眼,把“保底”換成“衝刺”,合理性就來了。
一位專業留學顧問說:
▫️ 高考成績在600分左右的內地考生,衝刺港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那可能性是比較低的,估計需要在650分以上。
▫️ 高考成績600分,衝刺港五港八,還是有希望的。
▫️ 如果能考取香港浸會大學,那就是非常令人滿意,值得慶賀的結果,香港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也應該滿意和接受。因為極有可能,會被都會大學錄取。
為什麼要把“保底”,改為“衝刺”呢?香港本地大學的吸引力來自哪裡?除了不錯的高校排名,國際化的教育水平,最吸引人的,其實是將來留在香港就業的機會!在內地就業市場暫時萎縮,高校畢業生就業舉步維艱的前提下,香港高校畢業生動輒八九成的就業率相當吸引。以就業為導向,自然會讓港高校的錄取門檻水漲船高。

國際高中:“三年不努力,將來進港三”?
這邊廂,高考生憑藉高考成績衝刺香港高校困難重重,競爭激烈。那邊廂,內地不少頭部國際學校裡流傳的口號“三年不努力,將來進港三”,就顯得特別凡爾賽。
這句口號是真實存在的,但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有可能漸漸成為歷史。
以深圳最牛的國際高中為例,深國交的學生大多都能達到進入前四大高中的學術水平,再經過三到四年國際體系的學習和打磨,確實近半學生都是以牛劍和英國G5作為衝刺目標,以港三作為“保底”目標。
根據去年的入學情況而言,甚至有不少國際學校的畢業生放棄了UCL等G5院校的Offer,接受了香港大學或香港中文大學的Offer。除了有學費和生活費方面的考量,不少家長和學生更重視的是,將來留在香港的就業機會。因為就算再英國G5高校畢業,也未必能留在英國,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但港大畢業生年均三四萬港元的起薪資料,真的非常具有吸引力。
本來是一條”保底“的偏僻小路,選擇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漸漸成為了讓申請者擠破腦袋的熱門獨木橋。從剛剛結束的國際學校申請結果來看,以內地生身份申請香港高校的學生,明顯感覺今年錄取難度攀升。
不少標化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並未能如願獲得港三的Offer。有一位透過SAT1500的成績獲得港科大Offer的深圳國際學校學生,果斷放棄了美國排名前30的大學Offer,用腳為港校投下了極具歷史意義的一票。

在前幾天一個針對國際學校學生的招生推廣活動中,招生官們依次上臺,言簡意賅地抓住家長的痛點。
英美高校招生官上臺就說,來我們學校一年學費加生活費30萬人民幣足矣(此處有喧譁聲浪);奧克蘭大學的招生官說我們QS排名66,紐西蘭有永久回頭籤;澳大利亞前八大高校說,我們排名全球領先,錄取卻並不算難……
當香港都會大學的招生官登臺,PPT剛打出來,在場接近三成的家長舉起了拍攝的手機。在那一個瞬間,突然感受到了風向,先遑論港三港五,也許香港都會大學都會成為下一個被追捧的物件。心中暗暗感嘆,到場的家長們都曾做過功課,對當前留學形勢有非常務實深入的瞭解。

△香港都會大學也許正在成為新的“香餑餑”

登頂全球top排名,
澳八大卻也是“保底”熱門?
全球高校的QS排名,在大多數家長心目中是不可撼動的權威存在。哈耶普斯麻牛劍清北港三,自然在內地家長心中是毫無疑問的“神校”!
作為高考成績550分左右的中等學生,能申請到全球高校排名在六七百名開外的香港嶺南大學和香港都會大學,感覺都是可以接受的錄取結果。刷個八達通卡,就可以每天過關回深圳的家中,甚至是廣州中山珠海的家中吃晚飯,至少週末能輕鬆家庭團聚,免了家長牽腸掛肚的思念之苦。

那當我拿出QS排名前二十的澳洲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等等,閣下又如何應對呢?
在家庭經濟條件許可,學生的英文水平不錯,雅思有望衝刺7分的情況下,澳大利亞的八大高校確實可以作為“保底”的存在。不管是學校排名,還是教育資源,在全球絕對屬於領先水平,還有移民澳洲的可能性。從在香港就業的角度看,澳洲頭部的學校都在香港高才通的名單裡頭,也算是極大地拓寬了求職地域。

△澳洲國立、悉尼及新南威爾士都是QS排名堪比普林斯頓的存在
澳大利亞是難得比較認可高考成績的留學目的地,在心理上給人一種“保底”感覺,但學習過程絕對不會輕鬆愉快。獲得入場券後,如果不拿出刻苦學習的勁頭,掛科延畢也不是低機率事件。
不管在何處學習深造,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文憑在這個全民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的世代並不是能受用一生的勳章,只在剛畢業的那幾年作為職業起點的敲門磚,將來的人生道路漫長和坎坷,需要一次次把握時機,一次次衝刺高峰。

點選連結檢視往期香港大學相關文章:
本期福利

微信改變了推送規則
請關注並星標廣深媽媽圈
才能及時獲得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