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微星黑刃/白刃機箱全家桶裝機活動——神月妍妍

CHH ID:神月妍妍
Section 0. 寫在前面的話

Hello小夥伴們大家好~好久不見咯~最近一直在忙家裡和工作室的事,以至於回頭一看,上次在CHH發帖還是3月的事了。感謝微星和CHH主辦的黑刃/白刃機箱全家桶裝機活動,我在活動一開始就報了名,也很幸運的入選活動範圍,機器搞定之後,就趕緊來交作業啦!

機器的名字是Cyan Dragon,青色的龍,青色+黑色是這次裝機的主題色,龍是微星全系Gaming產品的核心設計元素,簡單直接。一開始拿到這個案子的要求時我就在構思做一臺什麼樣的機器,海景房機箱這兩年大家估計都見的太多,海景房全家桶肯定也只多不少,那麼想做一點不一樣的東西出來,也就分體水冷還能有些變化了。活動要求的硬體中有微星的顯示卡,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顯示卡拆了上水就看不出來了,以及4070 Super的冷頭幾乎沒有)肯定是隻能單CPU上水,那麼也只能在水路的策劃上搞點花頭了。

微星這臺MAG PANO 100L PZ機箱是目前比較流行的270度無邊框海景房設計,即機箱的正面和側面透過無遮擋的鋼化玻璃來實現內部配置的全景展示。相比於其他競品,最大的特色在於,機箱的前面板和側面板玻璃之間,設計了一塊斜向45°的玻璃;並且機箱的前面板,頂面板也不是與側面垂直的設計,而是帶角度的,特別是頂面板設計成了一個屋脊的形狀,給四四方方的海景房設計提供了一些不一樣的思路。因此我的水路設計也就順著這個思路來,橫平豎直但連線了現機箱內部空間的對角,即如果把主機板平面、泵箱水口平面作為A面,冷排內水口平面作為B面,冷頭外水口/顯示卡頂部平面作為C面,A面與B、C面之間的連線透過四根斜向水管來完成。

剩下需要考慮的元素就不多了:雙冷排+DDC水泵伺候一顆13900K還是綽綽有餘的;水路側面泵箱的水口需要在機箱高度的中央,因此使用了上下風扇夾一個120泵箱的設計;整體風道的設計是下進,上出側出後出,因此在機箱底部配置了三把反轉的積木三代風扇,其他位置正轉。MAG PANO 100L PZ機箱還支援背插主機板,不過這次沒有背插主機板,這個設計只能等待下次有機會在嘗試了。

配置清單:

CPU:Intel Core i9-13900K
主機板:MSI MPG Z790 CARBON MAX WIFI II
記憶體:Corsair Vengeance RGB DDR5 7200 16Gx2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4070 SUPER 12G GAMING X SLIM
機箱:MSI MAG PANO 100L PZ
電源:MSI MAG A850GL 金牌電源
風扇:Lianli 積木三代
線材:發燒友水冷訂製線材
水冷:EKWB若干

羅嗦了一大堆,不耽誤大家看帖,進正文~

Section 1. 整體展示

機箱正面能夠看到整機的全貌,因為電源倉被設定到了機箱的背倉,因此雖然這是一個8-slot,且頂部能支援冷排+風扇的中塔機箱,整體高度依然控制的很好。





透過正面45°玻璃看機箱內部還是挺獨特的視角。






冷液使用了EKWB的霧色冷液,保證良好的透光性。








冷頭還是EKWB的Velocity 2,不是什麼新產品了,但依然還是搭配EK自家配件和霧色冷液的最佳選擇。




這次嘗試了下EK新推出的2*90°接頭,透過水口平面和垂直平面的360°可旋轉設計,實現了萬向接管的需求,不過價格也十分美麗,個人感覺不是太划算…視覺上我入手之前也沒想到這玩意這麼大,我本來以為就是倆EK Mini 90的大小,果然名字裡不帶Mini的,我一開始就應該預計到的…




相比於前代Carbon主機板,設計元素上的最大變化,是把之前只有logo發光的龍標換成了整塊RGB燈板,同時配合MSI Center軟體能實現多種RGB燈效,此次的方案設計中它只會以單色的方式展示,屬實是委屈它了,不過即使單色,也能看出這塊燈板光效的亮度和均勻性都相當好。






記憶體不多說,復仇者RGB,沒什麼花裡胡哨的設計,就追求個亮度足夠且均勻的RGB燈效,同樣可以透過MSI Center來控制。




上部水路設計。






這次一共用了9把聯力積木三代風扇,三把反轉用來進風,六把正轉用來出風,日常反轉設定1000轉,正轉設定500轉。




微星4070 Super Gaming X Slim,長度稍稍超過主機板寬度,厚度上被限制在大約兩槽,高度稍稍越肩,對比現在動輒四槽,四槽半的顯示卡,這體積控制的我可太喜歡了。大大增強了適用性。








買了個小玩意,16pin轉接頭,正面能藏一下線材的同時,還能顯示功耗,配置了一個小風扇給接頭散熱放置過熱。




底部水路設計。








機箱前部設計了一個鈍角的突出部,這裡的龍標和RGB燈條效果十分好看。




這個角度能看到機箱風扇反射的底部風扇。




側面水路設計,中置FLT120方形泵箱,伺候一個雙薄排水路妥妥夠了。






三個EK量子90°接頭,配上量子14mm快擰,視覺上還挺統一的。






機箱背面是全通風的設計同時配置了防塵網,散熱效率一級棒,同時只要你機箱是正壓差設計,幾乎不用考慮這個面的防塵問題。




取下背板,能看到背倉的深度還是非常可觀的,DDC泵箱突出的大約20-25mm也不會頂到背板,線材這邊設計了上下兩個活頁,很好的遮擋了多餘的線材。




MAG A850GL電源,標準ATX電源大小,十分安靜。




整機展示到此結束,下面進開箱。

Section 2. 重要部件開箱

1. MSI MPG Z790 Carbon Max WIFI II 主機板



主機板全貌。




主機板上部,外觀設計上依然保持了前代Carbon的設計語言,比較大的變化是後部I/O散熱片上方微星龍盾Logo處的設計,前文提到過由一個發光logo換成了一片RGB燈板。




上部MOS散熱片上標明瞭MPG產品線的定位。






雙8pin供電,伺候13900K、14900K穩穩足夠。




4條DDR5記憶體插槽,最高支援到7600+。




下部被大面積的散熱裝甲覆蓋,下方是一條PCIE5.0和四條PCIE4.0 M.2插槽。






PCIE插槽做了金屬包邊設計。




後部I/O,貼心的配置了清空CMOS,更新BIOS和一個多功能的Smart Button按鈕;有線網路連線速率為2.5G,WIFI支援到全新一代WIFI6E規格。




配件部分。










此次Carbon MAX WIFI II的配件中很有趣的一個,一塊PCIE擴充套件板,透過USB2.0和3.0,以及PCIE通道與主機板通訊,使用一個顯示卡6pin供電。




介面這塊配置了兩個dp in口,兩個usb typc口,支援到最高100W快充。




2. MSI RTX4070 Super Gaming X Slim顯示卡。




三風扇設計,幾乎不越肩,我可太喜歡了,正面十分簡練低調,風扇無光。




厚度嚴格控制在了兩槽,對MATX機箱十分友好,16pin供電介面設計在了顯示卡中間。




靠近擋板一側設計了龍標LOGO,開機後有RGB燈效。




背板一覽,得益於短PCB設計,顯示卡幾乎一半的長度做了大面積鏤空,這塊對提升散熱效能上十分有效。(但其實也給這卡留下了做成超短卡的可能性/笑)



介面一覽,三個DP一個HDMI,中規中矩沒啥特別出格的設計。




3. MSI MAG A850GL 金牌全模組電源

MAG的定位註定了它是一顆主打價效比的電源,但也做了全模組設計讓玩家有自由訂製線材的可能性。



電源側面標註了產品型號和品牌LOGO。




介面一覽,主機板 24pin、顯示卡 16pin、4*CPU&顯示卡 8pin、4*SATA/4D 6pin。




電源背面是詳細引數。




正面是一顆12cm規格的風扇,雖然沒標配速度切換按鈕但實測很安靜。




線材包裝的很用心,一個尼龍材質的收納包。




線材一覽,不一一列舉了。


文章到此就差不多結束啦,感謝大家的耐心觀看!稍後影片內容上線了我也會更新這個帖子把連結發出來,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觀看。

我們下個案子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