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話不應被誤讀!

這些天,有些人在網上追著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要一個道歉,對董明珠本人的批鬥式文章、影片也隨處可見。
搞得你不想看也得看,這就是網路輿論風暴的威力。
這場風暴的起因是董明珠的一次內部講話。
4月22日,格力電器舉行臨時股東大會,71歲的董明珠當選新一屆董事。
4月23日,格力電器釋出公告,董明珠當選公司第十三屆董事會董事長,開啟她執掌格力電器的第五個三年任期。

董明珠在會上發言時說:“我們在人才培養當中,絕不用一個海歸派,只在國內高校裡培養自己的人才。”
她在解釋原因時說:“海歸派裡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我只能保守地選擇在國內高校培養人才。”
她進一步說明,作為參與航天等敏感領域的企業,格力需對人員背景保持謹慎,但強調“民營企業不應承擔鑑別間諜的責任”。
這些話是針對企業內部講的,影片卻很快就流傳於網上。
如果將她的話掐頭去尾,單獨拎出兩句,確實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
很遺憾,有的人就是這麼幹的。
比如,她說的是“我們在人才培養當中,絕不用一個海歸派”
在網上卻變成了董明珠說絕不用海歸派”,因此人們當然會很詫異:格力竟然不招聘海歸人才了?
原意就這樣被嚴重歪曲了。
老胡作為一名資深的退休媒體人,他深諳傳播之道,他的“要求道歉”小作文很快就將董明珠送上了風口浪尖。
個別網媒也跟進炒作,過度解讀,上綱上線,製造了一場輿論風暴。
在針對董明珠的輿論節奏被帶起來之後,甚至連“抵制格力空調”的短影片也出來了。他以為自己有資格代表全體海歸?
這番爭議製造了網友們的對立,有的還相互謾罵。
對於董明珠本人,我以前在微博也時有調侃,比如她對空調的審美觀,還有“董明珠健康家”……
但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掌門人,董明珠當然不是隻會呈口舌之能的泛泛之輩。小看董明珠的人,可能連一家鄉鎮小企業都經營不了。
再說“海歸言論”事件本身,作為一個局外人,只要心平氣和地看,就能發現:
董明珠講話的核心內容是:安全。包括企業安全、行業安全。
老胡解讀的核心內容是:歧視。包括就業歧視、群體歧視。
在當前複雜緊張的國際形勢下,如果像格力電器這種規模的國內企業喪失安全意識,將會非常危險。
從董明珠講話裡可以發現,格力是一家參與航天等敏感領域的企業”。
還有哪些具體的敏感領域,她沒有說。
別看她在內部會議上大大咧咧,但話說到什麼程度,她是有分寸的。
也就是說,格力的防諜意識,不僅事關企業安全,也關係到國家安全。

就在4月11日,國家安全部影片號重磅釋出了一則影片,披露了一起令人觸目驚心的重大間諜案件。
犯罪嫌疑人正是海歸留學生郝某,他被境外間諜機關成功策反,隨後回國定向應聘,打入某重要部門,長期從事間諜活動。
他危害了國家安全,付出了慘重代價,因間諜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海歸裡面有間諜,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裡一項重要內容。
這既是為了提高全民防諜意識,也是對留學生的一種提醒和保護,涉世未深,小心有鬼。
我們當然希望世界是美好的,人心是向善的。
但現實絕非如此,它有醜惡的一面,境外情報機構收買海歸從事間諜活動就是其中之一。
難道老胡他們一把年紀了,居然還天真到“天下無賊”這種地步嗎?
將“安全意識”歪曲成“就業歧視”,逼著董明珠道歉,這帽子就扣得很離譜。
全球所有國家在就業方面,都會根據就業機構的重要性,對應聘人員進行安全方面的篩選和把關。
我樓下早餐店招夥計,老闆也會先來個察顏觀色。
更別說格力這種全球500強企業,又涉及敏感領域,它的員工招聘程式絕不可能簡單隨意。
從董明珠的話裡也可以聽出,國家安全部門在協助格力鑑別間諜。
圍攻董明珠的人主要是抓住了兩點:
一、海歸派裡有間諜。
這句話有錯嗎?被國家安全部門公開的案例就有幾個了。
誰要是將這話歪曲成“海歸派都是間諜”,那就是別有用心了。
我家就有海歸派,但從來沒有感到被歧視。不僅沒有,在十幾年前還挺吃香的。
海外留學經歷當時是一種就業光環。
董明珠這些話,要說有什麼負作用的話,無非只是打破了這種光環。
二、我們在人才培養當中,絕不用一個海歸派。
大企業的人才更替,注重效率。
格力用人方面的安全背景調查,需要耗費時間,而對於應聘物件的海外經歷和情況,耗費時間的要更長。
從企業效率性和安全性來說,從國內高校培養人才和選擇人才,更符合經營需求。
再者說,海外現在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
美國已不在以前的那個美國,它們公開要求中國留學生不要去學工程科技類專業,而是要去學《聯邦黨人》文集、學前衛藝術、學媒體傳播。
反過來,美國一些保守派政客將中國留學生視為洪水猛獸,各種刁難,各種審查。
這才是真正的歧視,圍攻董明珠的那些人有說過什麼嗎?
甚至有的留學生因家境富裕,在海外往往注重於炫富,玩樂。
混張文憑回來,還想獲得就業優勢,但現在不是以前了,情況在改變。
我們不再將海外文憑視為就業光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這跟歧視有什麼關係?
再往深了說,就是有些人還活在過去,以為中國企業在科技方面不行。
以為格力只不過是一家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會做空調的普通企業。有什麼技術值得別人偷?有什麼必要防間諜?
大錯特錯,格力近五年累計申請專利超10萬件,核心空調技術100%自主研發。
2024年國內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排行榜顯示,格力以4084件排名第二。
海外競爭對手,不擇手段地想獲得格力的商業機密和技術情報。
能不能築牢安全大門,關乎著企業生死存亡,也間接關係著國家在相關領域的競爭力。
格力如此,中國其他大型企業也是如此。只不過其他掌門人沒有像董明珠這樣“大嘴巴”而已。

霸道總裁,說話方式值得商榷。
你可以批評她的方式方法,也可以要求她說話要能令人如沐春風。
然而,71歲的董明珠個性不大可能改變了。
她在企業安全方面,有表達的權利,也有表達的空間,儘管這些話令一些人聽起來很不舒服。
但摁著頭,逼著她道歉的人,對企業家哪裡有半點的包容空間?
海歸的光環將會越來淡,我們不應再去“神化”留學,也不應“妖魔化”留學,更不應聽到“間諜”兩字就神經過敏。
平等競爭,擇優錄取,才是未來海內外人才的就業原則。
但我們的安全意識,絕不能放鬆,更不能被誤讀。


相關文章